新聞辦就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等情況舉行發佈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8年3月26日(星期一)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閻京華介紹《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發佈會現場 中國網 宗超 攝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的邀請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先生,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閻京華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意見》的有關情況,並回答提問。
下面先請湯濤先生作介紹。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
中國網 宗超 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湯濤】謝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大家知道3月22日新華社已全文公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的通知》。相關的背景材料已發放給大家,我這裡簡要介紹一下情況,並和全總的閻主席一道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今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組織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意見》體現“兩個堅持”,一個是堅持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二是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它是圍繞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等環節提出意見,重點是增強技術工人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激發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文件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是發揮好三個方面的作用,即政府、企業和社會這三個方面的作用。
《意見》的出臺背景有幾個方面,最主要的是體現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因為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營造勞動光榮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九大報告特別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經濟體系包含了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本的協同發展。大家也知道,2017年中央推出了《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這個《意見》是《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
多年來全國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涌現了一大批像許振超、高鳳林、李萬君、李斌、徐立平、巨曉林這樣一批大國工匠和高層次、高技能領軍人才。全國的就業人員有7.7億,技術工人有1.65億,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00多萬。這三組數據有兩個比例可以在國際上做比較。一個是技能勞動者,也就是技術工人佔就業人員的比重大體上佔到20%,而高技能人才只佔6%,這兩個比例都是比較低的。目前,我們掌握的就業市場求人倍率技術工人都在1.5-2,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高級工以上包含技師和高級技師非常短缺,所以技工短缺的現象是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矛盾的體現,就業難與招工難同時存在。
我們也做了一下原因分析,主要還是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不夠高,受社會環境、傳統思維觀念的影響,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許多青年人不願意當技術工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統籌研究、綜合施策、長期努力。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政策的推出,第一次把提高技術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擺在一個重要位置,抓住了技術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意見》聚焦企業人才瓶頸,突出激勵提升,強化問題導向,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針對性和標誌性。所以這個《意見》一定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意見》大家也已經看到,共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指導思想,第二部分基本原則和第七部分加強組織領導,三四五六部分一共16條具體措施,是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的政策意見。在《意見》正式出臺以後,我們要加強宣傳工作,而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也是我們重要的一項宣傳舉措,我們特別感謝國新辦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