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來一場中國製造品質革命

2018-03-29 07:5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12月24日,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完成首飛後,機組人員等與飛機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梁 旭 攝

2017年11月10日,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勾兌師範國瓊在車間勾兌白酒。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3月23日,河北省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復興號動車組生産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1月25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鋼橋鋼結構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2017年11月1日,四川長虹多媒體整裝生産線女班長唐世會在多媒體整裝生産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薛 晨 攝

2017年10月31日,江西省景德鎮紅葉陶瓷一廠彩繪車間貼花工段工段長邱賽珍在為瓷器白胎貼花。新華社記者 萬 象 攝

1月4日,山東省青島市兩名小學生在木藝手工小創客活動上,學習製作工藝品。王海濱攝(人民視覺)

2017年6月1日,在馬裏亞納海溝作業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緩緩進入水中。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3月23日,河北省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動車組生産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産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這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之後,中國政府對製造業發展提出的要求,彰顯了推動中國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動力。

專家指出,在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産業變革中,質量是中國製造的基礎,也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創造出高附加值的中國品牌。在這一背景下,“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恰逢其時。

開闢新路徑迫在眉睫

不久前,章丘鐵鍋火了。網店上的2000余口庫存賣光,後續産生10萬口左右訂單,甚至有人直接到現場翻墻進廠買鍋……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章丘鐵鍋走紅的背後,是中國工匠精神在當代消費市場上的生動體現。“三萬六千錘,少了不行,沒有這個功夫出不了這個産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80多歲的章丘鐵匠王立芳樸實的話語,成為中國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中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推進質量強國戰略,“中國質造”也逐漸開始深入人心。從“製造”到“質造”,一字之差,卻折射出中國製造領域的巨大變革,同時也為塑造中國品牌、提升中國形象打下堅實基礎。今年兩會,“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更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質造”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新一輪高潮。

“雖然‘品質革命’一詞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但是自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之後,輿論熱度持續升溫,‘品質革命’的氣息就已然非常濃郁熱烈了。”中國質量協會秘書長段永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五大産業列為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的重點産業。對於中國而言,除了在章丘鐵鍋這樣的傳統手藝上弘揚工匠精神外,搶佔新興領域制高點,全面提升關鍵領域的質量建設,也是加快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重要一環。

在這一方面,段永剛有著深刻感觸。近年來,中國質量協會開展包括全國質量獎、品牌故事大賽等全國性的質量品牌提升活動,同時還進行了“製造業質量調查”、“央企質量管理現狀調查”等各類與質量相關的調研項目。跑的地方多了,段永剛逐漸感受到,發展高技術産業,對推動中國推行“品質革命”有著關鍵作用。

“中國製造要想扭轉‘大而不強’的現實問題,必須開闢新路徑,真正從世界製造工廠向以高技術産業為基礎的發達經濟轉型努力。因此,一場關於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對於中國製造業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而言,迫在眉睫。”段永剛説。

與先進水平對標達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這使對標達標成為社會熱議的對象。如何引導中國製造對標先進標準,提高産品、服務和工程質量,提高人民群眾在“中國質造”上獲得感,成為廣泛關注的話題。

現階段中國産品的質量狀況雖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居民境外消費規模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2016年已經超過1.6萬億元人民幣。這從側面暴露出中國部分産品質量層次偏低,無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現狀。

對此,今年兩會期間,有多名代表委員表示,提升質量,標準先行。要高度重視以技術和標準引領品質提升。一些行業要抓住標準這個質量提升的“牛鼻子”,主動提升標準,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産品品質的整體提升。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意見》指出,部署推進質量認證體系建設。運用國際先進質量管理標準和方法,構建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質量認證體系,推動廣大企業和全社會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全面提高産品、工程和服務質量,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推動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品牌。

“製造業質量管理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推動中國製造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要注重宏觀與微觀的結合,包容開放與堅守原則的結合,戰略高度與歷史縱深的結合。”段永剛認為,推動中國製造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有3個主要的努力方向。包括聯合各國、各地區質量組織,加強針對性研究;堅持多層次推進,加快國際“質量互認”;堅持多渠道傳播“中國質造”的聲音,凝聚國際共識,為中國製造開拓全球市場。

以質量創品牌

當前,為適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産業變革,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政策措施,大打質量發展牌,搶佔競爭制高點。由此産生了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以及印度的“印度製造”計劃等一批國家級規劃。

在此背景下,中國也一直在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方面謀篇佈局,打造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比如,《中國製造2025》正式實施,抓住質量建設這條生命線,全面夯實産品質量基礎,取得了初步成效;將“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企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表示,以質量來提升國家實力、促進民族崛起,這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無論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看,還是從産業變革的未來趨勢看,質量肩負的使命從未削弱過。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興則民族興。”黃國梁説。

目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然而,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中國超過200種主要工業産品的産量居世界首位,但中國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産品附加值不高,總體仍處於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結構調整的關鍵節點,質量變革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方向,成為經濟發展滿足社會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為中國産業全面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對此,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認為,發展製造業首先還是要靠創新、靠質量。“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但質量也同樣重要,只有把質量搞上去,中國製造才能去掉山寨、去掉比較低級的形象,這是中國製造硬實力。”雷軍表示。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茅永紅也表示,創新驅動切中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要害,只有通過持續創新,經濟發展才會有強大動能。只有把“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和“中國質造”,才能打造更多中國品牌。(記者 盧澤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