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生態文明殯葬蔚然成風——我國倡導推行殯葬移風易俗綜述

2018-04-03 17:1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題:讓生態文明殯葬蔚然成風——我國倡導推行殯葬移風易俗綜述

新華社記者 羅爭光

24個省份出臺具體舉措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有的省份逾4萬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有的省份建成8萬多個農村紅白理事會倡導移風易俗……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殯葬改革,倡導生態殯葬和移風易俗,節地安葬、節儉治喪、文明祭掃等新風尚蔚然成風。

移風易俗 政策引路

殯葬領域移風易俗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合力推進殯葬改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民政部等9部門《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出臺,為推動殯葬移風易俗指引方向,把節地生態安葬作為喪俗改革的重點,與倡導厚養薄葬、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結合起來,引導轉變重斂厚葬的傳統觀念。

2017年,民政部印發《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確定了80個試點地區(單位),圍繞深化殯葬移風易俗等八項重點任務,部署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日前,民政部等15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積極推進殯葬移風易俗等改革任務,提出到2020年,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設施覆蓋到鄉鎮,逐步建立基本殯葬服務制度和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骨灰格位存放、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50%以上。

上行下效,各地推動殯葬移風易俗工作也動作頻頻。如山東、陜西作為全國農村移風易俗試點省份,以推進喪葬習俗改革、文明節儉辦喪事為工作重點,明確了有關部門職責和協調考核機制;江西出臺農村“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行動方案。

節地安葬 成效顯著

作為殯葬移風易俗的一項重要舉措,節地安葬近年來在我國自上而下大力推行,成效顯著。

據悉,目前全國24個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一些省份制定了節地生態安葬激勵獎補政策。如北京對選擇骨灰海葬和自然葬的居民免費提供安葬服務,並將免費項目逆向延伸到遺體接運等殯儀服務;浙江溫嶺等地出臺政策,對承諾海葬、樹葬者將“逝後獎補”改為“生前享有”;廣東2017年發放樹葬、海葬補助金超過220萬元。

為夯實節地安葬的基礎設施,目前全國各地城鎮公益性公墓均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如重慶共推出免費樹葬、花葬等區域4.8萬餘平方米,立體式骨灰格位12800個;福建2017年安排2000萬元獎補資金支持以骨灰堂為主體的城鎮公益性公墓建設。

大力推進下,近年來我國節地生態安葬率得到提升。至2017年底,上海有逾4萬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連續11年舉行海葬公祭典禮;遼寧2017年骨灰海葬量首次突破6000份;廣西2017年在6個地市同時舉行全區公益性花壇葬活動,骨灰節地生態安葬數量較上年增長32%。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激勵力度越來越大,但由於傳統習俗根深蒂固,一些地方仍存在節地生態安葬“叫好不叫座”現象,下一步將堅持保障基礎、優化服務、獎補激勵等措施協同推進,培育和厚植文明綠色殯葬理念,全面提升服務水平,爭取到“十三五”末實現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50%以上。

文明殯葬 漸成風尚

推行殯葬移風易俗,一靠改變傳統殯葬方式,二靠轉變陳舊殯葬觀念。對此,各地進行了廣泛探索。

——注重發揮街道、村(居)委會等基層組織積極性,推動群眾在喪葬習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如山東專門出臺意見,全省村(居)委會共建成8.6萬個農村紅白理事會,並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培訓農村紅白理事會成員70多萬名;河北全省紅白理事會近4萬個,覆蓋了75.7%的村(居)委會。

據悉,各地紅白理事會民主選舉、民主決策,一些喪葬簡辦模式得到推廣,喪事辦理成本由原來每宗上萬元縮減到4000元左右。

——樹立先進典型,強化示範引領。各地把黨員幹部作為移風易俗工作的關鍵。江西、陜西等省對喪葬習俗改革中以身作則的黨員幹部先進事例予以宣傳,為群眾樹標桿,扭轉了“一家紅白事、全村都隨禮”等攀比從眾現象;一些地方借助“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把喪事舉辦情況作為重要衡量標準納入其中,引導群眾從自我、自家做起,改陋習、樹新風。

——大力宣傳倡導。各地利用各種媒體和傳播手段,抓住清明節、七夕節等時間節點,通過文學作品、影視節目、微信微博等載體在農村地區宣傳殯葬法規政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如四川等地依託殯儀館建設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優秀殯葬文化傳承平臺;貴州六盤水市向市民發放“綠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議書和相關宣傳資料2萬多份。

通過形式多樣的文明低碳祭掃倡議活動,各地鮮花獻逝者、風箏遙哀思、種植紀念樹、係挂黃絲帶等文明祭掃活動逐漸增多,現代殯葬新風尚正逐步樹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