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擴大開放中實現互利共贏

2018-05-16 07:3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做出莊嚴承諾。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也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以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前進的根本動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

40年來,通過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中國吸引了許多跨國企業前來投資興業。這些跨國商業巨頭帶著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理念,借助中國在土地、勞動力等方面的成本優勢,在中國投資辦廠。一些外企還在中國成立了研發中心、産品開發和技術服務機構等。這些公司紮根中國,深耕中國市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騰飛歲月,也分享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紅利。

這些跨國企業在搭乘中國經濟發展“快車”的同時,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寶貴的管理經驗、眾多的國際化人才,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外國資本進入中國,也為本土企業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提供了重要平臺。在與跨國企業的競爭中,中國的製造業快速成長,“中國製造”走向了全球的許多角落。

在對外開放中,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共同成長,中國經濟發展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

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不久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於中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經濟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當前,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站在新的歷史關口上,中國必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在開放中推動實現互利共贏。這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戰略抉擇,也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必然選擇。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利用外資特別是用好高質量外資,對於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跟上全球科技進步步伐,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大偉認為,要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利用境外優質的資本、技術和人才資源,增加中高端産品和服務供給,才能更好地彌補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製造業整體仍待提升等短板,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放帶來的産業增長、市場結構調整、競爭強化、倒逼內資企業創新等效應將大量釋放。

從全球經濟發展看,中國有13億多人口、人均GDP近9000美元,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將給全球資本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眾多的投資機會。而且,作為新興經濟體中的佼佼者,中國十分重視貿易自由化、積極擴大進口,對外商資本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可以説,中國依託巨大的經濟規模、優良的市場環境積極擴大進口,將為世界各國基於各自要素稟賦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為全球經濟包容可持續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繼續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努力通過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和合作實踐的創新,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努力實現各參與方互利共贏。(記者 林火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