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介紹近期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主要舉措等

2018-06-21 08:29 來源: 衛生健康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6月20日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時 間:2018年6月20日
  地 點:委機關1號樓(西直門外南路1號)五層應急指揮大廳
  主持人:劉哲峰 宣傳司新聞處處長
  嘉 賓:郭燕紅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高小俊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
      付 強 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

劉哲峰:

大家好。我們今天發佈會重點跟大家介紹近期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主要舉措,以及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的進展情況。今天出席發佈會的嘉賓有: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女士,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先生,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付強先生。在發佈會之前,我們先給大家放一段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的宣傳片。

劉哲峰:

這個片子很短,但是説的很清楚,我們會後將在官網和官微上發佈,大家可以拿去用。接下來請郭燕紅副局長介紹一下近期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的主要舉措,以及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註冊管理的有關進展。

郭燕紅: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早上好。剛才這個片子應該説比較形象的跟大家展示了我們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電子化註冊改革的有關成效和電子政務平臺發揮的作用。大家都知道,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是保障醫療服務供給的核心資源,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的中堅力量,更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我國先後頒布了《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從機構和人員的準入管理、執業管理和監督管理等方面,加強醫護人員隊伍建設和醫療機構的體系建設,不斷擴大醫療服務資源的有效供給,來提升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安全水平,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我們國家的醫療服務體系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服務體系,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8.7萬個,醫師總數達到339萬名,護士總數達到380萬名,已經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運轉高效的醫療資源供給和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加快推進醫療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為抓手,率先在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管理方面探索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

第一,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審批服務便利化。2017年4月,在全國全面啟動實施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電子化註冊改革。這個管理改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網上公開辦事信息。各級衛生健康部門依託電子化註冊系統,集中全面公開相關文件依據、辦事指南、準入條件、常見問題、舉報方式等,提供樣例表格、填寫説明,實現網上可查、電話可詢,盡最大的努力為申請人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二是網上辦理註冊登記。登記註冊的申請、受理、審核、決定等各環節全部在網上辦理,通過系統後臺形成科學細化的審批權限,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電子化註冊打破了傳統審批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極大方便了行政管理相對人在辦事過程中的方便程度,提高了效率。而且網上辦理還提供了“不打烊”“不見面”的審批服務,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三是精簡材料、環節。進一步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解決了“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第二,加快醫療資源信息共享,服務群眾看病就醫。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登記註冊信息通過電子化註冊系統後臺關聯整合集成,形成醫療資源配置地圖,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以隨時調取、分析醫療資源的使用、流動和運行情況,通過分析不僅僅加強了事中、事後的監管能力,同時也為更好的制定政策和醫療資源的合理佈局提供了依據。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健康中國APP、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登錄電子化註冊系統的信息查詢端口,查詢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基本信息,方便群眾看病就醫。

第三,深化簡政放權,進一步激發醫療行業發展的活力。最近一年來,我委推出了一批簡政放權舉措,近日我委又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實施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將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將婦産科醫師執業證書與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兩證合一”;組織清理“無謂證明”,就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這些證明一律取消,同時取消醫療機構驗資證明,由申請人對註冊資金真實性負責等等。這些改革舉措進一步優化了醫療行業的準入政策環境,吸引了更多力量推動醫療行業發展,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豐富醫療資源供給。前幾天,我委剛剛發佈了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健康體檢中心、眼科醫院等3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加上之前發佈的7類(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一共有10類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這類新型醫療機構,一方面精準對接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和差別化的健康服務需求,補充和加強了醫療資源供給,另一方面建立了平臺化的服務模式,實現了醫療資源的集約利用和共享。像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醫療消毒供應中心主要是面向不具備檢驗、病理、影像、消毒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既有利於降低基層醫療機構的舉辦運行成本,又有利於提高醫療服務的同質化水平,一舉兩得,受到行業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總的來看,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務服務效率普遍提高、申請人辦事更加便利。特別通過電子化註冊系統實現了服務於管理相對人、服務於政府高效監管、服務於社會公眾。隨著準入政策的不斷優化,醫療行業的發展環境持續向好,行業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有效激發,豐富了醫療資源供給,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為保障人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鞏固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一是指導各地切實落實各項改革舉措,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著力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二是進一步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水平。加快推進電子化註冊系統橫向聯通以及更廣範圍實現功能集成、構建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在更深層次、更廣範圍實現功能集成,讓更多事項“一網通辦”“一辦到底”,努力做到申請人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路;三是加強典型經驗的總結推廣。不少地方(如北京、遼寧、浙江、山東、河南、四川、西藏等地)因地制宜,創造性的推動改革,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我們特別歡迎媒體朋友能夠到各地特別是各地的審批大廳現場感受一下審批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我們也將進一步加強總結推廣,鼓勵各地相互學習借鑒,促進“放管服”改革再上新臺階,服務於健康中國的建設。我的彙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劉哲峰:

謝謝郭局。下個月我們也會非常密集地組織到各地的媒體調研活動,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提前與我們新聞處取得聯絡。下面,現場演示電子化註冊系統。

劉哲峰:

謝謝。接下來我們請付強研究員介紹電子化註冊系統的功能和特點。

付強: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現在我把電子化註冊系統的功能和特點跟大家介紹一下。

一、系統的主要功能和結構

電子化註冊系統由相互關聯的醫療機構、醫師、護士3個子系統組成,共有4個登錄端口,即醫師和護士個人端、醫療機構端、行政審批端和社會公示端。

(一)個人端和機構端的主要功能。全國所有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均已配發了個人端和機構端的登錄賬戶和密碼。個人端和機構端主要有兩項功能:一是生成個人(機構)專屬執業信息檔案,包含了個人(機構)的全部執業信息,並可以實時修改維護,這也是全行業信息化管理的大數據的基礎;二是業務辦理功能,辦理醫療機構登記、醫師和護士註冊、醫師多點執業等均可通過個人(機構)端提交辦理申請,並跟蹤查看辦理流程。

(二)行政審批端功能。全國所有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均授予了相應層級的審批權限。行政審批端有兩項功能:一是行政審批功能,對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業務辦理申請,進行受理、審核和決定;二是統計查詢功能,系統可以多層次、多維度調取、分析本轄區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數據信息。

(三)社會公示端功能。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基本信息通過社會公示端,向社會公開,公眾可以搜索查詢。

電子化註冊系統分國家級和省級兩個層級。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數據格式、運行流程和操作界面,各省分別建立各自的省級電子化註冊系統,與國家級系統和省當地政府政務服務系統橫縱對接,從而實現了數據信息的跨層級、跨地域、跨業務系統的暢通流動。目前,正在積極推動電子化註冊系統與醫療機構校驗、醫療機構質量控制、醫師資格考試、醫師定期考核、醫療監督執法等業務系統的協同鏈結,努力在更廣範圍實現信息共享。

二、電子化註冊系統的特點

電子化註冊系統的功能設計緊緊圍繞“放管服”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操作便捷。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登記註冊業務全部通過電子化註冊系統辦理,與線下審批大廳相結合,免去了申請人來回奔波之苦。系統的操作界面清晰、操作流程簡單,使用電腦、手機均可以登錄系統,能夠隨時隨地的提交申請、查詢進度,讓審批不再“煩人”。

二是動態及時。電子化註冊系統為所有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都配發了賬戶和密碼,可以實時修改上傳本機構和個人信息,這就讓所有醫療機構和人員都參與到電子化註冊系統數據的更新和維護裏來,最大限度的讓系統數據“動”起來、“活”起來,建立了政府醫療行業治理的大數據基礎。

三是開放共享。電子化註冊系統的數據信息是開放的,政府、行業、社會都可以享受到數據信息服務。政府部門通過系統後臺,動態掌握醫療資源的配置、使用、流動等情況,為編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推動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促進醫師多點執業等其他改革提供了數據支撐,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向。社會公眾通過電子化系統查詢有關信息,這既是廣泛參與社會監督的一種形式,也方便了自己看病就醫。

我介紹的內容大概就是這些,謝謝。

劉哲峰:

謝謝。下面請高小俊主任介紹北京市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的有關亮點。

高小俊:

各位媒體記者,大家好。剛才,郭局長把全國的有關情況介紹一下,結合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安排,我把北京的有關情況給大家作一個介紹。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電子化註冊工作的開展情況。

北京市應該是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電子化註冊的工作,時間是2015年的11月,我們在北京的朝陽區電子化註冊試點工作。隨後相繼開展了護士、醫療機構電子化註冊試點工作,2015年11月,我們在朝陽區開展了醫師電子化註冊試點工作。通過兩年多的推進,建立了由醫師、護士和醫療機構電子化註冊系統共同組成的北京市醫政醫管電子化註冊平臺,並不斷地拓展工作內容,並陸續開展了美容主診醫師、知名專家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電子化備案。2017年5月份,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下發了相關通知,目前北京市的醫師、護士醫療機構電子化註冊已經在全市全面實施。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市有10萬餘名醫師、12萬餘名護士完成了個人的電子化註冊賬戶的激活登記,激活率超過了95%以上。多個辦事事項實現了全程網上辦,最多跑一次,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辦事的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精準、更加優化的服務。

二、 工作特點

(一)實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幅提高審批效率。優化審批服務是電子化註冊的重要功能。電子化註冊系統同時開發了網絡端和手機端功能,辦事人可通過互聯網端直接錄入和核對信息,提交辦事申請,查詢辦理進度。系統對醫師、護士的資格、註冊等信息進行自動驗證,避免錯誤信息提交;行政部門可在網絡端對有關信息進行查驗並進行在線指導,大大減少了辦事人來回“跑腿”補正材料的困擾。借助網上流程,大幅減少和合併功能相似的材料,整合有關辦理事項程序,醫師註冊共減少辦理材料10項,護士單件申請材料件數從“5-20頁”精簡為“0-6頁”,辦事時間也大大縮短。剛才看短片的時候,裏面被採訪的同志,在我們政府服務辦公大廳,歡迎媒體記者到政府服務大廳衛生計生窗口進行實地的了解。

(二)完善電子註冊檔案,強化自我管理主體責任。電子化註冊實施後,信息系統的用戶從行政部門拓展到全市所有的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實現了轄區內醫護人員執業生涯全週期動態管理。機構、醫師和護士在獲得更多信息和管理權限同時,也負起了更多自我管理的主體責任。通過信息系統,醫療機構可對本機構醫師、護士資格、執業、多點執業等信息進行查詢和統計,為加強內部管理、合理進行人員崗位調配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醫護人員可激活個人賬戶,查看自己的資格信息、註冊信息、歷史執業記錄等個人檔案,並進行學歷、畢業學校、任職資格、照片等信息的更新。以上措施使全市醫護隊伍的信息更加精準,靜態的檔案變成了實時更新的“活檔”,也大大調動了機構、醫師和護士參與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三)加強信息公示共享,促進社會共同監督。實施電子化註冊後,醫療機構、醫師、護士執業和許可信息數據進一步完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對行政許可和醫師執業等信息的主動公開力度,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官網上建立電子化註冊平臺入口,優化了面向公眾的查詢公示功能,並在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增加了二維碼;群眾可以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網站的“北京市醫政醫管電子化註冊平臺”欄目中查詢本市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執業註冊信息,還可以通過掃碼驗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真偽,全面強化了公眾對行業管理的參與共治和社會監督;在此基礎上,促進註冊系統與信用信息等系統的聯通,為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礎。

(四)探索跨區域註冊試點,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落實國家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合作不斷深化,醫療人才流動日益頻繁;政府部門轉變管理方式、建立更高效率的跨區域醫療人才流動機制已成為迫切的改革需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北京市與津冀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了在京津冀地區開展醫師區域註冊試點工作的文件,簡化京津冀地區醫師區域註冊要求,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快推動醫師、護士、機構註冊的電子註冊改革,實現信息共享、平臺共享,提高註冊和管理效率,為深入推進區域協同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和政策基礎。

下一步,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將繼續積極推進電子化註冊和網上辦事服務,完善系統流程、優化方案設計,提升服務和管理功能;以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為突破口,積極構建配置合理、運行規範、監督有力的準入管理模式,為社會辦醫、醫生護士執業打通審批環節的“最後一公里”。

劉哲峰:

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提問前先介紹一下您所在的媒體。

​中國衛生雜誌記者:

能否請郭局或者高主任詳細介紹一下實施電子化註冊之後,能夠為辦事人或者申請人提供哪些具體的便利?謝謝。

高小俊:

我先回答這個問題,不全的請郭局長進行補充。

北京市的電子註冊我剛才介紹了,從2015年起11月起開始實施,為什麼在全國率先呢?因為北京有它的特點,截止到去年年底,北京市的醫療衛生機構有10986家,我們醫務人員大概23萬,其中執業的醫師是10.6萬,註冊護士12.3萬,北京市的人口是2000多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比例在全國算是比較高的,因為它的醫療資源非常豐富。為此,為了方便群眾辦事,特別是加強“互聯網+公共服務”的功能的提升,從2015年11月份在朝陽區率先實施了執業醫師的電子化試點。從試點到目前在全市全面推開、全面實施,有以下幾個便利給群眾:

一是降低了辦事的成本。北京市醫師的註冊、護士的註冊,在中環辦公地點,基本都是人工操作,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非常大。北京市政府在六里橋新建一個北京市政務大廳,我們搬到那兒去以後,對電子化註冊開始進行探索試點,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幫助指導下,目前這套系統運行的比較好,辦事人員在網上提供了辦理業務申請之後,可以通過網上審核指導,能夠非常便捷的進行辦事。這就讓我們辦事的群眾能夠實現全程網上辦,只跑一次,或者像郭局長説的,我們今後目標是一次也不跑,類似于這樣的目標,降低辦事成本。

二是掌握辦理的進度。過去人工的辦理時候,比如註冊辦理的時限是20天,護士也是20天,但是中醫和港澳臺的醫師要註冊是30天,辦事人員如果沒有這套系統的話,要實時的進行打電話諮詢辦理進度到什麼程度了。電子化註冊在全國實施以後,申請人可以實時查詢辦理進度,讓辦理人做到心裏有數。

三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其中有兩個比較好,一個是醫療機構可以通過登陸電子化註冊的系統,實時的更新非許可的信息。另外一個是個人、醫師和護士可以通過這套系統,修改比如照片、學歷、培訓等等非行政許可的信息。前面是更新的非許可的信息,後面是個人可以更新非行政許可的信息。這在過去是完全不能實現的,通過電子化註冊就實現了。

四是簡化了辦理材料。執業醫師減少10項,註冊護士從過去20多頁現在減少到了0-6頁,大大簡化了辦理材料,而且一次性告知。通過互聯網的驗證、辦理流程的調整、簡化辦理材料,特別是取消了像護士的補辦護士執業證書和醫師補辦執業證書的相關材料等等,可以在網上查詢到,進行及時補辦。這些便利條件確實有利於辦事人員辦事。

電子化註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兩個:一是提供便利,二是便於監督,或者叫“放管服”的目的也是這個。剛才,郭局長説到了,叫“寬進、快辦”,我覺得這個表述非常形象,還有就是便於監管,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醫療機構、醫生、護士,通過網上加強監管,剛才通過演示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功能在網上都可以進行實現。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剛才我打開一家北京市民預約的網站,這些網站有一些名醫,在這些註冊系統上查不到這些醫生,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就是電子註冊系統到底能夠怎麼樣幫助監管部門監管?剛才有一個處長提到了將制定全國醫療機構的分佈地圖,這個工作有什麼計劃?謝謝。

郭燕紅:

我特別高興南方都市報的這位記者關注的是公眾端。其實,我們電子化平臺最重要一個功能也是為公眾提供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的查詢服務。在查詢過程中,醫療機構法定信息、名稱、主要診療科目,以及允許他提供醫療的技術,以及他的法人代表,還有註冊有效期,都是法定的註冊信息。應該説,只要是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執業登記的醫療機構都可以在網上能夠查詢到。這樣的查詢,大大的為老百姓看病就醫提供了幫助,在尋求一家醫療機構的服務過程中,可以來識別這家醫療機構是不是具有醫療機構許可證,所尋求服務的領域是否是這家醫療機構法定的醫療科目,為公眾在看病就醫過程中選擇和尋求正規的醫療機構提供了指引。

剛才這位記者非常關注的醫師和護士,也可以在網上進行查詢。在查詢過程中,我們也建議還要去尋求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幫助。因為我們的信息是匯總信息,而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是法定的審批機構,建議兩方信息進行核對。剛才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們是在不斷地更新的,比如有的醫師正在申請過程中,他會有一個時間差。所以,我想這是回答您的第二個問題,在查詢過程中,大部分都是可以查詢到的,我們也經常提供這些服務,如果一旦查不到,我建議與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溝通。

另外,這樣一個信息平臺加大了事中、事後監管力度。我們在整個審批服務過程中,可以通過每十秒更新的服務平臺實時看到機構、人員註冊的過程,包括註冊科目和註冊地點。為我們掌握醫療資源以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特別是統籌這些資源的配置,對多機構執業提供了監管手段。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監管平臺,很難做到一人服務多家機構的事中、事後監管。

剛才記者非常關注電子地圖的問題,什麼時候能夠推廣到全國。我們也有一個時間表,還會跟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因為涉及到整個地圖的使用,我們還會跟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爭取儘快將全國的醫療資源配置地圖能夠網上可查、可詢,就像北京市的這張地圖一樣。

中國醫院院長雜誌記者:

剛才老師們演示的時候也説到了醫師的多點執業,請問郭局醫師多點執業進展情況如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謝謝。

郭燕紅:

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促進醫師資源的合理的流動和科學的配置,特別是這些優質的醫師資源、專家資源。一方面是激發醫師的執業活力,另外一方面也是提高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讓我們這些專家在多家機構為公眾提供醫療服務,同時也為基層的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的人才支撐。我們從演示中已經看到了,更多的醫師從公立醫院到了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社會力量舉辦的民營醫療機構。通過剛才演示,可以看到我們這項制度的實施與我們初衷是相符的。

2017年2月,我們委裏專門修訂了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這個辦法是在醫師多點執業的基礎上,發展建立了醫師區域註冊制度。我想解釋一下醫師區域註冊制度,原來為什麼有多點執業?因為原來醫師執業註冊地點是醫療機構。現在我們通過建立和發展醫師區域註冊制度,是將醫師註冊地點由原來的醫療機構修改為主執業機構所在的省級或者縣級行政的區域,這樣就能夠實現所有的醫師一次註冊在區域內有效,就是在主執業機構所在的省級或者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註冊後,在省級這個區域或者縣級這個區域的多家醫療機構都可以進行執業。多機構的執業就不需要再進行重新的註冊,備案即可。剛才進行演示的有很多醫師多點執業,其實是一個區域的註冊概念,有的已經在兩家、三家醫療機構進行執業。而且通過這樣一個電子化的平臺,我們可以實時看到,一方面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院實時看到醫師多點執業的情況或者區域執業的情況,同時為醫師辦理備案提供極大的便利,他可以不跑路,直接在網上申請備案,最後得到同意的反饋,非常方便。

自區域註冊制度實施以來,全國已經有11萬名的醫師進行了多機構的執業,2017年比2016年增長了79%,而且主要的流向是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辦醫機構流向,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老百姓在基層醫療機構也可以讓大醫院的專家進行看病,社會辦醫的人才短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緩解,應該説醫師區域註冊制度不斷地完善,應該説與我們最初所設計的促進醫師資源合理流動和讓優質醫師資源可及性能夠不斷地擴大,這樣一個目標是基本實現的。

天津電視臺記者:

想關注一下信息安全問題。剛才看到很多電子化信息會在當中,怎麼保證信息安全?第二簡單介紹一下京津冀地區這兩年當中數字化的進展怎麼樣?

付強:

感謝天津電視臺記者的提問,很高興你關注到了信息安全的情況。信息安全是這次電子化註冊改革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從這項改革推動之初就把信息安全作為了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加以安排。國家衛生健康委早就要求各地建立數據安全管理的責任制度,定期開展安全性的測評和風險評估,加強數據安全的監測和預警。目前,這個系統是國家級和省級兩級的電子註冊系統來組成,所以兩級的電子註冊系統均採用了三級安全等保體系。在軟體技術上採用了“U盾+手機綁定”的方式對用戶身份信息進行安全認證,保證用戶身份的合法。對於重要的等級的部門,他的信息安全採用了VPN專網介入方式,基本做到了邏輯上的隔離。對存儲在數據庫當中的數據,採用專用加密算法,對每一條數據都要進行確認,防止數據被非法篡改。同時配套完備的網絡運行的維護制度和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所以通過這樣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技術措施的採取,能夠保證我們網絡安全、保障敏感數據不丟失、不外泄。這個系統運行至今應該説在安全方面一直做的比較有保障。謝謝。

健康報記者:

請問付強研究員,您剛才在提到電子化註冊系統的特點的時候,是開放、共享、動態、及時,是如何實現動態的掌握我們的醫療資源的配置情況呢?謝謝。

付強:

電子化註冊系統剛才介紹了,展示大家也看到了,包括醫療機構的登記,包括醫師護士的註冊信息。特別是和大家強調的是,在國家層面是匯總信息,但從信息的來源來説,不是單純的匯總,是各個具有辦理審批業務職能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依法進行業務辦理過程中所形成的,是真實的,有效的,可以追溯的數據。在這個系統當中的數據,每一條數據我們都能夠還原到具體的機構和個人,包括具體辦理的時間和所申請的事項。而這些辦理的過程都會在系統當中記錄下他的實時系統,是一個連續動態的信息。這樣的信息逐條匯總,最後就會形成不同地域實時動態的一個醫療資源配置的情況。政府就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系統來掌握醫療資源的配置情況,同樣也可以掌握這些資源的使用和流動的情況。那麼,從而為我們國家和各地在編制醫療服務的體系規劃、在進行相關的醫療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數據的支撐。謝謝。

劉哲峰:

謝謝付強研究員。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