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中東歐國家開放務實合作翻開新篇章

2018-07-09 17:09 來源: 人民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第二個五年的開局之年。此次領導人會晤是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的背景下舉行的。通過此次會晤,中國-中東歐合作正在彰顯一系列新變化,未來雙方合作將朝著全方位多層次進一步邁進,為中歐關係發展和世界開放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會晤彰顯新意義

有利於中東歐國家加快發展。中東歐國家多數面臨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創新水平、調整經濟結構等任務,與域外國家合作擴大出口,引進資本、技術等要素的意願明確。當前,世界經濟和歐元區經濟都面臨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壓力,中東歐國家利用美歐發達經濟體資源加快發展面臨新挑戰。我國市場規模龐大、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強、對外投資較快增長,加強中國-中東歐合作,有利於中東歐國家擴大對華出口,也有利於其吸引我國優質要素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産能合作,開闢經濟發展新空間。在保加利亞的外事會談中,鮑裏索夫總理手拿地圖直接與李克強總理商談隧道和核電項目,正代表了中東歐國家深化與我國合作加快經濟發展的迫切願望。

有利於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願增強,人民群眾對海外優質特色消費品的需求上升。中東歐國家經濟較快增長,營商環境總體較好,在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機電産品研發和製造、消費品生産等領域投資市場較大。同時,中東歐國家優質特色農産品十分豐富,出口潛力較強。加強中國-中東歐合作,有利於我國企業走進中東歐開展工程、創新、産能合作等各領域合作,提升國際化水平,也有利於擴大進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於豐富和深化中歐關係。歐盟各成員國之間歷史道路各異、發展階段不同、利益訴求多元,中歐關係應該是多層次立體式的,雙邊關係、跨區域合作關係都是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當前,中東歐16國中有11個國家為歐盟成員國,其他5國正謀求儘快加入歐盟,但西歐發達經濟體與中東歐新興市場的發展差距依然比較明顯。歐盟要實現2020戰略提出的高水平目標、加快推進一體化進程,需要縮小東西差距、促進均衡發展。我國倡導和推進“16+1”的初衷,是發揮雙方互補優勢、實現共同發展,將“16+1”打造成為在中歐關係和歐盟有關法律框架下,有效運作的經貿人文務實合作平臺而不是地緣政治平臺。中東歐國家加強與我國合作,並不意味著與歐盟疏遠。恰恰相反,通過“16+1”合作加快中東歐經濟發展,更多探索“中國+西歐發達經濟體+中東歐新興市場”的三方合作模式,有利於縮小歐盟內部差距、實現均衡發展和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

有利於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人類進步的方向,但正在遭遇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嚴峻挑戰。經濟全球化何去何從,取決於世界各國的行動。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東歐國家作為整體在歐洲一體化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強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推動“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全方位聯通,將有力推動歐亞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此次會晤標注新起點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16+1”機制有效對接,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的互利共贏合作成績斐然。此次出訪,我國領導人提出務實合作的系列倡議,為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二個五年合作再上新臺階打下堅實基礎。

設施聯通順利推進。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也是我國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的優先領域。近年來,在“16+1”框架下,中東歐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合作等重大項目深入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運行近9000列,我國與波蘭、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實現直航。此次會晤,我國領導人倡議既要大力推進“硬聯通”,承諾積極研究採取更加靈活的擔保方式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又要大力推進“軟聯通”,實施《中國-中東歐國家海關檢驗檢疫合作三年行動計劃》,中國-中東歐基礎設施聯通站在更高起點上。

經貿合作日益緊密。貿易、投資、金融合作是中國-中東歐合作的重頭戲,也是最能體現開放務實和互利共贏的領域。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中東歐經貿關係走向深入,雙方貿易快速增長、結構不斷優化、領域不斷拓展,中東歐肉製品、乳製品、葡萄酒、水果等特色産品進入我國市場,雙向投資領域更加多元化,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等多個融資平臺正式運營。此次會晤,我國領導人倡議共同做大貿易和投資規模,加強産能與投資合作,繼續拓展金融合作渠道,並提出一系列既具務實性又具創新性的具體舉措,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站在更高起點上。

人文交流不斷深入。人文交流是中國-中東歐合作的民意基礎。近年來,雙方在旅遊、教育、青年、體育、科技、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中國-中東歐國家旅遊年、人文交流年等活動順利開展,中國公民赴中東歐國家人次增長了5倍多,雙向留學生規模翻了一番,雙向旅遊突破每年百萬人次。此次會晤,我國領導人提出繼續辦好“16+1”框架下各類人文活動,進一步簡化簽證和人員通關手續,建立體育合作機制,將2019年確定為“16+1教育、青年交流年”等務實倡議,中國-中東歐人文交流展在更高起點上。

此次會晤面向新未來

達成新的重要共識。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發出了我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信號。此次會晤,李克強總理提出共同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堅決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得到與會中東歐各國領導人及工商界人士的普遍認同和支持,“16+1合作”在繼續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達成新的重要共識。下一步,我國將擴大進口中東歐國家的肉製品、乳製品、蜂蜜、葡萄酒等優質農産品及工業製成品,與中東歐國家商簽檢驗檢疫議定書,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赴中東歐國家投資,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落實這一重要共識。可以預期, “16+1合作”將成為維護自由貿易、倡導多邊主義的重要力量,既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也給自身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進新的合作模式。此次會晤,我國領導人提出與保加利亞在核電項目領域共同商量推進三方合作模式,倡導域外國家和有關機構參與“16+1合作”,在互聯互通、園區、金融等領域打造三方合作新亮點。可以預期,三方市場合作將越來越成為“16+1合作”的新模式。這既有利於將中東歐的市場優勢、我國的資本和産能優勢、發達經濟體的技術優勢結合起來,提高合作質量和效益,也有利於歐盟發達經濟體企業深度融入中東歐市場,增強合作項目對歐盟標準的合規性,促進歐盟內部經貿關係,緩釋乃至消除一些人對中國-中東歐關係的疑慮。

強化地方交流合作。地方交流合作是“16+1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16+1合作”規劃、舉措及項目最終落地的重要載體,也是給雙方企業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利益的重要途徑。今年是“16+1地方合作年”,我國領導人提出更好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創造性,擴大經貿往來,探討城鎮化、現代農業、環境治理、鄉村發展等合作的倡議,得到中東歐國家積極響應。可以預期,我國區域發展戰略將與中東歐國家地區發展政策更加有效對接,我國地方企業與中東歐國傢伙伴將進一步開展市場拓展、産業對接、貿易投資等合作,地方合作將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重要推進器。(作者:楊長湧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苑生龍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