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下好基礎科研先手棋

2018-07-16 08:0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未來科技企業的競爭會進入拼基礎研究能力的階段。企業主動進行基礎研究,一旦實現突破就能搶佔核心技術的制高點,形成競爭優勢的“護城河”

前不久,兩家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馬雲和馬化騰,在同一天不同場合的公開演講中,分別表達了將更加注重基礎研究、投入更多資源去做基礎科研的意願。這種“不約而同”,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通常看來,基礎研究和商業的距離,猶如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差別那麼大。從基礎研究到一門新技術的誕生週期很長。就像“光的全反射”原理揭示很多年後,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才提出光纖可以用於通信傳輸的設想,之後經過不斷實踐和反復試錯,直到如今光纖才真正廣泛應用於互聯網的傳輸。即便是充分享受科技紅利的互聯網企業,離源頭創新的基礎科學還隔著好幾層窗戶紙。對於緊盯市場、看重商業回報的企業家來説,突然如此看重陽春白雪的基礎研究,會不會只是吸引眼球的噱頭?但從華為在法國設立數學研究所、阿裏巴巴投入鉅資做“達摩院”等舉措看,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反映出這些企業對基礎科學已然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這種認識逐漸成為越來越多高科技企業的共識。

基礎科學作為科技創新時代的制高點,效應正日益顯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發展的厚度和廣度。數字化和智慧化浪潮撲面而來,各行各業都須加快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步伐。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越大,作為創新源頭的基礎研究分量就越重。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科技企業的競爭會進入拼基礎研究能力的階段。實踐證明,企業主動進行基礎研究,一旦實現突破就能搶佔核心技術的制高點,形成競爭優勢的“護城河”。有遠見的企業,非常有必要下好基礎科研的“先手棋”。

基礎科學轉化為應用型科技的週期越來越短,針對性也越來越強。當前,技術和産品快速迭代,倒逼基礎研究從理論突破到技術應用的轉化週期不斷縮短。尤其是在計算機、人工智慧等應用基礎研究領域,技術創新日漸轉移到科技企業中,大學教授到企業研究院就職,跨國科技巨頭的科研人員在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都已不是新鮮事,甚至還有企業研究人員獲得了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通過這種高水平的企業內部基礎研究,將會更有效地打通産業化“最後一公里”,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精準對接。

中國高科技企業要躋身全球前列,也必須加力基礎研究。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臺,不僅不能被“卡脖子”,還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落下風、站穩腳跟。以互聯網領域為例,中國企業在移動支付等應用領域全球領先,但在信息和網絡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整體而言,我國的科技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軟硬體、開發平臺、基本算法等瓶頸仍然突出。也正是看到這一點,在“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中,強調了要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和企業化轉制院所重視並開展基礎研究,並在企業內與高校、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圍繞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

創新是逼出來的,在市場競爭一線拼殺的企業對這一點肯定感受更深。隨著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創新的主戰場如今不僅僅在科研機構,也在企業內部。基礎研究關乎國家創新的未來,也關乎企業構建新的競爭力,需要政産學研等各方協同發力。目前一些實力強大的企業已開始在基礎研究領域佈局和深耕,相信這種“頭羊效應”會帶動更多企業乃至整個産業界,形成以創新引領發展的濃厚氛圍。(余建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