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放管服”改革是新時代政府的自身革命

2018-07-23 00:44 來源: “紅星新聞”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6月2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未來五年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目標、新要求:一是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二是以創新監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三是以優化服務服出便利和品質。近日,講話全文公開發佈,引發各地、各部門及社會輿論廣泛關注。

▲6月2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重要講話。圖據中國政府網

為適應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經濟政治發展新態勢,中國政府改革進入到一個以“放管服”為核心的“全面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新階段。這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必將促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向縱深發展,釋放出全社會“發展創新”的巨大活力,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的福祉提供持續的、源源不斷的推動力,為實現新時代“新目標”、解決新時代“新矛盾”提供重要的體制機制保障。

首先,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的“簡政放權”改革,本質上是一場“政府、市場、社會三者權力關係重構”的結構性改革,是政府自身革命的重要舉措。

在目前中國“發展轉型”的關鍵時刻,在改革進入“下半場”的關鍵時段,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關係,大幅度減少“政府干預”,強化市場和社會的“主體性”地位,釋放市場和社會改革與發展的主動性、自覺性、創新性和積極性活力,進一步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的“自主空間”,是我們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本保證。

站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高度來看,“簡政放權”改革既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厘清“政府主體、市場主體、社會主體”各自的權力清單,劃清各自的權力邊界,建立“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根本舉措。

其次,以完善“監管制度”改革為抓手的“放管結合”改革,本質上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體現。只有在精準的“政府職能定位”的前提下,才能明確什麼是政府該管的,什麼是政府不該管的;才能做到該放的放,該管的就必須管;也才能做到該放的要放到位,該管的要管到位,做到“有效放權”與“有效監管”的統一。

十八大以來,隨著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不斷深化和“簡政放權”力度的不斷加快,以及“互聯網+監管”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政府的市場監督和社會管理的能力及方式也在不斷的增強,有力的推進了市場和社會“公平與秩序”的良性運轉,推動“責任型政府”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隨著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建立,中國政府應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的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以“監管責任”為基本指標的“政府質量”也會得到根本的改變。

最後,以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為抓手的“優化服務”改革,本質上是要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全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手段。我們知道,人民滿意不滿意,幸福不幸福,是我們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標。

近些年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隨著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全面推進和深入開展,各級政府政務服務創新的熱情很高,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快捷化,人性化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一站式、一個窗口、一次辦結”在全國範圍內正在全面鋪開,政府的公共服務效率正在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也獲得了大幅度的改善。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的公共服務機構和窗口,還存在著服務意識淡漠、服務態度不正、服務方式粗暴等問題,離老百姓“辦事不求人”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隨著“打造全國一體化服務平臺”全力推進和部門間、區域間“信息壁壘”的消除,必將會進一步推動政務服務水平的提升,老百姓辦事也會更方便快捷,但要真正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式必須達到進一步的改善。

總之,政府的“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提升政府質量、政府監管和治理效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的改革,它既是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的體現,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基本願望。是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全面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抓手,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路徑。(竹立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