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各地“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

2018-07-24 07:5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精準到位服務
——各地“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

日前,上海奉賢區開出“企業直通車”,在企業與政府之間建立訴求對接和服務支撐平臺。“企業直通車”具備政策服務、訴求處理、專業服務、公共服務、信息服務、企業展示等功能,同時對這些服務還提供了評價功能。記者 李治國

湖南寧鄉:

讓群眾辦事“就近一次辦好”

湖南省寧鄉市市長付旭明用三個“最”字來介紹該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標:最好不見面、最多跑一次、最爽就近辦。

“最好不見面”,就是進一步加大網上審批力度。目前,寧鄉市網上審批達到了121項,今年全市1138項審批事項中的30%要實現網上審批;“最多跑一次”,全市目前有1098項事項是“最多跑一次”,還有40項審批事項需要跑兩次或兩次以上,今年再研究減少;“最爽就近辦”,就是把在市區市民之家的很多審批事項全部下放到鄉鎮和村(社區),要讓老百姓就近辦。

寧鄉是這樣來實現三個“最”目標的。

加快建設信息平臺。借助長沙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同步推進目錄清單和實施清單錄入,同步審核發佈實施清單。

構建服務便民化體系。圍繞“部門審批服務便民化、鄉鎮政務服務便民化、村社公共服務便民化”,分層級、成體系做好便民化制度體系:下放便民服務事項。例如,將低保辦理、農機補貼、養老保險繳納、醫療保險等與群眾密切相關的424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放和延伸至各鄉鎮,通過“權力下放、窗口前移、全程代理”等途徑,實現“就近辦”。目前,5個試點鄉鎮的政務服務中心已投入運行。

優化“最多跑一次”。寧鄉市公佈“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事項121項,“只跑一次”事項977項,共計1098項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佔全部事項的96.5%。同時充分發揮12345市長熱線的監督作用,將寧鄉市“最多跑一次”事項目錄上傳至12345市長熱線信息庫,24小時受理群眾諮詢。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消除行政審批仲介服務“灰色地帶”,寧鄉全面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一年可為申請人節省1922萬元的費用。

為了真正讓群眾辦事“就近能辦、一次辦好”,實現“大事不出鄉鎮、小事不出村(社區)”的目標,寧鄉市繼續圍繞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智慧化便民化目標,穩步推進服務事項“標準化”。按照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符合規範、確保需求的要求,建設鄉鎮、村(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加快推進網上審批“智慧化”。同時,寧鄉市進一步梳理和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通過打通數據、優化流程,擴大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事項與所有辦事事項的佔比,今年達到30%,2019年達到50%。全力推進公共服務“便民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自然人辦事事項,重點把與農村地區群眾密切相關、辦件量大的公共服務和民生服務事項向村(社區)下沉,服務窗口向村(社區)延伸,構建市鄉村三級協同運作的便民化政務服務體系。

廣東佛山:

開辦企業全流程僅用5天

“不到5天,不僅執照拿到了,連刻章、銀行開戶以及領取發票等事項都一併搞定了。”在廣東佛山創業的包女士告訴記者,她只是今年佛山開辦企業便利度再改革、再提升後,諸多受益者之一。

近年來,製造業大市佛山的市場主體增長迅猛。據統計,該市的市場主體從2012年37.48萬戶增長到2018年6月底的66.36萬戶,增長率達77.05%,日均新增市場主體從2012年的217戶增長到2018年6月底的571戶,增長率達163.13%。

為有效釋放改革紅利、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佛山致力商事制度改革。通過優化“佛山市商事主體一門式受理審批平臺”系統設置,將佛山市稅務局申領發票環節納入開辦企業全流程5天內辦結模式之中,增量提質不加時,實現開辦企業全流程涵蓋商事登記、刻章、銀行開戶和申領發票4個程序,全流程辦理時間繼續保持在5天內。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佛山以推進實施“網上辦照為主、實體辦照為輔、自助辦照為補”的新型商事登記模式,在商事登記領域引入“互聯網+”新模式,率先推出365天全天24小時不打烊商事登記機制,為傳統商事登記模式帶來顛覆性變革:營業執照可24小時全天候自助辦理。據悉,商事主體在24小時智慧終端機上無需預約、無需排隊、無需提交紙質材料,自助辦理,即時完成身份校驗、人臉識別、數據採集,經智慧審核通過後,即可自助打印營業執照,通過該智慧商事登記系統,不僅實現“零見面”就能辦理營業執照,而且辦照時限由原來傳統的兩天48小時提速到最快5分鐘之內。目前,該終端機已經在佛山市、區行政服務中心24小時辦理窗口部署,以後還將進一步推廣。

寧波海曙區:

“考級制”助力一窗通辦

縱靠“考級”紮實提高窗口工作人員基本功,橫借“代辦”力爭更多群眾辦事“一次都不用跑”。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深化“最多跑一次”創新機制,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為了更方便辦事群眾和企業,寧波海曙區去年底在浙江省首創區級審批窗口工作人員受理業務技能“考級制”,通過實行一整套技能培訓、考試評級、現場運行和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立了一支擁有256名窗口受理辦事隊伍,實行一窗通辦,群眾辦事時間大大減少,如“民辦非企業單位設立”平均辦理時間縮短了10天至15天。

今年4月份以來,海曙區各審批部門通過遠程視頻、派員上門等培訓方式,先後三輪對全區17個鎮(鄉)街道公共事務服務中心、265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從事民政、人社業務的工作人員開展了2000多人次受理業務知識培訓。

與此同時,海曙區各單位還結合企業、群眾實際需要,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審批環節優化等方法“助跑”“代辦”,力爭讓辦事群眾和企業“一次都不用跑”。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創辦的寧波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去年落戶洞橋鎮,吸引了一批高端智造企業紛紛落戶,所屬稅務部門成立專門小分隊積極上門服務。此外,供電部門為解決新交付小區群眾到營業廳辦理實名通電申請的麻煩,開展交房現場報批服務。(記者:劉麟、龐彩霞、鬱進東 通訊員:續大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