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川農村集體經濟“三變”助推鄉村振興

2018-08-05 18: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8月5日電(記者 陳健)“高興呢,領了證就可以馬上開展下一步工作,對村裏、村民們都是大好事。”説起兩天前領到全市第一張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營業執照,四川眉山市丹棱縣仁美鎮小橋村農民郭正兵樂得合不攏嘴。

以土地入股是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一種典型方式,作為小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郭正兵對今後村裏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説:“接下來,村集體就可以進行土地整理、産業劃分,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

小橋村黨支部書記費亞説,村裏將加快實施前期準備的項目,爭取村集體經濟收入在今年年底實現翻番,努力實現鄉村振興。

小橋村的變化,得益於農業大省四川正在大力推進的農村集體經濟“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很多資源性資産包括山水林田等,所有權都是集體的。然而,長期以來,作為這筆巨大且寶貴資産的所有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卻一直缺位。村集體資産名義上村民“家家都有”,但實際上具體每家有多少並不清楚,發展集體經濟辦法不多、動力不足。

為此,近年來四川各地農村陸續開展了集體經濟清産核資,將集體資産登記造冊,明確了集體資産、資源的産權關係。在此基礎上,一些地方進行了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

“找準癥結才能對症下藥。”仁美鎮黨委書記胡曦介紹,過去,農村經營體制“分”得充分、“統”得不夠,資源分散、資金分散、農民分散,難以適應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的發展需要;現在必須認識到鄉村土地分散不長錢、勞力閒散不來錢、資金零星不生錢、房屋空置不值錢、自然風光不賣錢、集體空殼沒有錢的尷尬。

在小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經村民同意、由村集體領辦的,將村集體資産量化到人。農民把手中的資源轉化為股權,委託合作社經營,農戶除獲得勞動收益外,還可按照股份從合作社收益中獲得一定比例分紅。

四川省委農工委常務副主任楊秀彬表示,今年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明確,要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和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到2019年基本完成集體資産清産核資。

在這項改革開展較早的地方,農民已經嘗到了甜頭。巴中市恩陽區觀音井鎮萬壽村率先嘗試了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村裏的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我家也佔了股份,每年都能分紅,加上務工、養殖收入,一年下來能有15000元的收入,這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萬壽村村民張美強説,隨著村集體資産不斷壯大,村民收益還會不斷增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