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線上線下精準幫扶
——2018國務院大督查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2018-09-05 16: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題:線上線下精準幫扶——2018國務院大督查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新華社記者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2018屆高校畢業生達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為此,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內容作為督查重點內容之一。

線上線下多元化 就業指導更精準

大學生就業,為社會各界所關注。在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4%以上。

國務院第十二督查組通過座談、走訪以及與安徽部分高校師生和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一對一談話等方式,了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政策落實情況。

“我6月份通過網絡提交了見習申請,沒想到7月就接到了面試通知,見習期間就有保險,3個月就能轉正。我特別看重這個就業機會。”1995年出生的蔣宗婷説。

安徽省人社廳就業處處長呂泉介紹,2014年以來,安徽省每年將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納入省政府33項民生工程之一,累計開發了10萬個見習崗位。2018年,安徽省利用“陽光就業”網上經辦系統,第一時間向近3萬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推送實名制幫扶信息。

第十二督查組組長朱之文表示,教育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高度重視,就業指導服務更加精準。如充分利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國家、省級和高校就業網聯動,根據畢業生個體特點和求職意願,為畢業生送崗位、送政策、送指導。2018年舉辦20余場全國性網上招聘活動,提供就業崗位信息300余萬條。各高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拓寬渠道,收集信息,使招聘活動場次、崗位數量進一步增加。

同時,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等實行一對一精準幫扶。持續關心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為他們提供崗位信息、做好就業指導服務,會同人社部門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工作。

競賽帶動創新創業 雙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

當前,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除了在校賽、省賽基礎上舉辦全國總決賽,還包含了“大學生創客秀”、大賽優秀項目對接巡展等多項活動。

第二十一督查組在海南座談發現,很多創業者都參加了當地的各類雙創賽事,並通過大賽得到了支持、宣傳、培訓和市場對接的機會。海南省在自身創新創業資源稟賦較弱的情況下,以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為平臺,發現並培育了一大批優質創新創業企業和團隊。

資金短缺是許多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攔路虎”,全國多地出臺相應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創業進行資金幫扶。

“憑藉相關證明材料,上個月提交了創業無息貸款申請,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了總額30萬元的貸款。”大學生創業者柴卓昂説,得益於天津市推出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小額擔保貸款,他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得到了有效緩解。

教育部在強化政策支持的同時,還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緊密結合,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並加強創業指導服務,建立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業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創業項目對接、創業培訓實訓等服務。

“到基層去”對接國家需求 提高就業服務質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就業質量”新目標,要求就業注意“質”“量”齊頭並進,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為了給各行各業提供高素質人力人才資源,教育部引導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大力拓寬就業渠道,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教師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項目,招募14萬餘人,其中“教師特崗計劃”招募規模同比增加11%;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主渠道作用,舉辦了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等活動。

同時,鼓勵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推動高校結合人才培養特色和學科優勢,加快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通過開展講座報告等多種方式,為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提供諮詢、指導等服務。各地各高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人才需求,開拓就業崗位。

督查組發現,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仍較嚴峻,總量問題和結構問題並存,新矛盾和老矛盾交織,就業工作仍面臨較大挑戰。

朱之文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特別是就業形勢變化,開展畢業生就業形勢調研和需求分析,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第十二督查組建議,加強就業政策與經濟政策的協調,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與時俱進完善就業政策,積極構建社會人才需求分析預測機制,加大技工學院、職業學院建設,加強對高校就業創業的分類指導,政府企業高校加強合作。(記者 周暢、張紫赟、趙穎全、張華迎、方問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