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塞上農耕新景:北斗導航 手機種菜

2018-09-09 17: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9月9日電 題:塞上農耕新景:北斗導航 手機種菜

新華社記者靳赫、劉飛

從“二牛抬杠”式耕作,到機械化作業,幾十年裏,寧夏農業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近幾年,北斗導航、物聯網等一批新裝備、新技術在寧夏農業領域得到應用,催生了多種全然不同於傳統耕作的生産方式,成為塞上農耕新景象。

仲夏時節,寧夏吳忠市利通區塔灣村農田裏傳來隆隆的馬達聲。隨著一台大型農機緩緩駛過,起壟、鋪管、覆膜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但讓人詫異的是,這臺農機裏沒有司機,這些工作均由機械自動完成。

“農機裏安裝了北斗導航設備,相當於裝上了‘天眼’,我們只用做好準備工作,機器自己會認路,而且比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開得還好。”看出了記者的驚訝,吳忠市伊禾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譚振龍在一旁笑著解釋。

機器“開車”比人強,這並不是誇張的説法。記者看到,機器自動攏起的一排排田壟如精確測量過一樣,筆直且平行,壟高、壟寬也幾乎一致,據當地農技人員測量,採用北斗導航技術的農機每2000米的作業誤差在5厘米以內,比人工作業要精確得多。

“精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構成要素。過去人工作業,更多靠感覺,在種瓜菜這些間距較大的作物時,土地浪費比較嚴重,而且很多精確的田間操作無法實施。”譚振龍説。

在譚振龍流轉的近2000畝農田裏,小麥、玉米、蔬菜、西瓜間作套種,每種作物的行寬精確到厘米,每塊土地的復種安排精確到天,不但最大化利用了土地資源,還將作物通風透光、輪作倒茬等因素考慮在內,這在過去很難實現。通過這種操作,今年譚振龍的小麥每畝增産超過10%,半畝地種出的茄子頂過去7分地的産量。

如果説,北斗導航技術是寧夏大田種植領域初顯成效的增産增收“利器”,那麼,物聯網技術則是寧夏設施農業、奶牛養殖、漁業等領域廣泛應用的提質增效“法寶”。

在位於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的塞上春農産品物流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裏,300余棟瓜菜溫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種植基地門口,一塊大型顯示屏滾動顯示著各溫棚溫度、相對濕度等信息。監控室裏,公司負責人王浩通過手機操縱高清攝像頭觀察著棚內作物長勢。

“物聯網設備不僅可以精準監測各項生産數據,還可自動卷簾、澆水、調溫、調節二氧化碳濃度等,而這些通過手機就能完成。”王浩一邊説著一邊點了一下手機,旁邊一座溫棚的卷簾便緩緩放下。他告訴記者,物聯網技術讓生産管理更加科學,還大大減少了人力投入,過去1名工作人員只能管理一兩棟溫棚,而現在可以輕鬆管理10棟。

記者從寧夏農牧廳獲悉,近年來,隨著寧夏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農業新技術、新裝備、新品種等研發、引進、示範推廣應用步伐加快,農業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更多高科技含量的農業生産方式將出現在塞上大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邊雋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