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市委市政府發文部署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2018-10-22 14:55 來源: 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精神,深入推進質量強國首善之區建設,結合本市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將質量強國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和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為根本目的,以企業為質量提升主體,以改革創新為根本途徑,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全面提升質量總體水平,加快構建與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的質量供給體系,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供給質量顯著改善,供給體系更有效率,質量強國首善之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質量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産品、服務和工程質量顯著提高。中高端産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涌現更多體現城市魅力、承載民族精神的工程建設精品力作,打造一批北京質量、北京標準、北京服務等標誌性品牌。

——經濟發展質量競爭優勢充分彰顯。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高精尖産業進一步壯大,以質量變革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和便民生活設施更加完備,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分佈更加均衡,城鄉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

——質量基礎設施效能充分釋放。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系統完整、高效運行,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在經濟發展和城市治理中的支撐作用充分顯現。

二、增加優質産品有效供給

(三)推進消費品提質升級

加快實施《北京市消費品標準升級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支持開發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雲終端等信息消費産品,以及高品質、實用型運動設備等體育消費産品。支持發展進口商品直銷、保稅展示交易、特許經營等模式,保障優質商品供應。利用北京老字號品牌資源,增加特色國貨精品供應。實施全國統一的綠色産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鼓勵綠色産品消費。

(四)加快裝備製造高端化發展

爭取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落地。推進智慧製造創新中心建設,加強智慧製造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速重大成果産業化。實施“智造100”工程,打造100個左右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京津冀聯網智慧製造等應用示範項目,培育60個左右智慧製造標桿企業。支持智慧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增材製造裝備、無人機等高端智慧裝備研發。提升軌道交通、航空發動機、醫療器械、新材料等領域智慧製造水平。積極參與人工智慧國際標準制定。

(五)提升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低維材料、高性能納米材料、光電子材料、新型超導材料等的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和核心專利。突破石墨烯材料規模化製備共性關鍵技術,實現標準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支持利用石墨烯、氣凝膠等新材料提升傳統材料性能。穩步推進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試點工作。

(六)強化農産品供給質量安全

創建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市,建設北京農産品綠色優質安全示範區。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和農産品“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到2020年,“三品一標”農産品認證覆蓋率達到75%。深入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到2020年,化肥、化學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鼓勵本市企業建立農産品外埠生産基地,提升供京農産品安全水平。

(七)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供給能力

發展優質化、營養化、標準化、特色化的名優老字號食品。引導食品生産經營企業採用先進的質量安全管理規範,到2020年,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均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良好生産規範(GMP)等管理制度。加快落實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實施中藥領域智慧化改造。鼓勵企業參與飲片和中成藥標準制訂。

(八)打造文化藝術精品

鼓勵創造優秀文化服務産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發揮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中國(懷柔)影視産業示範區、北京國家音樂産業基地、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産業園區、國家版權創新基地等重點園區和基地引領輻射作用,打造一批展現中國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加強藝術創作引導,支持創作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和京味文化的優秀劇目、圖書影視作品、動漫遊戲作品及網絡視聽節目。加強品牌展演平臺建設,扶持原創、孵化精品,推出一批高水準舞臺藝術作品。完善精品圖書評價指標體系,搭建推廣服務平臺。以綜合書城和標誌性特色書店為支撐,建立層次分明、佈局合理、特色濃郁、多業融合的發行體系。提升北京國際圖書節、“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中國戲曲文化周、北京國際設計周、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等活動及中國設計紅星獎等獎項的影響力,打造“書香北京”“藝術北京”“動漫北京”等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文博資源,打造精品陳列展覽。健全藝術品交易信用體系。完善文化創意産業統計監測方法和指標體系。

三、推動服務提質增效

(九)促進生産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

提升銀行服務、保險服務的標準化程度和服務質量。鼓勵企業參與工程技術服務、設計服務等領域標準制定。建設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範區,打造一批檢驗檢測認證龍頭企業。加快商務服務業標準制定,推進質量糾紛案件法律援助標準化建設,逐步完善與國際接軌的展覽業標準體系。提高會計、審計、評估、信用、法律、諮詢等專業服務國際化水平。完善知識産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知識産權大數據信息資源應用,促進知識産權服務業聚集化、高端化發展。完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物流園區)、末端配送網點三級網絡體系,提高物流服務保障水平。優化人力資源管理諮詢、人力資源外包、人才素質測評、高級人才尋訪等服務業態,構建與首都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

(十)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推廣實施優質服務承諾標識和管理制度,培育知名服務品牌,鼓勵經營主體參與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推進“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規範化建設,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鼓勵電子商務與社區商業融合協同發展,實現在線交易、線下配送等精準化服務。完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服務標準。積極打造“陽光餐飲”工程示範街區,到2020年實現“陽光餐飲”基本覆蓋全市各類餐飲服務單位。發揮全國旅遊服務質量標桿單位示範引領作用,提升行業服務質量。充分利用科技等手段,高效解決旅遊糾紛,有效遏制涉旅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十一)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實現全市“一網通辦”。持續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和規範化,完善首問負責、一次告知、領辦代辦、綠色通道、預約服務等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環節,提高行政效能。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管理控制體系,明顯提升服務質量主要指標。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相關標準。推進能源資源領域計量器具規範化、標準化、智慧化配置。加強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遺址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標準化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補充薄弱地區公共服務和便民設施,推進優質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覆蓋延伸,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十二)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

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多層次培育發展示範點。實施北京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工程,重點培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實施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為重點的貿易便利化政策,推動跨境電商規模化發展,促進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加強産業安全與貿易風險預警研究,強化對國外重大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判,指導“走出去”企業有效應對風險。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嚴守國門質量安全底線。

四、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十三)提高城市規劃建設質量

建立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評價指標體系和城市體檢評估機制,開展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和動態維護。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的標準規範體系,加強海綿城市、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領域的標準研製,完善文物保護工作標準體系。健全工程質量終身責任追究體系,全面推進工程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質量控制標準化。推動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新建建築100%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場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綠色建築示範項目。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築,到2020年實現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十四)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圍繞交通運輸、能源運行、市政市容管理、防災減災、智慧城市建設、文博管理等,逐步充實完善相關技術標準規範體系。推進節能標準化工作,加快構建信息化、智慧化節能低碳管理體系。完善環境治理標準體系,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能力。有效遏制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到2020年實現萬台特種設備死亡率和事故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五、培育創新發展質量競爭優勢

(十五)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標準化

完善中關村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爭取在京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加強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標準化知識和技能培訓,鼓勵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産品推廣,加強技術標準創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與機構承擔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研製工作。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基於創新技術、專利,制定優於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打造中關村團體標準品牌。瞄準科技創新和高精尖産業發展,同步部署技術標準研製工作,推動科技研發、標準研製與産業升級相協同。完善標準化激勵政策,支持開展標準化試點示範,推動運用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産、經營、管理和服務。培育和發展第三方標準化仲介服務機構,提升標準化研究能力和專業服務水平。

(十六)依託科技創新打造優質産品

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應用高技術成果打造高品質産品,將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質量競爭優勢。鼓勵市場主體整合生産組織全過程要素資源,納入共同的質量管理、標準管理、供應鏈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促進協同製造和協同創新。圍繞項目的發現、孵化和推廣,搭建多種形式的投資互動與對接服務平臺,發展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新型雲製造服務,實現創新資源、生産能力和市場需求的智慧匹配和高效協同。推動企業承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重點在“三城一區”轉化落地,並不斷提高轉化質量和效率。

六、破除質量提升瓶頸

(十七)夯實質量基礎設施

完善首都標準化制度體系和工作統籌機制。做好地方標準全流程管理工作,完善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及時開展標準復審。推進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北京)、國家衛星導航定位與授時産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建立、升級一批首都發展急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整合優質資源,建立中關村檢驗檢測認證技術聯盟,打造中關村檢驗檢測認證産業集聚區。加強軍民共用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互聯網+質量服務”,促進質量設備設施、技術資源、信息資源、人才資源向社會共享開放。

(十八)推進全面質量管理

大力推廣國家和本市質量獎勵獲獎組織、質量標桿企業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引導企業運用卓越績效等管理模式。每年選取2個以上行業開展質量問題診斷,制定質量提升方案。加強適應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需求的質量管理方法研究,探索形成較為成熟的管理工具和模式,並進行推廣。引導企業從源頭加強質量控制,提高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産品全生命週期質量追溯能力。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升級行動,重點推動企業學習應用新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開發建設質量提升在線教育平臺,全面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擴大內外銷産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加快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在出入境檢驗檢疫中推廣應用先進的合格評定程序。聚焦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排放較大的餐飲、汽車、熱力等行業,推行清潔生産,促進企業節能、降耗、減碳、增效。

(十九)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發揮北京老字號等品牌資源優勢,堅持傳承與創新並重,打造更多“金字招牌”。積極創建知名品牌示範區,開展“中國品牌日”系列宣傳活動,提升北京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完善品牌保護體系,加強對名優品牌企業知識産權的保護,支持企業提升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能力。

七、優化質量提升環境

(二十)創新質量監管方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深化市場綜合監管改革,探索建立跨部門、跨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實現市場監管領域全覆蓋。做好新形勢下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促進行政執法與國家監察、刑事司法銜接,加強跨區域執法協作。督促企業切實履行缺陷産品召回等法定義務,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健全對網絡運營者和網絡經營者的雙重監管,推行網絡經營者身份標識制度,引導和鼓勵網絡交易平臺完善網店信用評價制度。推動食用農産品、食品、藥品、主要農業生産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出入境物品等領域追溯體系建設。

(二十一)推進質量全民共治

創新質量治理模式,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加快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完善質量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強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建設,強化監督抽查、行政處罰、資質許可、表彰獎勵等方面涉企信息的歸集、共享和應用。推進産品質量監督抽查信息全面公開。暢通質量投訴、舉報和消費維權渠道,健全質量投訴處理工作標準及分析機制。支持第三方機構在重點民生行業開展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併發布相關信息,選取重點産品進行質量比較試驗,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

(二十二)推動質量發展合作

建立健全京津冀區域消費品、農産品、食品藥品等領域質量安全協同監管機制,防範質量安全風險。圍繞重點領域制定發佈一批區域協同地方標準,並跟蹤評估標準實施效果。發揮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推動區域質量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深化國際質量發展合作,鼓勵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技術和專業人才。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質量基礎設施國際合作,在標準物質研製、衛星導航、5G通訊等方面開展實驗室建設、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工作。

八、保障措施

(二十三)健全工作體制機制

將質量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健全完善質量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質量提升行動落實。建立質量督察工作機制,強化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將質量工作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各區、市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質量工作責任制,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政策措施。

(二十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各區、市有關部門要保障質量提升行動經費投入,推動形成支持質量攻關、質量創新、質量治理、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在本市科技計劃中安排資金,支持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和應用重點研發任務。研究將團體標準納入科技成果統計,給予科技和標準化獎勵。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組織政府採購活動,確保優質優價,並依法限制嚴重質量違法失信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活動。加大高精尖産業發展緊缺急需的質量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力度。

(二十五)強化人才教育培養

強化領導幹部質量發展意識教育,把質量發展納入有關幹部培訓教學計劃。開展中小學質量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提高中小學生質量安全意識。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成立質量研究院。支持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中推廣現代學徒制,培養專業質量人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遴選“京郊農業好把式”。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評選“北京大工匠”。

(二十六)加大宣傳動員力度

廣泛宣傳黨和國家質量工作方針政策,講好質量故事,推介北京品牌。將質量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質量公益宣傳,提高全社會質量、誠信、責任意識,讓質量第一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時代精神。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