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湖州:十年“河長制” 守護綠水青山

2018-11-29 13: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28日,月明村的村民在長豐澗溪水邊洗菜淘米。近年來通過實施河長制和水環境整治,長興縣夾浦鎮月明村對長豐澗進行了清淤,對河兩岸綠化進行了補植,修築堰壩、蓄水引魚,兩岸種植花草,開闢河灘公園,實現了長豐澗景美、岸綠、水清、河暢的目標。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長興縣虹星橋鎮港口村東港內,工作人員在打撈水面漂浮物(無人機拍攝)。東港全長1500米,環繞港口新村。2012年,新村建成後,港口村通過加固河岸、清理河道、種植浮草等方式對東港進行生態治理,並由該村黨總支書記孫根法擔任河長,定期開展巡查,引導村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林城鎮北湯村河長黃雙喜(右)在施家邊河打撈水面漂浮物。近年來,北湯村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停止河道內的水産養殖,並進行河道清淤,整治周邊環境,另外還結合北湯生態園旅遊項目,發展旅遊經濟,打造水上娛樂設施。現在北湯村施家邊河道水質清澈,環境秀美,每年為北湯村吸引遊客18萬人次。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長興縣虹星橋鎮港口村東港內,河長孫根法在打撈水面漂浮物(無人機拍攝)。東港全長1500米,環繞港口新村。2012年,新村建成後,港口村通過加固河岸、清理河道、種植浮草等方式對東港進行生態治理,並由該村黨總支書記孫根法擔任河長,定期開展巡查,引導村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span>沿</span>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月明村的村民在長豐澗溪水邊嬉水。近年來通過實施河長制和水環境整治,長興縣夾浦鎮月明村對長豐澗進行了清淤,對河兩岸綠化進行了補植,修築堰壩、蓄水引魚,兩岸種植花草,開闢河灘公園,實現了長豐澗景美、岸綠、水清、河暢的目標。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空中俯瞰林城鎮北湯村的施家邊河水上樂園(無人機拍攝)。近年來,北湯村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停止河道內的水産養殖,並進行河道清淤,整治周邊環境,另外還結合北湯生態園旅遊項目,發展旅遊經濟,打造水上娛樂設施。現在北湯村施家邊河水質清澈,環境秀美,每年為北湯村吸引遊客18萬人次。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月明村的村民在長豐澗溪水邊洗菜淘米。近年來通過實施河長制和水環境整治,長興縣夾浦鎮月明村對長豐澗進行了清淤,對河兩岸綠化進行了補植,修築堰壩、蓄水引魚,兩岸種植花草,開闢河灘公園,實現了長豐澗景美、岸綠、水清、河暢的目標。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28日,長興縣虹星橋鎮港口村東港內,河長孫根法在打撈水面漂浮物。東港全長1500米,環繞港口新村。2012年,新村建成後,港口村通過加固河岸、清理河道、種植浮草等方式對東港進行生態治理,並由該村黨總支書記孫根法擔任河長,定期開展巡查,引導村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

為了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從2003年開始,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開始試行“河長制”。2013年,長興縣委、縣政府著手建立縣、鄉、村、組四級“河長”管理模式,共落實各級河長547人。

從2014年起,長興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近80億元,用於河道清淤、水環境治理改善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長興縣已全面清除了垃圾河、黑臭河,全縣河道呈現出“水清、岸綠、精美、生態”的良好面貌。

與此同時,長興縣結合全域旅遊、水生態文明建設等需要,修復了一批古石橋、古石板路、古碼頭遺跡,新建了一批親水平臺、遊步道、生態河道等沿水景觀,成為周邊百姓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2017年全縣共接待遊客2000多萬人次。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300225.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