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北工程40年綜合評價報告發佈

2018-12-25 14:07 來源: 林草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三北工程40年綜合評價報告發佈
工程40年造林4614萬公頃,三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


12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三北工程1978年啟動,至今已建設40年。工程跨越東北、華北、西北13個省(區、市),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2.4%。

2017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三北工程綜合評價項目。評價工作利用遙感解譯數據、生態系統定位站、氣象站、水文站等數據和動態監測、抽樣統計、實地調研、生態效益評價等手段,對三北工程區森林資源消長、沙化土地、水土流失、農田林網、森林碳匯、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氣候變化等進行了全面評估,收集整理了三北工程區內23萬餘個涉林樣地的定位觀測、監測和調查數據,分析了1978年以來5期近2000景遙感影像,形成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

世界最大林業生態工程

三北工程是迄今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工程建設經驗為國內外其他生態工程建設提供了範式,為全球生態安全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三北方案。一是在工程建設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工程建設之初制訂了歷時73年的總體規劃,並根據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和要求,不斷補充和完善。各屆、各級政府按照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保證了長期連續性和系統性。二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工程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社會各界都是工程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形成了強大合力。工程40年總投入933億元,其中群眾投工投勞折資佔總投資的53%。三是堅持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協同推進。工程始終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部分工程區農牧民50%以上的收入來自經濟林果,三北工程所形成的經濟林成為當地農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工程建設中貫徹喬灌草、帶片網等建設方針,營造的農田防護林對三北地區低産區糧食增産的貢獻率近10%。

40年完成造林4614萬公頃

三北工程實施40年來,累計完成造林面積4614萬公頃,佔規劃造林任務的118%。工程明顯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工程區森林面積凈增加21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凈提高5.29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凈增加12.6億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顯著,工程區水土流失面積相對減少67%,其中防護林貢獻率達61%。農田防護林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産環境,提高低産區糧食産量約10%。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大幅提升,工程區森林生態系統固碳累計達23.1億噸,相當於1980年-2015年全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23%。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工程吸納農村勞動力3.13億人,特色林果業、森林旅遊等對群眾穩定脫貧貢獻率達27%。

持續推進三北工程建設

《報告》建議,遵從自然規律重新區劃三北工程區,推動工程建設任務多元化,建立國家生態建設公共財政保障體系,精準提高工程質量,以工程為依託建設“生態三北”區。

下一步,三北工程將以增加林草資源總量、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為重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力爭到2020年,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升到14%左右,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質量明顯提升,三北地區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到2050年,在風沙區、西北荒漠區、黃土高原區、東北華北平原區建成功能完備的生態安全屏障。工程每年增加林草植被5000萬畝。加強森林經營撫育,開展退化林分改造修復和退化天然草場保護修復。強化對現有植被,特別是天然植被的保護。選育推廣促進三大效益有機結合的樹種草種,大力發展灌木經濟林和支撐畜牧業發展的草原。實行更加精準的生態效益補償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社會資本進入林業的支持力度和稅收等優惠政策。(記者 王鈺 馬雨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