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辦舉行發佈會介紹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和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介紹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宗超 攝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記者朋友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非常關注,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先生,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先生,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是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提問。
下面,先請林念修先生作介紹。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林念修: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
我們都知道,當前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媒體高度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也非常關心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建設。實際上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非常關注也非常樂意聽取採納社會各界包括新聞媒體的意見和建議,這對我們做好工作非常重要。
前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文件,這是一個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份文件。下面,我向各位媒體朋友簡要把文件出臺的背景和內容給大家作個介紹。大家都知道,2014年2月26號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視察工作,並且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項工作指明了方向。五年來,我們始終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首要,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一刻也沒有鬆懈,一時也沒有停止,目前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到目前為止,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正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積極穩妥開展。交通、生態、産業等重點領域也實現了率先突破。大家最近應該從新聞中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實施並且公開發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北京市完成了第一批市級機關向副中心搬遷,北京市四套班子在城市副中心正式掛牌。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也在積極推進。
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設立的,傾注了總書記大量心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新區設立近兩年來,大的頂層設計我們認為已經基本完成,“1+N”規劃體系基本建立,“1+N”政策體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四梁八柱基本完成。“1+N”規劃體系是什麼?“1”是雄安新區規劃綱要,“N”是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這四個綜合性規劃,另外加上26個專項規劃,這就是“1+N”規劃體系。“1+N”政策體系,“1”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N”包括相關的配套實施方案,第一批已經出臺了12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把一批看得準、符合規劃方向的基礎性項目先行啟動,比如大家知道的京雄城際鐵路2018年開工建設了,白洋淀治理、植樹造林工程等生態項目也已經動工實施,包括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經建成,並且投入使用。這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要求,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改委會同河北省以及有關部門共同編制的文件。這個文件概括起來,主要是“一個初心、一條主線、九大重點、四項措施”。
“一個初心”,就是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就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初心,中央領導反復強調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個初心,不能偏離。
“一條主線”,就是創造“雄安質量”,建設“廉潔雄安”,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這就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主線,也是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
“九大重點”,就是我們明確了九個重點領域,提出了若干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九個重點領域是:創新驅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選人用人、土地人口管理、生態環保、擴大開放、財稅金融、治理體制機制。圍繞這九個重點領域部署了具體任務和政策舉措,這些政策針對性、操作性非常強,含金量很高,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目的就是構建有利於增強對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推動新區在承接中提升,在改革創新中發展。
“四項措施”,就是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實施機制,狠抓督促落實,加強協調配合。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五週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從頂層設計階段轉向了實質性的開工建設階段。莊子説“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謀定而後動。過去五年,我們主要在做好謀劃,堅持規劃好每一寸土地再開工建設。除了目前基礎性的項目和保障運行的臨時性建築以外,雄安新區沒有動工一磚一瓦,為的就是係好第一顆扣子,不犯顛覆性錯誤,避免留下歷史遺憾。
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朝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向前進,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幹到底,努力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考中交出一份優異答卷。
接下來,我簡要向大家介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這份文件起草情況和主要內容。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家都知道,我國區域幅員遼闊,但是各地發展水平不一樣,發展差距比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立長效的區域發展協調機制至關重要。過去這幾年,各個部門和各個地區圍繞著區域協調發展開展了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總的來講,這些探索大都是局部的、短期的,難以適應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需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這份意見,經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于去年11月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正式印發了。
從總體上看,這份文件內容非常豐富,指向也很明確,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這個文件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總結經驗、集成創新”。總結經驗,是指我們系統梳理了有關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設經驗,形成一些行之有效、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集成創新,是我們圍繞新時代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對相關機制建設成果進行了系統集成、完善提升,創新提出了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圍繞著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大體相當的目標,重點建立健全八個方面的機制,包括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區域合作、區域互助、區際利益補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政策調控、區域發展保障八個機制,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很強、操作性很強的重要舉措和工作任務,並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加快制定相關的落實方案和配套政策,確保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能夠順暢運行,從而促進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均衡。
我就先介紹這麼多,一會兒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
襲艷春:
感謝林念修先生的介紹。下面,請隋振江先生作介紹。
北京市副市長 隋振江:
各位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對外公佈,這標誌著城市副中心控規已經成為副中心建設發展的法定藍圖。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莫大關懷,為規劃建設好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批復一個城市副中心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在全國還是唯一的。這次批復共11條,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是中央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立足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著眼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管理提出的一系列明確要求。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批復,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規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是把握目標定位,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北京的重要一翼,與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要處理好和中心城區“主”與“副”的關係,加強對中心城區首都功能的服務與保障,實現以副輔主、主副共興。
二是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和全過程,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城市副中心質量”,我們要向“雄安質量”看齊。
三是把握關於城市空間佈局、規模和主導功能的要求,形成“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帶”是以大運河為基礎形成的生態文明帶,大運河貫穿城市副中心;“一軸”是在現在東六環路的基礎上進行入地改造,把現在的六環路建設成高線公園,形成一個創新發展軸;形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用地規模、建築規模,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為主導功能,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四是把握關於城市特色的要求,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塑造京華風範、運河風韻、人文風采、時代風尚的城市風貌。
五是把握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工作導向,在交通、生態、市政、安全、公共服務、住房、新老融合等方面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六是把握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責任,發揮城市副中心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實現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促進協同發展。今天和林主任一起在這裡作發佈,“四統一”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搭建的工作平臺,河北省和北三縣一起來實現協同發展,中央非常關注,專門建立了相關的工作機制。
七是把握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路徑和方法,正確處理政府引領與發揮市場作用的關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尊重市場規律和市民要求,有立有破、有管有放,為市場主體和市民活動創造良好環境,為規劃實施注入新的活力。
按照中央部署,從2016年正式開工,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建設,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已經基本竣工交用。剛才林主任也講了,各位在網上也看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和相關部門已經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辦公,昨天晚上有這四大班子摘牌的新聞,今天早上在城市副中心的市委辦公樓前我們正式舉行了升旗儀式。這應該説是在黨中央領導下,特別是在總書記親切關懷下,推動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性成果。隨著我們的遷入,特別是隨著這次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控制性規劃的下達,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總之,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對城市副中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批復要求,開拓創新、埋頭苦幹,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個典範,成為新時代的精品城市,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就先説這麼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