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舉行發佈會介紹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

2019-01-11 14:5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和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介紹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宗超 攝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記者朋友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非常關注,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先生,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先生,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是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提問。

下面,先請林念修先生作介紹。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林念修: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

我們都知道,當前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媒體高度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也非常關心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建設。實際上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非常關注也非常樂意聽取採納社會各界包括新聞媒體的意見和建議,這對我們做好工作非常重要。

前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文件,這是一個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份文件。下面,我向各位媒體朋友簡要把文件出臺的背景和內容給大家作個介紹。大家都知道,2014年2月26號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視察工作,並且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這項工作指明了方向。五年來,我們始終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首要,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一刻也沒有鬆懈,一時也沒有停止,目前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到目前為止,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正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積極穩妥開展。交通、生態、産業等重點領域也實現了率先突破。大家最近應該從新聞中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實施並且公開發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北京市完成了第一批市級機關向副中心搬遷,北京市四套班子在城市副中心正式掛牌。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也在積極推進。

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設立的,傾注了總書記大量心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新區設立近兩年來,大的頂層設計我們認為已經基本完成,“1+N”規劃體系基本建立,“1+N”政策體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四梁八柱基本完成。“1+N”規劃體系是什麼?“1”是雄安新區規劃綱要,“N”是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這四個綜合性規劃,另外加上26個專項規劃,這就是“1+N”規劃體系。“1+N”政策體系,“1”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N”包括相關的配套實施方案,第一批已經出臺了12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把一批看得準、符合規劃方向的基礎性項目先行啟動,比如大家知道的京雄城際鐵路2018年開工建設了,白洋淀治理、植樹造林工程等生態項目也已經動工實施,包括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已經建成,並且投入使用。這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要求,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改委會同河北省以及有關部門共同編制的文件。這個文件概括起來,主要是“一個初心、一條主線、九大重點、四項措施”。

“一個初心”,就是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建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就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初心,中央領導反復強調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個初心,不能偏離。

“一條主線”,就是創造“雄安質量”,建設“廉潔雄安”,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這就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主線,也是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

“九大重點”,就是我們明確了九個重點領域,提出了若干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九個重點領域是:創新驅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選人用人、土地人口管理、生態環保、擴大開放、財稅金融、治理體制機制。圍繞這九個重點領域部署了具體任務和政策舉措,這些政策針對性、操作性非常強,含金量很高,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目的就是構建有利於增強對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推動新區在承接中提升,在改革創新中發展。

“四項措施”,就是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實施機制,狠抓督促落實,加強協調配合。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五週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從頂層設計階段轉向了實質性的開工建設階段。莊子説“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謀定而後動。過去五年,我們主要在做好謀劃,堅持規劃好每一寸土地再開工建設。除了目前基礎性的項目和保障運行的臨時性建築以外,雄安新區沒有動工一磚一瓦,為的就是係好第一顆扣子,不犯顛覆性錯誤,避免留下歷史遺憾。

下一步,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朝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向前進,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幹到底,努力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考中交出一份優異答卷。

接下來,我簡要向大家介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這份文件起草情況和主要內容。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家都知道,我國區域幅員遼闊,但是各地發展水平不一樣,發展差距比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立長效的區域發展協調機制至關重要。過去這幾年,各個部門和各個地區圍繞著區域協調發展開展了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總的來講,這些探索大都是局部的、短期的,難以適應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需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這份意見,經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于去年11月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正式印發了。

從總體上看,這份文件內容非常豐富,指向也很明確,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這個文件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總結經驗、集成創新”。總結經驗,是指我們系統梳理了有關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設經驗,形成一些行之有效、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集成創新,是我們圍繞新時代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對相關機制建設成果進行了系統集成、完善提升,創新提出了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圍繞著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大體相當的目標,重點建立健全八個方面的機制,包括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化發展、區域合作、區域互助、區際利益補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政策調控、區域發展保障八個機制,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意見》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很強、操作性很強的重要舉措和工作任務,並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加快制定相關的落實方案和配套政策,確保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能夠順暢運行,從而促進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均衡。

我就先介紹這麼多,一會兒我將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

襲艷春:

感謝林念修先生的介紹。下面,請隋振江先生作介紹。

北京市副市長 隋振江:

各位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對外公佈,這標誌著城市副中心控規已經成為副中心建設發展的法定藍圖。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莫大關懷,為規劃建設好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批復一個城市副中心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在全國還是唯一的。這次批復共11條,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是中央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立足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著眼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管理提出的一系列明確要求。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批復,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規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是把握目標定位,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北京的重要一翼,與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要處理好和中心城區“主”與“副”的關係,加強對中心城區首都功能的服務與保障,實現以副輔主、主副共興。

二是把握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和全過程,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城市副中心質量”,我們要向“雄安質量”看齊。

三是把握關於城市空間佈局、規模和主導功能的要求,形成“一帶、一軸、多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帶”是以大運河為基礎形成的生態文明帶,大運河貫穿城市副中心;“一軸”是在現在東六環路的基礎上進行入地改造,把現在的六環路建設成高線公園,形成一個創新發展軸;形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用地規模、建築規模,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為主導功能,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四是把握關於城市特色的要求,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塑造京華風範、運河風韻、人文風采、時代風尚的城市風貌。

五是把握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工作導向,在交通、生態、市政、安全、公共服務、住房、新老融合等方面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六是把握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責任,發揮城市副中心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實現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促進協同發展。今天和林主任一起在這裡作發佈,“四統一”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搭建的工作平臺,河北省和北三縣一起來實現協同發展,中央非常關注,專門建立了相關的工作機制。

七是把握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路徑和方法,正確處理政府引領與發揮市場作用的關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尊重市場規律和市民要求,有立有破、有管有放,為市場主體和市民活動創造良好環境,為規劃實施注入新的活力。

按照中央部署,從2016年正式開工,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建設,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已經基本竣工交用。剛才林主任也講了,各位在網上也看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和相關部門已經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辦公,昨天晚上有這四大班子摘牌的新聞,今天早上在城市副中心的市委辦公樓前我們正式舉行了升旗儀式。這應該説是在黨中央領導下,特別是在總書記親切關懷下,推動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性成果。隨著我們的遷入,特別是隨著這次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控制性規劃的下達,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總之,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對城市副中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批復要求,開拓創新、埋頭苦幹,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個典範,成為新時代的精品城市,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就先説這麼多,謝謝。

襲艷春:

感謝隋振江先生的介紹。下面,有請陳剛先生作介紹。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陳剛: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今天我主要跟大家通報、交流《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和《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的有關情況。

大家知道,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總書記傾注了大量心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在國家發改委等中央有關部委的具體指導下,在北京、天津等有關地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主體責任,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匯聚全球頂尖人才,編制雄安新區的規劃。剛才林念修先生講到了雄安新區宣佈設立以來,沒有動一鍬一土,就是在集中編制規劃。近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務院批復《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下面,我把這兩個規劃的情況和大家作個交流。

《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從發展定位、建設目標、空間佈局、主要任務等方面做了整體規劃。一是突出戰略定位,努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二是突出“雄安質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探索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路徑。三是突出空間佈局,構建“一主、五輔、多節點”的城鄉空間格局,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遠景開發強度控制在30%。四是突出特色風貌,堅持“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塑造“中華風範、淀泊風光、創新風尚”的城市風貌。五是突出智慧、綠色、創新,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型城市、全球領先的數字智慧城市和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典範城市。

《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從生態空間建設、生態用水保障、流域綜合治理、淀區生態修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規劃。具體來看:一是堅持統籌佈局,加強藍綠空間建設,構建“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生態空間格局。二是強化系統治理,實施流域控源、截污、治河、補水、生態治理,將淀區逐步恢復至360平方公里左右。三是突出生態修復,逐步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四是注重改革創新,推進生態環保法規、標準、管理創新,為白洋淀治理提供保障。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央有關部委和京津等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張藍圖幹到底,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和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襲艷春:

感謝陳剛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中國新聞週刊雜誌社記者:

請問陳剛書記,雄安的規劃建設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質量”也是大家的期待,在總規內容裏對創造“雄安質量”有什麼部署?在落實、創造“雄安質量”有什麼具體措施?接下來開展大規模建設,在啟動區的建設以及産業引進方面怎麼樣體現雄安的“與眾不同”?謝謝。

陳剛: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創造了“深圳速度”。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突出標誌是高質量發展,所以雄安新區要以“雄安質量”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在《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創造“雄安質量”,把雄安打造成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全國樣板,打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雄安質量”是一個體系,內容涵蓋規劃、建設、發展、管理等方方面面。事實上,要解讀“雄安質量”,應該有幾句話:

第一句話,牢固樹立“雄安標準”。質量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要通過“雄安標準”來體現,核心內容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建立“雄安標準”體系。標準體系涵蓋建設目標、功能定位、空間佈局、城市風貌、生態建設、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公共服務,也包括城市安全、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在這些方面我們要建立“雄安標準”。

第二句話,構建“雄安質量”體系。質量體系包括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考核體系。通過這樣的體系來保證“雄安質量”的實現。

第三句話,要改革創新。剛才念修先生已經和大家通報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雄安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有許多關於雄安新區改革創新的內容,要求我們要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大膽推動各個領域特別是改革開放前沿一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見行見效,給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例如,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雄安新區在城市開發模式上怎麼走,如何做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雄安新區將融合土地、資本、人力、信息、技術等各方面要素,形成一種全生命週期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模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保障“雄安質量”的實現。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雄安網記者:

我們知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涉及到不同區域間的利益平衡和補償問題,比如區域間的生態補償大家都很關注,但難度很大。請問《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對這方面有什麼考慮?我是在雄安新區工作,請問陳剛書記大規模建設到底什麼時候開始?

林念修:

第一個問題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請陳剛書記回答。

你剛才講的生態補償機制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問題。區域協調發展是各地區的協調發展,當然也包括各地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的協調發展。大家都知道,各個地區的資源稟賦和主體功能定位是不相同的,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統一確實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協調機制。比如,青海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我們把它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重點的生態功能區,每年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公共生態産品。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也確實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得到必要的補償和支持。過去幾年來,在國家層面先後投入了200多億資金來支持三江源生態建設和保護,也為改善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生活給予了必要的支持。但是我們也知道,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光靠中央政府給予直接支持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過去幾年,有關地方在這方面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比如浙江和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和推動的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從2012年起,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浙江省和安徽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了兩輪生態補償試點。最近,兩省簽署了《關於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建立了橫向生態補償資金,補償機制向長效化、常態化發展,這是很重要的機制設計和探索。我在廣西工作的時候,廣東廣西有一個九洲江,是跨兩個省區的一條江,在生態補償和功能治理方面都有很好的探索。應該説,最近幾年各地都有很好的探索,對區域協調發展、強化橫向補償做了很好的嘗試和探索。

《意見》提出了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我們認為,這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舉措。怎麼樣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我們有三點考慮:

第一,完善多元化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鼓勵相關地區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産業轉移、人員培訓、共建園區等形式來建立橫向的補償關係。我們也支持具備條件的跨省流域開展橫向生態補償。大家可以看到,未來幾年我們在跨流域、跨省區的橫向補償制度會更加完善,力度也會加強,這個可以有很好的預期。

第二,建立糧食主産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利益補償機制。要研究制定糧食主産區和主銷區開展産銷合作的具體辦法,鼓勵開展産銷合作。大家知道,種糧效益比較低,收益比較低,但是糧食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糧食主産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反過來講,糧食的主銷區同樣有責任、有義務為糧食主産區進行必要的補償,加大對主産區的支持力度,促進主産區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産能力,大家一起來協同努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這點是很重要的。

第三,健全資源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的利益補償機制。中國有很多地方是資源輸出地,有些地區是資源輸入地,資源缺乏。輸入地和輸出地之間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補償機制,主要考慮是加快完善有利於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價格形成機制非常重要。鼓勵通過採取共建園區、産業合作、飛地經濟等形式支持資源輸出地區發展接續産業和替代産業,建立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的長效機制。資源輸入地要補償資源輸出地,這也很重要。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加強協調指導,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促進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更加均衡。謝謝。

陳剛:

我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雄安新區自2017年4月1日中央宣佈設立以後,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係好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第一顆扣子”。大家知道,從國際上的成功經驗來看,規劃好一座新城一般需要兩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雄安新區從宣佈設立以來,我們集中國內外優勢力量,匯聚頂尖人才編制雄安新區的規劃。剛才林念修先生給大家介紹了雄安新區的規劃體系: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加上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再加上26個支撐性專項規劃,比如防洪抗震、能源等。目前,規劃體系基本編制完成,一些重要的規劃還處在完善和報審過程中。雄安新區即將迎來開發建設階段。我不知道你問的大規模是指多大,但是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很快會轉入開發建設的新階段。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記者: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到城市副中心未來要建設沒有“城市病”的城區,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是否可以借鑒?謝謝。

隋振江:

在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有一章專門闡述了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大家知道,總書記在視察北京重要講話中提出要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大家都生活在北京,北京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超大城市發展的普遍問題,我們在建設城市副中心過程中吸取中心城區建設的經驗教訓,引導城市副中心建設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一個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為北京解決“大城市病”作出示範,不能延續老的路子,要未雨綢繆,防“城市病”于未然。主要將以下幾個方面作為著力點:

更合理地確立城市佈局和結構,以和諧宜居為標準,將人口密度控制在0.9萬人/平方公里以內。現在我們腳下的核心區人多、密度大,城市的擁堵情況就多一些,需要在城市佈局上進行合理控制。同時優化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大幅度提高生態空間規模,城市副中心有40%是生態空間,不是綠就是水,一般新城從來沒有過這樣高的生態空間規模。

建立更良好的職住關係,將産業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從現狀的1:1.3調整到1:2,到2035年達到平衡,基本實現在副中心工作、在副中心居住。鼓勵功能兼容和複合利用,就近滿足居民工作、居住、休閒等需要。完善住房體系,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和商品住房調控體系。加強與公共交通耦合,實現居住區與重點功能區軌道交通一次換乘便可到達。

建立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軌道交通線網密度達到1.1-1.2公里/平方公里,密度還是比較高的。建立更舒適的綠色交通,構建小街區、密路網,建設230公里的城市綠道,讓市民在水岸、公園、街巷、廣場充分感受到步行的魅力。

打造更優良的生態環境,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實現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0平方米,貫通163公里的連續濱水岸線,營造宜人的濱水環境。

建設更韌性安全的城市保障體系,建設碧水資源循環利用中心等新型市政設施,兼顧城市的市政功能與景觀服務需求,建立自然生態的海綿城市體系。

打造更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組團中心和家園中心,構建5-15-30分鐘生活圈,滿足居民多層次的生活需求,讓城市更有溫度。建設國際一流的文化設施,主要是城市副中心級的文化設施,從規模和等級上是地區級,展現歷史底蘊和文化品位,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要,讓城市更加包容。

同時,城市副中心不是一張白紙,還有不少老城區,現在100平方公里大部分還是建成地區,需要以新促老、新老融合,在實施過程中開展老城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彌補老城功能上的不完善,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要合理把握節奏,保持歷史耐心,逐步治理“城市病”,通過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更積極、主動地對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疏解,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特別是核心區的城市環境和運行質量,保障中央政治中心功能的有效高效運作,做好“四個服務”,這是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主要目標。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請問林主任如何評價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五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經驗哪些可以用到粵港澳大灣區中?謝謝。

林念修:

謝謝你的提問。從總書記2014年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來,我們取得了很多成果。

第一是我們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體系編制完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起來,這項工作非常重要。這也是總書記強調的,任何一個大的國家戰略都必須謀定而後動。

第二是在協同發展方面也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包括一些非首都功能的項目,大量疏解到河北省,還有一些疏解到其他地方。北京從2017年常住人口出現了負增長。這些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成果。

第三是中央提出來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在交通、生態、産業方面實現率先突破,這些年大家也感到成效明顯。比如交通,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這方面我們推進很快。現在京津冀區域及周邊的“斷頭路”基本打通,交通更加順暢、更加高效。再比如生態的協同,我認為更加明顯。去年北京的空氣質量比以前有明顯改善,大家討厭的霧霾天比以前明顯減少,這是生態協同的重要成果,老百姓確實有切身體會,也有獲得感。産業協同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這幾年一般性製造業等已經大部分從北京疏解出去,一些研發機構、雙創平臺也都到河北、天津佈局,三地的産業結構更加趨於合理,北京首都的功能定位也更加清晰。這都是這幾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巨大成效,還有很多,時間關係我不能一一列舉。下一步我們還要認真總結過往五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一系列成果、成效和經驗,推動其他區域協調發展。

剛才你講到粵港澳大灣區,我們也在積極推進,這也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我們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過程中也充分借鑒和吸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經驗,堅持謀定而後動,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下一步,我們會繼續做好這方面工作。謝謝。

中新社記者:

北京將如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復,推動城市副中心控規的實施?謝謝。

隋振江: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精神,紮實推進城市副中心控規實施,我們將在今天下午召開全市的動員部署大會,將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控規實施工作方案和重點任務清單,後續還要制定三年的行動計劃,要強化責任擔當,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落實。

一是要繼續深化規劃設計。做實做細各類規劃,深入開展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這次控制性詳細規劃在核心的100平方公里已經做到街區級深度,這次要進一步強化重點功能區,要做到修建性詳細規劃深度,加強保障專項規劃落地的各類城市設計。規劃設計任務按照“城市副中心質量”的要求,謀定而後動,規劃好每一寸空間,這是總書記對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提出的共同要求,確保用規劃質量、設計質量來保障發展質量,要落到各個組團,包括通州906平方公里的特色小城鎮規劃建設,實現全部覆蓋。

二是以重點工程為抓手搭建城市骨架。抓好行政辦公區後續工程建設;城市“綠心”是在過去東方化工廠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約11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園,同時在城市森林公園裏規劃建設三大文化設施,包括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大力推進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運河商務區、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其中城市副中心站要建設成為一個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按照林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部署,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連通濱海新區、唐山、平谷、廊坊北三縣地區,同時和北京地方軌道網銜接,成為最大的地下環城樞紐,也是城市副中心將來分流主城客流的重要樞紐,目前已經完成了規劃和深度設計,今年要推動開工;同時推進“通州堰”分洪體系建設,我們和雄安有共同的特點,通州是整個北京市的下游,通過“通州堰”分洪體系,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建設六環路入地等重要工程。上述這些工程都是搭建城市副中心的框架工作。

三是聚焦主導功能。深入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和騰籠換鳥工作,聚焦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和科技創新等功能,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

四是構建大尺度的水綠空間。實施主要河道景觀提升,特別是水環境治理工程,在城市副中心外圍預留生態廊道和綠帶,我們和廊坊北三縣地區、順義、亦莊之間都有大尺度的生態廊道規劃,實現綠化分隔、生態分隔。

五是全面加強歷史文化保護。通過建設漢朝路縣故城的遺址博物館、挖掘運河文化等一系列措施,使城市副中心充滿文化魅力。

六是切實提高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從精細化管理入手,包括智慧化管理,建立相應的工作體系、管理細則,從城市環境、交通、職住平衡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管理水平。

七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緊扣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安全性要求,強化便民服務設施建設,促進老城區的提升。

八是積極推進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按照“四統一”的要求,我們今年要有一系列的雙方對接,包括交通、産業、設施等措施將陸續公佈。謝謝。

襲艷春:

今天來的外國記者不少,大家有沒有感興趣的問題?如果沒有的話,國內記者還有沒有提問的?最後一個提問機會。

新華社記者:

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指導意見與其他類似文件相比有什麼特色和亮點?此外,在哪些方面提出了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措施,能否介紹一下?謝謝。

林念修:

我來回答。開始的時候我談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與其他類似的文件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個初心,緊緊圍繞創造“雄安質量”、建設“廉潔雄安”、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這條主線,提出了一攬子的支持政策,內容還是很多的。應該説《指導意見》的改革亮點很多,政策含金量也很高,內容非常豐富。我們在政策文件裏也做了很多考慮和設計,概括起來有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制度創新的高地。雄安新區現在還是一張白紙,一張白紙能畫出最美的圖畫。如何畫好這幅圖畫?首先要把深圳特區、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經驗借鑒好,著力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力求設計出適應雄安新區發展需要,又能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於這個考慮,《指導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一批政策舉措。比如下放管理權限,創新編制管理等,目的就是為了給新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新區事新區辦”,充分調動新區的積極性,讓他們敢闖敢試,在全國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棋局中當好“先鋒”,在“深水區”中趟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新路子。在這方面,《指導意見》賦予了雄安新區更多改革的任務,更多體制機制創新的內容,下一步我們要落實下去,這是《指導意見》非常大的亮點。

二是更加注重智慧、綠色、創新,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智慧、綠色、創新”這六個字不僅是“雄安質量”的重要內涵,也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必然要求。

智慧,要體現到雄安新區謀劃、建設、運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將來一些企業能夠生産智慧産品,一些智慧化的技術運用到硬體中、嵌入硬體中,這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實現智慧化管理和運行,將來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和運行要更加凸顯出來。所以《指導意見》提出了要建設“城市大腦”,建立城市治理管理的新模式,在新區城市化治理方面力求突破,為全國提供示範。

綠色,大家都知道,華北自然生態環境的條件相對來説是比較差的地區,水資源比較缺乏,大氣污染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建設一個新區如果進一步加劇了華北水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做的,這樣做也行不通。所以《指導意見》特別強調新區要在綠色發展、集約節約方面給全國帶頭。剛才陳剛書記也講了,雄安新區有白洋淀,有很大的水面,將來要加大植樹造林的綠化力度,讓綠色和藍色在新區佔到70%,建設強度要控制在30%以內,這確實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和要求。要在這方面給全國帶好頭,把白洋淀這個“華北之腎”治理好,在城市建設一開始就下力氣做好節約用地、用水、用能的工作,將來綠色節約在雄安新區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一開始《指導意見》就強調雄安一定要有創新的理念,首先是制度創新,用我們創新出來的制度推動科技創新、産業創新、管理創新,為新區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形成良性循環。

三是注重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活力和作用。這點非常重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是雄安新區建設要解決好的重要問題。《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政府要把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到最少,該政府做的事情一定要好好作為,比如營商環境的優化、人才的引進、為市場主體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等,這都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必須做好,抓好抓實。但是不該政府做的事,政府堅決不要插手,要讓市場機制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指導意見》特別強調這一點。比如一般性的項目審批,一些涉企事項的辦理,這些方面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簡化流程、減少審批環節,這方面有很多的制度安排。將來雄安新區的營商環境,一定要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好的之一,我們有信心,也更期待。

當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地推進,我們誠懇地希望媒體的各位朋友能夠更多地支持雄安新區的發展,更多地為新區的建設發展做好宣傳,也幫助我們提好建議,我們會非常注重採納你們的意見建議。我就説這些,謝謝。

襲艷春:

再次感謝三位發佈人,也謝謝大家。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