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確保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三部門相關負責人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2019-01-15 22: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確保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三部門相關負責人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記者安蓓、吳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9年經濟工作作出部署。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在國務院新聞辦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作出回應。

如何避免投資“大水漫灌”?

“發揮投資關鍵作用重在形成精準投資、有效投資,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説。

連維良説,要圍繞“建設”“改造”兩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力度。“建設”突出五方面: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二是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強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力度;五是加強生態環保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改造”突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

“在投資重點上突出補短板,在項目選擇上突出納入規劃的項目,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補短板、穩投資、防風險相統一。”連維良説。

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否意味“鬆綁”地方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並不意味著放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要在發揮政府規範舉債積極作用的同時,嚴格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前門開大了,堵後門要更嚴。”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説。

許宏才説,加大專項債券對穩投資促消費的支持力度。在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抓緊開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態環保等重大項目,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暫不具備施工條件的地方抓緊開展前期工作,把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時間盡可能往前提。

如何實現更大規模的減稅、更為明顯的降費?

許宏才説,在去年減稅降費的基礎上,2019年要有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為明顯的降費。

主要從四方面著力:一是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包括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徵點;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並加大優惠力度;對小規模納稅人交納的部分地方稅種,可以實行減半徵收;擴展初創科技型企業優惠政策適用範圍等。二是深化增值稅改革。三是全面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四是配合相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同時清理規範收費,加大對亂收費查處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許宏才説,“加力”,要重點減輕製造業和小微企業負擔,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提效”,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該保的支出必須保障好,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投入;該減的支出一定要減下來,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取消低效無效支出。

貨幣政策如何鬆緊適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説,把握好鬆緊適度的“度”,既要保持總量合理,也要著力優化結構。

朱鶴新説,要為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但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同時,要精準把握流動性的投向,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做好定向調控和“精準滴灌”。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朱鶴新説,要根據形勢變化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主動動態優化,強化逆週期調節,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金融活水能否高效流入實體經濟?

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備受關注。朱鶴新説,當前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較為穩固,小微企業惠及面進一步拓寬。“但要在疏通傳導機制上做更多努力。”

他認為,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最後一公里”,關鍵一環是發揮金融機構作用。央行將著力解決金融機構在流動性、資金成本、資本約束、風險防範等方面的問題,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朱鶴新説,要用好債券、信貸和股權“三支箭”,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發揮‘幾家抬’的作用,把政策的合力、向心力傳導給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讓他們真正得到實惠。”

經濟體制改革如何深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推動相關改革走深走實。

連維良説,圍繞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推進改革,突出“五改聯動”。加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加快推出第四批、100家以上混改試點;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制定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大産權保護改革力度,推動解決一批因政府失信導致民營企業産權受到侵害的問題;加大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力度,出臺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規範化機制;加大營商環境優化力度,全面推開大中城市和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評價。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