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18年教育部深入實施“奮進之筆”綜述

2019-01-25 09:52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奮進之筆”答好人民“關切題”
——2018年教育部深入實施“奮進之筆”綜述

對山西省長治市13萬名農村學生來説,2018年是溫暖的一年。這一年,他們吃上熱乎飯,睡在有暖氣的宿舍,24小時有熱水喝,每週都能洗澡,還用上了水衝式廁所……

“要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大力推進兩類學校建設底部攻堅,力爭2019年秋季開學前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讓鄉村小規模學校小而優、小而美。”在2018年1月23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説。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教育系統實施“奮進之筆”的進取之年。

在年度工作會上,陳寶生強調,要把實施“奮進之筆”行動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工作的主要抓手,總結工作、分析形勢,認清“奮進之筆”新起點,找準“奮進之筆”主攻方向,明確“奮進之筆”任務書,確保“奮進之筆”出實效,要通過謀劃“奮進之筆”啃下“硬骨頭”,送出更多教育“紅包”,答好人民“關切題”,煥發教育系統新氣象、彰顯新作為。

按照部署,這一年,教育部瞄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集中火力,攻堅克難,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瞄準重點領域,促進教育全面提質增效

本科不牢,地動山搖。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有18名本科生因為學分不達標,根據學籍管理規定,未能獲得本科畢業證書。“打遊戲、談戀愛,渾渾噩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學,也不能搞‘快樂’的大學。”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對華中科技大學此舉給予肯定。

2018年6月21日,改革開放40年來,首次召開了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集結號。

會上,陳寶生強調,全戰線都要樹立這樣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校長是不合格的校長、不參與本科教學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

為了落實好大會精神,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被稱為“新時代高教40條”,圍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等7個方面,確立了未來5年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階段性目標和到2035年的總體目標;與中央14個部委和單位聯合推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服務於競爭力中國、健康中國、幸福中國、法治中國、形象中國、教育中國、科學中國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優良的人才資源保障。

2018年9月,印發《教育部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抓緊制定專項行動計劃,全面整頓教育教學秩序,加快構建振興本科的長效機制和制度保障,努力形成振興本科的良好氛圍和全局效應。同時要求各地及時報送落實情況,在“教育要情”、各融媒體平臺進行展示交流,形成了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你追我趕”的新局面。

“雙一流”建設是引領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為了摸清建設高校的成績、問題和訴求,2018年,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成立專項調研組,深入調研20余個省份60余所高校,召開50余場座談會。隨著《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高校“雙一流”建設有了具體的行動指南。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織開展“學習新思想 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實現高校師生理論學習教育全覆蓋;深入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基礎研究領域,2018年,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推動出臺首個面向高校基礎研究的專項計劃《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佈局建設腦科學、量子信息等7個前沿科學中心,以大團隊、大平臺、大科學計劃,推動我國高校基礎研究向高峰挺進。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推動成立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專項調研,召開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工作會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速發展。教育部教材局則全面推進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審、用工作,切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做好高校思政課教材與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歷史等教材有序銜接。

2018年是職業教育加速發展的一年。經費投入不斷增加,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激勵保障制度不斷健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顯著提升,扶貧扶困促進公平的作用更加突出。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介紹,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政策環境更加有利。國務院制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解決長期制約職業教育發展體制機制難題的政策措施。類型教育特點更加鮮明,發佈《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並出臺配套文件,與發改委聯合啟動産教融合建設試點和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保障條件更加有力,推動各地落實職業院校生均撥款制度,逐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2018年,中央財政投入187億元繼續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社會貢獻更加突出,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65%,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2.1%,近70%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縣市就近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推動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行動、東西協作中職招生兜底行動、職業院校參與東西勞務協作,落實104份協議,簽約率100%,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國際影響力更加顯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吸引了40多個國(境)外代表隊的200余名學生參與和觀摩,“魯班工坊”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2018年是教育系統黨建質量年,教育部始終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基層黨建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成效顯著。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高校黨建工作力度層層遞減、院係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不足等問題,實施高校黨建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首批培育創建10所示範高校、100個標桿院係、659個樣板支部、100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通過立標準、樹標桿、促後進,推動高校黨建工作體系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在中小學黨建工作方面,不斷健全政策體系,完善黨組織管理體制,加強黨組織書記培訓,提升工作水平,積極營造良好的黨建氛圍。為加強直屬單位黨建工作,2018年6月,教育部出臺《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完善直屬單位黨組織設置和體制機制的意見》,切實加強黨對直屬單位全面領導,不斷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全面提升直屬機關黨建工作質量,得到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的充分肯定。

敢啃“硬骨頭”,以改革精神攻堅克難

“以前班上近60人,教室裏空氣差;上課擠在一起,也聽不清老師的講課聲。”近日,記者到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河西學校採訪時學生張麗鑫説,“現在我們班人數變成了45人,教室一下子就變得寬敞、明亮起來了。”

“基本消除大班額、超大班額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任務。”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2018年教育部加強源頭控制,強化重點幫扶,成效顯著。截至2018年10月,大班額、超大班額數量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18.9%和48.7%,實現了近10年來的最大降幅。

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實行招生信息“八公開”,嚴格落實“十項嚴禁”紀律要求,均衡資源配置,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招生。2018年,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97.5%的新入學學生對就讀學校表示滿意,83%的家長認為近兩年當地招生入學工作有明顯改進,“擇校熱”變成了“擇校難”。推動各地完善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義務教育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不得隨意提高入學門檻。目前,隨遷子女80%進入公辦學校就讀,另有7.5%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並全部納入生均公用經費和“兩免一補”補助範圍。

兩類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在服務農村最困難群體、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統籌佈局規劃、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建設等6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為此,2018年,教育部聚焦兩類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集中攻堅,實現全國832個貧困縣的10.3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底線要求”,佔比達94.7%,農村學校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中西部省份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攻堅重點。教育部重點加強對中西部省份指導,健全經費投入機制,推進學校規劃建設。目前,全國30個省份建立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26個省份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在10個簽訂省部備忘錄的中西部省份中,有4個率先達到90%的普及目標,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高。

“精準”是2018年度教育扶貧的關鍵詞,在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控輟保學、學生資助方面,精準施策成效顯著。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為深入掌握“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情況,2018年,教育部5路調研組走遍6個省20個州市;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印發《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協商財政部,2018年至2020年新增“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資金70億元,2018年已下達30億元。

呂玉剛介紹,控輟保學是政府法定職責,也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任務,教育部推動地方建立依法控輟、質量控輟、扶貧控輟、保障控輟的新機制,全國已有27個省份出臺了控輟保學實施方法,包括貧困地區在內的2075個縣出臺了工作方案;各地共摸排輟學留守兒童1.88萬名,勸學複學1.77萬名。會同公安部建立學籍系統與國家人口庫比對核查機制,精準識別失學輟學學生;健全重點監測制度,將失學輟學問題較為嚴重的57個區縣納入國家重點監測範圍。綜合施策下,我國義務教育鞏固率不斷提高,2017年達93.8%,其中,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9.91%,初中學生毛入學率達103.5%,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資助精準度,2018年11月,教育部會同財政部、民政部等印發了《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在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看來,文件的出臺彌補了除高等教育階段外其他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指導意見的空白,實現了全學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全覆蓋”,為精準資助提供了制度保障。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靠教師。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教師隊伍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指明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方向。

聚焦重點難點,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教育部等部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的通知》《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關於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等文件,對教師隊伍建設提質增效進行了具體部署。

“一方面推動了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為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建立保障,培養公費師範生近10.1萬名,帶動了地方實施公費師範生政策;另一方面,聚焦進一步提升卓越教師的培養水平,2018年‘國培計劃’示範性項目培訓2.2萬人次,中西部項目培訓鄉村教師校長100多萬人次,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果突出。”該負責人説。

師德師風始終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文件。作為新時代我國教師職業領域第一部行為準則,“十項準則”既有高線引領,也有底線規範,廣大教師積極支持擁護,社會反響熱烈。

在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方面,2018年,教育部發佈了首份《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探索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開發中國首套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具,建成全球最大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體系,深度參與國際教育政策與評價;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推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實施關鍵領域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育人質量;組織開展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共評選出452個獲獎成果;組織開展2018年義務教育國家統編“三科”教材2700余人次的國家級示範培訓……我國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夯實。

回應民生關切,給人民更多獲得感

城裏擠破頭,農村沒人留……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和城鎮化的推進,學前教育短板逐漸凸顯:普惠性資源不足、教師隊伍素質不高、保教質量參差不齊、社會熱點時有發生,學前教育迫切需要深化改革、規範發展。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的學前教育文件,進一步確立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提出到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全國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原則上達到50%,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新時代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行動指南,《若干意見》的出臺必將對切實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更好實現‘幼有所育’,滿足人民群眾對幼兒接受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美好期盼,發揮重要作用。”呂玉剛説。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情況十分複雜,任務特別艱巨,為此,教育部確定了“標本兼治、內外聯動、疏堵結合、積極穩妥”的工作思路,分兩步走,先開展專項治理再建立長效機制。

2018年2月,教育部就會同民政部等聯合印發通知,明確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重點和治理步驟。一年來,通過明確地方責任部門和人員、分省派出聯絡員、開展專項督查、推動行業自律等多種措施,指導各地加快專項治理,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國2963個縣(市、區)啟動專項治理整改工作,其中,2758個縣(市、區)基本完成專項治理整改任務,縣(市、區)完成率達93.08%。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存在問題機構27.3萬所,現已完成整改27萬所,完成整改率達98.9%。

“校外培訓之所以亂象叢生,核心是沒有規範其發展的制度性文件。”呂玉剛介紹,為此,教育部在廣泛調研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歷時半年起草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並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這是第一個從國家層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重要文件,抓住了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核心環節,提出了要明確設置標準、依法審批登記、規範培訓行為、強化監督管理等具體措施,構建了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總體制度框架。

此外,為整體推進減負工作,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等9部門聯合出台中小學生減負30條,從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政府等4個方面明確減負責任;制定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明確認定、舉辦和日常監管措施,建立競賽監管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學校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效解決“課後三點半”問題,目前,已有13個省份出臺了課後服務實施辦法,24個大城市總體上有近七成的小學開展了課後服務,切實緩衝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壓力。

針對一些幼兒園“小學化”問題,教育部專門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過對幼兒園、小學雙向治理,推進雙向銜接;校內校外同步治理,從根本上剷除“小學化”滋生的土壤。針對民辦園和農村小學附設學前班等“小學化”的重災區,各地加大治理力度、加強規範監管,初見成效。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社會系統工程。2018年,經過不斷的調查、研究、調整,高考綜合改革和課程改革有序進行,教、學、考、招全鏈條改革系統推進。

高校學生司和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首批試點的上海、浙江出臺了高考綜合改革完善方案,著力解決考試時間安排、部分科目選考人數不平衡等問題。第二批試點省市也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優化了改革方案。二是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分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秋季開學推廣到全國,避免多維改革帶來的風險。三是起草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圍繞課程教學、考試評價、招生錄取和條件保障等改革重點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在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同各方達成一致意見。四是印發了《教育部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新課程全員培訓,使廣大校長、教師對普通高中新課程的新精神新要求有了更深入理解,為下一步使用新課程、新教材奠定紮實基礎。

……

2018年是奮進的一年。這一年,教育系統上上下下集中火力、攻堅克難,以奮進狀態書寫了“奮進之筆”,答好人民“關切題”,各項教育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