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吃穿住行看變化——太行山鄉脫貧村莊見聞

2019-02-07 16: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2月7日電 題:吃穿住行看變化——太行山鄉脫貧村莊見聞

新華社記者魏飚

吃穿住行,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春節期間,在太行山革命老區山西省武鄉縣,脫貧後的村民在吃穿住行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更是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

“今年年貨買得最齊全”

第一次見到趙瑞斌,是臨近春節的一場年貨大集。他忙活個把小時,往家裏跑了好幾趟,才把計劃買的年貨備齊。

“10斤牛羊肉、西蘭花、蓮菜、油麥菜……”趙瑞斌説,今年挑的都是新鮮菜、撿貴的買,不像往年“按堆買”撿便宜。因為去年他開飯店賺了錢,脫了貧,心情也變好了。

趙瑞斌是上司村村民,42歲的他算是村裏的年輕人,但幾年前卻因妻子生病返貧。2014年,妻子被確診肺癌晚期,四處借錢輾轉多地求醫,也沒能留住妻子生命。2016年妻子去世時,趙瑞斌欠下10多萬元的外債。

有手有腳,還有廚藝,不到40歲卻成了貧困戶,趙瑞斌不甘心,妻子去世也讓他一度消沉。2017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找他反復談心,並幫助申請“一戶一項”幫扶資金後,趙瑞斌決定重操舊業,繼續幹開飯店的老本行。

2017年12月12日,趙瑞斌的農家樂飯店開張了,主打實惠牌。附近一個大型工程的建築工人來吃飯,不管吃幾碗炒餅或麵條,只需花8元管吃飽。來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吃炒餅吃麵條,還讓趙瑞斌炒下酒菜。飯店收入越來越多,一年下來凈掙1萬多元。

“農忙的時候,中午開飯館,下午種地,兩頭跑,辛苦但願意。”趙瑞斌説,脫了貧,心情好了。今年他還給自己和孩子買了新衣服。“今年年貨買得最齊全,沒有政府幫助脫貧,恐怕年貨都買不起。”

“好酒好菜好房子,一個都不能少!”

太行山深處,一座座低矮的土房子依坡而建。村民搬遷後,一些墻體已經開裂,有的屋頂已經坍塌。在柳泉溝的老村隨處走走,可以直觀感受到村民們過去艱苦的居住條件。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建設,2018年這個村整體告別這些老舊房,村民們搬到寬敞明亮的新房過年。

在移民新村,6排44戶院落,錯落有致,雪白的圍墻,統一安裝的防盜門,戶型和城裏商品房沒區別:有客廳、臥室,一廚一衛。拆掉舊房子的人均補25平方米的面積,只花費幾千元,就能住新房子。

在54歲的村民李建清家裏,他新添置了冰箱和液晶電視,第一次備好了瓷瓶裝的“好酒”,還新買了一個調火力的酒精爐。

“好酒好菜好房子,一個都不能少!”李建清打算今年過年好好招待親朋好友。

84歲的村民李德貴新房子取暖用的是電暖氣,開關一開,不到10分鐘屋裏就暖和了,不僅方便乾淨,政府還補貼電費。

近3年,武鄉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共安置1167戶。2019年年底前,武鄉還要大力推進舊村拆遷復墾,“應拆盡拆、應墾盡墾”,讓更多村民像柳泉溝一樣告別老舊房。

“農村四好路”通了公交車

武鄉縣域東西狹長,南北狹窄。張家溝村地處最北端,雖然從地圖看距離縣城不遠,但是蜿蜒的山路並不好走。

“還有因為路難走把對象嚇跑了的。”“70後”村主任趙晉斌説起家門口的路,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上世紀90年代,我們村的一個年輕人帶著女朋友第一次回村,從縣城坐著三輪車幾乎是跳回來的,那個姑娘死死抓緊把手的手上磨出水泡,灰頭土臉,下車還摔了一跤。可能是個城裏姑娘,對農村有陌生感吧,硬生生地被嚇跑了。”

2011年,張家溝村的土路硬化成為水泥路,雖説條件好很多,但是行車還是顛簸感強,時間長了水泥路也坑洼不平。2018年9月,走了8年的水泥路變成“四好農村路”,路寬1米,還是行車更舒適的柏油路。“路修好了,我們打算發展蘆筍種植和鄉村旅遊,農村有條好走的路太重要了。”趙晉斌説。

隨著道路的改變,一起改變的還有公共交通設施。在村口“招呼站”,幾乎每天都有村民等公交車,去縣城逛街採購。

很多老人説,這趟公交車幫了大忙。步行2小時的山路,公交車只需10多分鐘,2元票價解決了出行難題。

張家溝村僅僅是武鄉發展農村公交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武鄉縣從過去只有縣城兩條公交線路,發展到現在新增的39條電動公交車線路,實現了328個建制村公交一體化全覆蓋。“即便是很偏遠村莊,也有公交車,票價最貴只有5元,是過去客運車的一半。”武鄉公交公司朱艷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