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學研判形勢 增強發展信心——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19年經濟熱點問題

2019-03-01 17: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3月1日電 題:科學研判形勢  增強發展信心——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19年經濟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楊紹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從經濟運行趨勢到宏觀政策走向,從培育新動能到著力穩就業,外界對中國經濟焦點問題的關注持續升溫。

2019年全國政策諮詢工作會議近日在江蘇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在會上聚焦經濟熱點問題,闡述了他們的思考。

科學研判形勢 增強發展信心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站上90萬億元新臺階,交出穩中有進成績單。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關鍵之年,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變”與“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仍在供給側,但全球總需求減速和內需走弱疊加增大了短期下行壓力。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用好宏觀、結構性和社會三大政策,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兼顧需求管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分析,當前,宏觀政策效應正在顯現,市場活躍度已經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改善。同時,在不確定性增強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宏觀政策的協調性正在加強,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確定性。

“中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增長動能仍然充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説,我國市場空間大,改革開放力度大,未來減稅降費、簡政放權還將邁出更大步伐。因此,看待今年經濟形勢,既要看到難,更要看到進;既要有憂患意識,更要保有信心。

推動産業升級 培育增長動能

“中國經濟在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下能夠保持總體平穩,重要原因就是新動能正不斷積累、集聚,份額越來越大,帶動能力越來越強。”馬建堂説,我國正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為中國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培育發展新動能,創新是重要一環。

李偉認為,要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産業集群。研究加快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此外,要在強化市場導向和開放創新背景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創新政策、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更加協調,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在關鍵技術市場化、産業化方面的決定性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説,當前我國存在産業鏈不穩、不強,關鍵環節控制力不強,價值鏈附加值低的問題。下一步,要從産業鏈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能力、産業鏈的垂直整合能力、産業鏈各環節的配套能力三方面入手,提高産業鏈競爭力。同時,要增加知識密集型環節的資本支出,在積極參與全球競爭中促進價值鏈提升。

關注結構矛盾 提升就業質量

就業是民生之本。去年以來,中央特別要求做好“六穩”工作,並把穩就業放在第一位。

“從長期趨勢看,我國就業的總量矛盾已經基本不是問題。但是,未來一個時期特別是2019年,就業結構矛盾可能較為突出。”李偉説,要做好失業預警和應對預案,尤其要關注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

李偉分析,對於可能受到衝擊的行業和人群,可以採取穩崗補貼、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政策,並切實發揮好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托底作用。對於大學生以及新生代流動人口,在合理引導就業預期的同時,加快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完善,清理歧視性政策,穩步提升就業質量。

此外,他還認為,要把穩就業與穩增長有機結合,尤其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保護力度,穩定並提升其對就業的貢獻;要加強就業服務特別是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發佈,發揮好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穩妥推進勞動力在不同産業及區域間的轉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