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跨越分歧,中歐攜手搭橋

2019-04-15 07:5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數據顯示,2018年中歐班列(重慶)開行1442班,其中去程714班,回程728班,比上年度提高1倍以上,開行數接近前7年的總和。截至2018年12月底,中歐班列(重慶)已經可以抵達“一帶一路”相關15個國家,境外集散分撥點超過40個。圖為3月30日,“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的起點——重慶鐵路口岸集裝箱中心站一派繁忙。鄧良奎攝(人民圖片)

日前,中歐發表《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此前,曾有多家境外媒體預測,中歐聯合聲明“恐將陷入難産”。但當地時間4月9日下午,在布魯塞爾新鮮出爐的聯合聲明消除了這些擔憂。

國際輿論紛紛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首次出訪均選擇了歐洲,體現了中國外交對歐洲方向的高度重視。而且,中歐傳遞出團結一致的信號。

突破——

為雙邊關係定方向

“這是一個突破性進展。”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進行長達3小時的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對媒體公開表示。

“突破”指的是中歐發表《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這份備受關注的聯合聲明甫一發表,立刻被全球各大媒體廣泛報道。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圖斯克的表態稱:“我們的談判雖然有困難,但最終取得了成果。談判為基於互惠的雙邊關係設定了方向。”新加坡《聯合早報》以《中歐最後一刻就聲明達協議》為標題報道稱,中歐雙方“跨越了貿易分歧”。英國路透社將此次聯合聲明的發表和會晤的成果稱為“明顯轉變”。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稱:“中國和歐洲似乎再也離不開了。”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波爾佳科夫告訴俄羅斯《獨立報》:“中國與歐盟關係的分歧高潮期已經過去。歐洲人意識到對抗沒有任何好處。”

德新社報道引用一名歐盟消息人士稱,該聲明傳遞出布魯塞爾和北京團結一致的信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下旬對意大利、摩納哥和法國成功進行國事訪問之後,4月8日至1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歐參加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正式訪問克羅地亞。

正如日本《東京新聞》報道指出的,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今年首次出訪均選擇了歐洲,體現了中國外交對歐洲方向的高度重視。

雙贏——

數據令人印象深刻

《歐洲政治週報》引述中歐雙方領導人表態稱,此次在布魯塞爾的會面是中歐雙方的一次“雙贏”。

中歐之間的良性互動引發媒體關注。李克強總理在德國《商報》文章中指出,40年來,中歐貿易規模增長了250倍,歐盟連續15年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6821.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國也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現在,雙向人員往來每年已接近800萬人次,每週有600多個航班往返中歐兩地。

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德國2018年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38億歐元的商品,其次是英國,為234億歐元,法國排在第三,為208億歐元,意大利以131.7億歐元位列第四。

德國電視一台網站報道稱,這些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中歐雙方是互利的。

“一帶一路”成為最近中歐合作的新亮點。3月,意大利與盧森堡先後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英國路透社稱,意大利政府希望通過參與“一帶一路”,促進本國出口與投資,幫助疲弱的經濟擺脫10年來的第三次衰退。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份長達5頁的協定草案顯示,中意兩國計劃在意大利和“第三方國家”“探索開展合作的一切機會”。這份內容廣泛的協定將涵蓋政治、交通、物流、基建項目等領域。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文章稱,一些歐洲經濟體與中國的關係體現了互補性。另一些歐洲國家如北歐國家則與中國企業在重要領域達成了深層次的共識。歐盟必須努力整合成員國各自的多元化利益。文章認為,歐洲和中國可以通過真誠攜手,建立互補性的合作關係。

共鳴——

朝著同一個目標前行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近日報道,中國希望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突出的戰略作用,將歐盟視為多元世界秩序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全球議程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歐盟和中國都産生了相當明顯的共鳴。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強調了中歐雙方的共同之處。他説:“中歐在深化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方面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在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等方面擁有共同立場,在完善全球治理、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方面擁有共同目標。”

德國《經濟週刊》網站報道指出,歐盟和中國希望既加強雙邊合作,又加強在全球事務中的合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堅持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中的兩個(歐盟與中國)採取共同行動。習近平、默克爾和馬克龍不僅一致同意加強雙邊關係,還同意必須堅持多邊合作。

法國《世界報》網站最近發表社論稱,中國和歐盟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中歐領導人表明了他們在合作框架內維持國際秩序的意願。中歐站在了國際戰壕的同一邊,用一個聲音説話。

專家指出,中歐所處地域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各異,在一些問題上有不同觀點乃至分歧都很正常。合作體量大了,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摩擦。相信中歐之間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記者 張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