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造新供給 激發新動能——從製造業“變身”看中國經濟動力

2019-05-13 17: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題:打造新供給 激發新動能——從製造業“變身”看中國經濟動力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姜琳

工廠“玩”起了“爆品”集市、“快閃式”製造在品牌間興起、“國潮”風加速跨界融合……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製造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些融入了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的“製造之變”不斷釋放發展的活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期工業生産和銷售增長均明顯加快,利潤回暖。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9%。

製造業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潛力、積蓄的動力。儘管當前仍然面臨不少挑戰,但堅定信心、把握機遇,不斷壯大新動能,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圖景將愈發清晰。

製造之變帶動消費、服務之變

無錫一家針織衫製造廠總經理楊桂萍沒有想到,自己做了幾十年外貿批量加工,會有一天開起“爆品”集市。而從和消費者“對話”中得到的“商機”,遠大於一張張訂單。

不久前,國內服裝品牌依文集合上百家優質製造工廠在主要商圈辦起集市,楊桂萍參與其中。用大數據預測“爆品”,讓工廠和消費者直接對接,短短一場集市銷售額超百萬元。

“以前擁抱的是訂單,現在擁抱的是市場。”楊桂萍説,“直供”消費者的模式降低了供應鏈的成本,為製造商帶來商機。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製造,改變正從工廠開始。

突破柔性製造技術,不少製造工廠試水大批量個性化定制;將人工智慧引入生産,“無人”工廠、“黑燈”工廠逐漸增多;“變身”工業互聯網平臺,探索全産業鏈的共享共創……

“我們一個半導體顯示器件的中試週期原來是14天,現在通過人工智慧和工業互聯網,産品設計生産的週期大大縮短。”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説,融入了新技術、新模式的新工廠,生産效率大幅提高。

工廠之變,帶動消費、服務之變。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説,柔性生産等模式不僅將製造與消費“無縫銜接”,製造本身也成為一種消費。把工廠“搬進”市場,以非遺體驗、創意製造等為代表的體驗式製造、“快閃式”製造正在流行。

從智慧製造到生産性服務,不少製造品牌轉型信息服務、工業服務提供商。工信部數據顯示,企業智慧化改造後生産效率平均提升超30%。基於此的新消費、新服務不斷拓展。一季度,我國信息技術服務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6.7%。

“當前,以技術進步、轉型升級為代表的製造變革正為消費、服務帶來生機。這些都是新舊動能加快轉化的表現。”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説,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有機銜接,不斷打開發展新空間。

優勢相互疊加,打造數字時代新供給能力

製造之變的背後是創新。

黃利斌説,今年以來,儘管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經濟運行新的下行壓力,但得益於完備的産業體系、堅實的製造基礎和吸收新技術的巨大國內市場,我國製造業在直面挑戰中不斷提升韌性和抵禦外部風險能力,創新加速涌現。

一組數據格外醒目。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增幅同比分別達到102.7%和109.7%。

黃利斌説,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均取得長足進步,並已建立起全球最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體系。依靠創新驅動而非補貼,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加速提升,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消費熱情逐步攀升。

沒有落後的産業,只有落後的技術。將製造優勢與網絡化、智慧化相疊加,中國製造正逐步形成數字時代新供給能力。

效率紅利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過去一年體會最深刻的詞語。去年,全球市場“風雲涌動”,聯想果斷實施智慧戰略轉型,由上一年同期凈虧損近20億元大幅躍升為凈利潤16億元。

工信部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8%和7.3%。其中,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6.9%。

“今天的投入將帶來明天的産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説,這些既表明企業創新意願和動力加強,也反映了企業、産業和社會對我國製造業的良好預期。重視研發、緊盯市場、變革機制,中國製造正走上從製造到創造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壯大經濟新動能

“必須始終站在産業創新的最前沿,緊跟客戶需求,以人才作為推動創新的‘智撐點’和原動力。”面對國際貿易環境的不斷變化,中信泰富特鋼集團總裁錢剛表示。

依靠“高、精、特”,中信泰富特鋼下屬興澄特鋼,已連續九年位列世界軸承鋼産銷量第一;其幾週前研製出的全球最高級別係泊鏈鋼,為企業再添“獨門”産品。

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産品層次,一季度我國鋼材凈出口同比增加256萬噸。這是連續三年下降後,我國鋼材凈出口實現首次增長。

“技術改造是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創新和完善相關政策有利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黃群慧説。

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産業集群形成和發展,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我國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出臺政策“組合拳”,極大促進企業創新發展,壯大經濟新動能。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認為,儘管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先進製造水平和創新能力仍有差距。但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創新升級,加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中國製造將不斷突破發展瓶頸,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