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快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2019-07-31 14:30 來源: 《中國行政管理》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加快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關於當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一些思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要“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再次指出,要把“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六穩”的重要舉措,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競爭力、釋放國內市場巨大潛力。我們要從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六穩”大局的高度看待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努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一、為什麼要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順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新趨勢的必然要求,關係國家長遠發展,對促進當前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道路已經難以為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通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各類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實現從成本優勢向以人才、資本、技術、服務、品牌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

(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維護“六穩”大局的重要舉措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經濟下行壓力,中央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工作要求。當前做好“六穩”工作,一項重要舉措就是不斷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舉例來説,只有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才能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帶動就業、擴大就業,從而更好地實現穩就業目標。只有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産權保護,依法有效保護企業家財産權和創新收益,建設誠信政府,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才能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三)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開放意味著要素自由流動空間增大,一個地方要想吸引人才、項目、資金,必須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經濟外向度的提高必然要求在規則上與國際接軌,用國際視野和國際理念來促進我國發展,因此必須要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水平,通過開放促進我們自身加快制度建設、法規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降低市場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

(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應對外部壓力的有力保障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持續上升,我國發展外部環境中的挑戰因素明顯增多。中美貿易摩擦面臨升級風險,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衝擊,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如何在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和國際局勢紛繁複雜變幻中贏得機遇、贏得主動、贏得優勢,一定意義上講,靠的就是營商環境。只有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資金、技術,從而增強我國經濟的穩定性與抵禦外部風險和壓力的能力。

二、當前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持續向好。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我國排名前移50位。《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從2017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46位,排名在一年中前移了32位。以開辦企業為例,上海和北京只需不到9天,已達到經合組織高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獲得電力”方面,接電時間從143天縮短為34天,排名第14位,提升了84位;在跨境貿易方面,通過“單一窗口”建設、清減規範各類收費等舉措,排名前移了30多位。①同時,我國營商環境還具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與潛力,比如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但應該看到,除個別指標以外,我國營商環境距離國際一流水平仍有差距。特別是在“辦理施工許可”、“納稅”、“保護少數投資者”、“獲得信貸”、“跨境貿易”和“辦理破産”等方面表現不夠理想。此外,筆者通過調研分析,發現我國在營商環境建設還面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不講誠信。政策出臺朝令夕改,承諾的政策不兌現、簽訂的協議不履行,政府作為行政法人“新官不理舊賬”“雁過拔毛”“見客下單”問題時有發生。二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尚不到位。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幅放寬了針對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但“準入不準營”“能生不能死”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企業註冊只需兩三天,登出卻要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由於不能及時退出,不少變成了“僵屍企業”。三是地方保護主義和區域壁壘仍然嚴重。一些地方在招投標、資質許可、標準制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領域對民營企業和非本地企業仍存在一些歧視性壁壘限制。四是監管缺位問題依然存在。信息化手段應用滯後、信用體系建設滯後,導致個別地方“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等手段流於口號,實踐中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另外,對專利、商標和版權保護相對較重視,但對商業秘密保護重視不夠,侵犯外資、民營經濟組織、自然人知識産權的問題仍然存在。五是幹部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在一些地方有的幹部,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違規也辦事,衙門惡習時有表現。有的部門工作人員存在“不審批不會工作,不撥款不會工作”的思維定勢。當然,除了政府自身職能轉變不到位,營商環境建設中仍存在其他一些問題,諸如,“融資難”與“融資貴”,市場主體自身誠信度不高,社會仲介組織發育不健全等。

三、如何構建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進一步深化認識、凝聚共識,對標先進水平,聚焦突出問題,著力深化改革,以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

(一)加快簡政放權,營造透明高效的制度環境

重點是突出一個“減”字。堅持刀刃向內,從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入手,推動由行政分權向市場放權轉變,由部門放權向社會放權轉變。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要規範行政程序、行為、時限和裁量權;對下放地方的事項,要創造條件保障地方和基層接得住。系統整合涉企審批、核準、備案流程,進一步壓減各類行政審批及相關前置仲介服務事項,突出重點、完善考評體系,加快實現“多證合一”、“一站式受理”,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仲介服務收費,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積極消除各種行業壁壘和地方保護,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和各類産業投資基金投資老舊小區改造以及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領域。

(二)加強市場監管,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

重點是突出一個“智”字。世行營商環境報告認為,高質量的監管應該是智慧型(smart)監管,而不是減少監管。減少審批事項,並不意味著政府“大撒把”,而是要提升智慧監管水平。如,依託嚴密的制度設計和廣泛應用的信息化手段,提升事中事後監管的有效性。依託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聯通匯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監管平臺,依法設立市場主體信用“黑名單”制度,提升信用監管效能,構建“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使市場活而不亂。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市場監管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強對風險事項的跟蹤預警。利用物聯網、射頻識別等新興技術對食品、藥品、危化品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産品安全生産及質量追溯體系,加強對重點領域的全流程監管水平。

(三)持續優化服務,營造親商便民的政務環境

重點是突出一個“優”字。要優化企業服務體系,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經濟類社會組織,積極壯大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加快各種新技術手段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探索運用雲計算、大數據開展“互聯網+政務”,推動“掌上辦”“指尖辦”。打通部門間、地區間“信息孤島”。提升行政服務大廳、在線審批平臺、政策查詢平臺、項目申請平臺等服務效能,加快推廣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實現各類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一窗受理”“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路,提升企業的便利度和獲得感。

(四)堅持依法行政,營造公平公正穩定的法治環境

重點是突出一個“嚴”字。要建立以保障良好營商環境為主旨的公正嚴明執法體系,完善行政執法部門執法程序,依法嚴肅查處各種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嚴格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嚴格公正司法運行體系,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審判質效,更加有力維護良好市場秩序,針對損害企業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要予以嚴肅追究。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及企業信用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守信踐諾機制和失信懲戒制度。要強化依法行政和誠信意識,政府作出的承諾要有政策和法律依據,承諾的事項要嚴格兌現,確保相關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推動形成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問責應該分清責任,該政府承擔的責任要依法依紀嚴肅問責,該各類市場主體承擔的責任也不應姑息縱容,而應依法予以嚴肅查處,保證社會公平正義。(作者:王昌林,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栩,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綜合室室副主任。文章轉載自《中國行政管理》2019年第7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