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聽民意解難題——深圳鹽田探索基層治理觀察

2019-07-31 17: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7月31日電 題:聽民意解難題——深圳鹽田探索基層治理觀察

新華社記者周科、王豐

深圳市鹽田區近年來綜合運用收集民意訴求的“三大平臺”和構建多方聯動解決機制的“四個第一”,架起基層幹部主動解決群眾訴求的“連心橋”。

“三大平臺”打通百姓訴求渠道

位於深圳市東部的鹽田區,依託港口、旅遊等資源正不斷發展成為現代化旅遊海港城區。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鹽田區基層治理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群眾有訴求不知道在哪辦、誰來辦,一些‘小問題’容易演變為‘大糾紛’。”鹽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袁虎勇説。

為打通百姓訴求渠道,收集民意訴求,鹽田區從2015年開始陸續建設了鹽田網“民生鹽田”欄目、社區民意表達室和“鹽田民意通”三大平臺。

“內湖公園15座人工橋中有2座出現斷裂痕跡,可能造成橋塌傷人事故,建議公園管理單位組織有關專家進行檢測並及時修復或拆除。”今年5月9日,當這條附有照片的建言出現在“鹽田民意通”微信公眾號上時,當地城管部門工作人員隨後趕到公園,檢測並封閉了存在安全隱患的人工橋,同時制定了修復方案。

“斷裂痕跡位於拱橋底部,要不是及時發現,後果將不堪設想。”鹽田區梅沙街道城管科負責人盧浩説。

記者在“鹽田民意通”平臺看到,隨手拍、民意訴求、困難求助、愛心認領等多項內容設置在顯眼位置,操作比較方便。“小到路燈破損、井蓋缺失,大到違法違章、治污治水……這些事情老百姓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及時傳達給我們。”袁虎勇説,目前已有3萬餘人註冊了這個平臺,佔鹽田區常住人口的13%,日均收集群眾訴求30件。

此外,鹽田區還在23個社區居委會建立了民意表達工作室,將全區的“兩代表一委員”(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部編組挂點社區,並定期到社區開展值班接訪等履職活動。

“四個第一”確保件件有部門辦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訴求上達後具體由哪個部門受理,又是一項難題。

為此,鹽田區構建區委組織部統籌督辦、各職能部門主辦、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聯辦、黨員幹部帶頭辦機制,充分調動全區各部門資源,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總攬全局、統一部署、協調各方的功能。

“接到群眾訴求後,我們通過系統自動分撥、手機簽收、限時辦理、審核結案四個步驟,確保件件有回應、有落實。”袁虎勇説,鹽田區用“四個第一”解決了部門簽收和落實的難題。

記者梳理髮現,在自動分撥環節,鹽田區將訴求事件分為12大類、80項小類,群眾點擊後就會自動分撥到對應職能部門,確保第一時間受理;在手機簽收環節,要求承辦部門收到提醒通知後及時簽收並在24小時內分辦到業務科室,確保第一時間轉辦;在限時辦理環節,一般訴求5個自然日、緊急訴求3個自然日、特急訴求2個自然日,確保第一時間辦結;在審核結案環節,要求承辦部門將訴求辦結情況發送至訴求人,確保第一時間反饋。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鹽田全區共收集群眾建議訴求1844件,已辦結1785件,辦結率96.8%,滿意率達97.3%。訴求平均辦理時限由10個工作日下降到3個自然日,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群眾打分”不斷提升百姓滿意度

對於群眾反映的訴求,承辦部門做得好不好,鹽田區實行群眾評議打分制度。

“訴求人可通過手機微信端實時了解辦理進度,對訴求結果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進行評議。凡是不滿意的,區委組織部門將退回給承辦部門,要求與訴求人再次溝通説明,如果再次辦理後仍為不滿意的,將扣減考核分數。”袁虎勇説。

此外,對反復出現、超期未辦的群眾訴求,鹽田區會將這些問題轉入難點案件數據庫,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專題黨群議事會制度,邀請職能部門、“兩代表一委員”、黨員群眾代表共商共議,形成會議紀要,明確責任部門和辦理時限,並錄入民意暢達系統督辦,實現難點案件銷號管理。

“亂停亂放的行為堵住了,隨處可見的垃圾也不見了,小區的變化讓我的心情舒暢多了。”鹽田區沙崗圩片區70歲的居民黃添發説,他住的是老舊小區,之前沒有物業,臟亂差的情況讓他一度想逃離。經過居民小組黨支部等三級聯席會討論協商,去年底一舉解決了困擾十餘年的老大難問題。

鹽田區委書記陳清説,鹽田區以暢達民情民意為突破口,直面社會矛盾問題,倒逼政府部門主動作為,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激活了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逐步解決了城市基層治理長期存在的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難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