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發佈會 介紹2019年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工作情況

2020-01-14 21:05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于2020年1月14日(週二)10:00召開2019年第四季度新聞發佈會,就業促進司、職業能力建設司、養老保險司、勞動保障監察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 盧愛紅: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9年第四季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邀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女士,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先生,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先生,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王程先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宋京燕女士參加發佈會,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總的看,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62%。穩就業政策措施持續發力,失業保險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困難企業穩定崗位,全年向114.8萬戶企業穩崗返還551.7億元,惠及職工7289.5萬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紮實開展,超額完成1500萬人次的培訓任務。

社會保障制度運行平穩。截至2019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67億人、2.05億人、2.55億人,社保卡持卡人數13.05億人,開通100多項持卡應用。積極推進社保降費率、調費基、穩定徵繳方式,實現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實質性下降。全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5.82萬億元,總支出5.41萬億,年底基金累計結余6.85萬億元。

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中小學教師等12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一系列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措施陸續實施。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進一步規範。

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根治欠薪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多發高發態勢得到遏制。2019年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查處工資類違法案件5.8萬件,為83.1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79.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3.1%、50.8%、50.4%。各級人社部門向社會公佈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3286件,其中拖欠工資案件2395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3135件。人社部公佈四批次280條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信息,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

人社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貧困勞動力就業門路進一步拓寬,技能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兜得更牢,各類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更加順暢。到2019年底累計幫扶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就業1213萬人,比去年底增加225萬人。

人社系統行風建設取得新進展,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務舉措,分三批取消了125件次的證明材料,在人事考試、社保領域18個事項中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530余萬人免證明材料報名參加了人事考試。社保卡批量制發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零星制發壓縮至5個工作日。組織開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活動,發佈22篇政策解讀,上線待遇測算模型。全系統開展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窗口人員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普遍提升。

今年我們還開展了短缺職業排行發佈工作,目的是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求職招聘提供參考,為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技能培訓提供指引。近期組織102個定點監測城市公共就業機構,收集匯總形成了“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第四季度“排行”與市場季節性用工變化特徵基本吻合。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24個職業新進入排行,76個職業與第三季度保持一致。其中34個職業排位上升,38個職業排位下降,排位上升表明供求關係趨緊,排位下降表明供求關係有所緩解。

二是排行前十的職業與第三季度基本一致,排位關係略有變化。

三是快遞處理員、道路貨運汽車駕駛員、理貨員等15個職業的排位上升較為明顯,短缺程度加大。這些情況與第四季度消費市場活躍度增強、用工需求加大等因素密切相關。

四是保育員、育嬰員、旅店服務員等15個職位下降較為明顯,供求關係緩解。更加詳細的信息,大家可以到人社部網站進一步查詢了解。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健全完善短缺職業排行的發佈工作機制,初步考慮以半年為週期發佈數據,進一步調整優化定點監測城市的範圍,擴大數據來源,完善數據分析方法,建立更加科學、更貼近市場的排行發佈制度,並推動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建立相應發佈機制。

關於2019年的工作我就介紹這些。下面進入答問環節,請大家圍繞相關的重點業務進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屬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2019年就業情況怎麼樣?對做好2020年就業工作有哪些考慮?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 張瑩:

感謝你的提問。綜合統計監測和有關調研情況,2019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繼續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全年實現城鎮新就業1352萬人。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2019年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勞動力市場運行基本平穩,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就業扶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9年末,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1213萬人,較上年末增加225萬人。

就業工作的穩中有進,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一是得益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決策。黨中央堅持把穩就業擺在“六穩”首位,國務院升格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全國人大開展了就業促進法執法檢查,全國政協將就業優先政策實施作為雙週協商會的重要議題,就業優先的導向愈發鮮明。

二是得益於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能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産業結構逐步優化,服務業快速發展,新産業、新模式不斷涌現,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就業形態。

三是得益於就業政策效應的進一步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政策落地見效。援企穩崗“降、返、補”政策全面發力,全年降低社會保險費4252億元,失業保險穩崗返還552億元。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啟動實施,春風行動等“10+N”就業服務活動密集開展,全年共組織各級各類招聘活動數萬場,提供免費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近1億人次。同時,就業工作的進展,也離不開廣大勞動者和企業家的拼搏奮鬥,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就業工作意義重大。從走勢看,受益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紅利的釋放,以及穩就業政策的加力加效,就業形勢將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但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多,就業工作也必將面對更多的挑戰和壓力。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措並舉、供需發力,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實施力度,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切實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努力兜牢民生底線,全力以赴保持就業局勢的長期穩定。

另外,借這個機會和大家作一個介紹。我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中國殘聯共同舉辦的“2020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目前正在各地火熱開展,在政府官網以及中國公共招聘網上開設了專欄,動態發佈各地招聘活動和招聘崗位信息。希望媒體朋友們積極關注,廣泛宣傳。謝謝。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能否具體介紹一下2019年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的效果怎麼樣?下一步是否有新的降費舉措?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司長 聶明雋:

謝謝你的提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降低社保費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2019年4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後,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政策措施全部落實到位。2019年5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6%的29個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以及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全部降至16%。各省份延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符合降費條件的26個省份延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同時,各省份結合實際調整了繳費基數政策,繳費基數下限普遍降低,進一步減輕了困難企業及其職工的繳費負擔,靈活就業人員選擇繳費基數的靈活性也進一步提高。

二是超額完成全年減費目標。2015年職工五項社會保險總費率是41%,之後經過六次下調,去年是下調幅度最大的一次,目前五項社會保險費率總水平降至33.95%,其中單位費率降至23.45%,六次降費共降低了7.05個百分點。據最新統計,2019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個險種全年減費4252億元,超額完成了年初預計3100億元的目標。前面五次降費共減費5500億元,加上去年的減費總額,2015年以來社會保險減費近萬億元。減費規模超過預期,得益於中央正確決策、堅定信心,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有力推動,各地堅決貫徹、狠抓落實,上下齊心,實現政策效果最大化。

三是企業減負效果明顯。降費政策普惠性強、受益面廣,減負作用直接、有效,不論大中型企業還是小微企業,普遍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去年下半年以來,多家媒體密集深入基層採訪降費感受和效果,企業普遍反映降費政策有效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降費紅利或轉化為企業發展和創新的動力,或轉化為職工福利以增強企業凝聚力,實現企業降成本、市場增活力、職工同受益,受到廣大企業和職工的歡迎。同時,社保費率全國基本統一,對促進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地區之間均衡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是促進養老保險制度良性發展。據最新月報統計,2019年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37830億元,總支出34631億元,當期結余3199億元,累計結余50869億元。在實施較大幅度降費、降費效果超過預期、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下,當期還能實現3000多億元的結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充分表明降費以後參保繳費門檻降低,企業活力增強,參保單位和個人繳費積極性提高,既穩定和促進了就業,同時基金收入也實現了合理增長,促進了企業發展與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通過壓實省級政府責任,提高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加大對特殊困難省份支持力度等措施,有效緩解了省際之間基金結構性矛盾問題,確保了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2020年,國務院決定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續一年。養老保險費率降至16%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安排,我們將進一步鞏固降費成果。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抓好降費工作的落實,積極組織開展政策實施效果總結評估,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降低社保費率的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2019年12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分步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推行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請問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取消後,對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會不會有什麼影響?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

謝謝你的提問。職業資格制度是評價人才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自1994年建立職業資格制度,20多年來,這項制度的推行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職業資格改革深入推進,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大幅減少,作為技能人才評價的主要方式,職業資格評價已難以滿足企業和勞動者需要,這就要求進一步繼續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新的技能評價制度,彌補評價載體缺失問題。為此,經反復研究,廣泛徵求有關部門、地方和勞動者意見,並經國務院同意,決定從今年1月起,除與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關的職業(工種)依法調整為準入類職業資格外,用一年時間分步有序將其他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全部退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不再由政府認定發證。同時,全面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制定發佈國家職業標準或評價規範,由用人單位或相關社會組織按標準依規範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並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就是將技能人員水平評價由政府評價改為實行社會化等級認定,接受市場和社會認可和檢驗,這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機制的“一場革命”。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資格,不是取消職業和職業標準,更不是取消技能人才評價,而是由過去的職業資格評價改為社會化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這是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是放權給用人主體和社會,改變了評價發證主體和管理服務方式,將為技能人才評價工作拓展更大空間,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評價機會。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具體做法是:由企業等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兩類評價主體,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我們將以企業為主陣地,大力推進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企業是用人的主體,企業需要什麼人,怎麼去培養、評價人,企業最清楚。因此,把評價權交給企業,由企業根據生産實際確定評價的職業(工種)範圍,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範或企業在生産實踐中應用的最新技術規範,自主選擇評價方式方法,把企業認可的技能人才選評出來,並兌現相應待遇。

此外,我們還將面向社會公開遴選社會培訓評價組織,為社會人員、不具備自主評價條件的中小微企業職工提供技能評價服務。政府部門主要做好職業和職業標準開發、對評價主體進行監管和服務等工作。政府與市場共同推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切實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為技能人才就業創業、成長成才提供廣闊天地。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記者:

現在距離春節不到兩周時間,請問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進展如何?如果遇到欠薪,農民工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保障監察局局長 王程:

謝謝你的提問。年末是建築行業工資結算的高峰,也是欠薪案件高發期。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從2019年11月15日至今年春節前在全國開展,共分兩個階段:一是集中宣傳和自查階段,從2019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二是執法檢查階段,從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春節前。冬季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共處理欠薪案件1.5萬件,為22.85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34.06億元;向社會公佈重大欠薪違法案件902件,列入欠薪“黑名單”483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853件,公安機關立案偵查552件。2019年12月中旬,國務院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春節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現在,各地正在按照冬季攻堅行動第二階段的部署開展執法檢查。

我們將進一步指導地方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重要的民生工作,抓好每一案件的查處,對事實清楚的案件抓緊結案,讓農民工拿到工資回家過年。

這裡再説明一下,農民工遭遇到欠薪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維權:一是向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二是向屬地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三是通過司法途徑,即農民工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這裡特別提醒一下廣大農民工兄弟,在務工過程中,要注意妥善保存勞動合同、上崗證、考勤記錄、工資欠條等證據材料,以便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勞動報酬權益。謝謝。

工人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人社部每年都會公佈幾批勞動保障違法案件,以欠薪案件居多,請問這項工作是怎麼開展的?這次公佈的案件有什麼特點?謝謝。

王程:

本次發佈會公佈的十起重大勞動保障違法案件都是欠薪案件。為加大對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懲戒和震懾力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于2016年9月頒布《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佈辦法》,從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包括拖欠勞動者勞動報酬、不參加社會保險、欠繳社會保險費等在內的7種情形進行社會公佈,旨在強化社會監督,促進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2019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已公佈三批次30件重大拖欠勞動報酬違法案件,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公佈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3286件,其中多數是欠薪違法案件。這是因為欠薪違法案件特別是工程建設領域欠薪違法案件高發頻發,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此為工作重心,重點查處並公佈拖欠勞動報酬的違法案件。

這次公佈的2019年第四批次十起重大拖欠勞動報酬違法案件,是圍繞近期根治欠薪重點工作要求,歸集各地省級已公佈的重大勞動保障違法案件,綜合考慮違法案件發生的時間、涉及人數及金額、處置措施、處理結果以及社會影響等因素後確定的。這十起典型違法案件事實清楚,涉及勞動者人數較多,涉及拖欠工資金額較大,嚴重侵害了農民工的勞動報酬權益。

為打擊和遏制拖欠勞動報酬違法行為,在全社會形成“欠薪可恥,惡意欠薪有罪”的輿論氛圍,我部將這十起具有較強警示教育意義的案件作為2019年第四批次拖欠勞動報酬案件向社會公佈。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最近新一批新職業公示期結束了,前一段公示的時候引起了網友廣泛關注和議論,我想問這一批新職業發佈主要用意是什麼?這對我們穩就業包括拓展新就業崗位有什麼作用?

張立新:

謝謝你的提問。根據勞動法有關規定,我部會同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等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于1999年頒布了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並於2015年完成了修訂。近年,為及時反映職業活動領域的新發展新變化,我們建立了動態發佈新職業制度。新職業的發佈,對於引領産業發展、促進就業創業、提高職業教育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你剛才提到的新職業是指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和技能要求的職業。新職業主要是採取向社會公開徵集方式,經過專家評估論證、公示徵求意見,按程序遴選確定,並向社會公佈。去年4月,我部會同有關部門發佈了第一批13個新職業信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之後,又有64家機構申報了139項新職業建議,經專家評估論證等程序,我們遴選確定了16個新職業,向社會公示徵求意見。這次公示擬發佈的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技術進步促進了新興産業職業的出現。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環境友好、面向未來”為主要特徵的新型製造業,催生了智慧製造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員等新職業的涌現。在建築領域,國家提出綠色發展理念,並出臺《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催生了裝配式建築施工員等新職業。伴隨高鐵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鐵路綜合維修工和無人機裝調工等新職業。這些新職業的出現,是對新興産業發展作出的積極回應,也將對合理配置行業人員、優化從業人員結構産生積極作用。

二是創新發展催生現代服務業職業。現代服務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産業,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産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許多傳統服務業正在經歷轉型與創新。在企業管理領域,以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為目標,對整合産品設計、採購、生産、銷售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供應鏈管理人員的需求逐步增加。隨著大量連鎖經營模式的出現,有別於傳統店長的連鎖經營管理師逐步增多。近年各類電商迅猛發展,專職外賣、生鮮、藥品、代購等網約配送員大量涌現。伴隨著人工智慧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訓練師和全媒體運營師等各種新業態孕育而生。這些新職業的公佈,將增強社會對從事新職業人員的認同度,也將促進整個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

三是美好生活激發健康服務業職業。伴隨人口老齡化,社會康養需求和市場消費需求急速增加,國家層面提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美好生活”建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黨的奮鬥目標。在當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居民用於健康檢測、康復醫療、家庭照護等康養産品和服務的消費支出快速增長,帶動了康養産業發展。過去,傳統的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已經難以滿足更加專業化、精細化的照護需求,健康照護師的出現將為眾多消費群體提供更加優質高端的服務。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對新生兒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出生缺陷防控諮詢師將發揮積極作用。我國是人口大國,為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等功能障礙者提供康復輔助器具及無障礙改造的諮詢、適配、使用指導等專業服務人員遠遠不足,康復輔助技術服務行業的發展勢在必行。這些新職業適應了社會整體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上豐富多彩的需求,也將促進提高生活服務業的質量。

總之,新職業的徵集公佈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將為新職業人員提供職業發展、實現夢想的機會。下一步,我們將加快相關職業技能標準開發和職業培訓教材開發,大力開展相關新職業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為促進就業創業和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謝謝。

中國勞動保障報社記者:

從材料中看到,我國的電子社保卡簽發九千多萬張,電子社保卡怎麼領和如何用這兩方面請相關負責人再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宋京燕:

謝謝您的提問。為了讓13億持卡人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的人社服務,根據互聯網+人社的要求,我們積極推進了電子社保卡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電子社保卡目前全部地市開通,到昨天為止電子社保卡的簽發總量超過9600萬張,即將突破1億。

關於怎麼領的問題,電子社保卡以實體社保卡為基礎,秉持開放的原則,目前已經開通了305個手機端申領渠道,群眾可以通過常用的APP或者小程序,方便地獲取電子社保卡承載的有關民生服務。目前,各個地方的人社APP已經普遍開通了電子社保卡的服務,中國政務服務平臺APP及小程序、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掌上12333 APP已經在全部地區開通了服務,支付寶、微信、雲閃付、城市一賬通以及工、農、中、建等全國性的銀行已經在大部分地區開通服務。特別説明的是,電子社保卡建有嚴密的安全體系,通過實名、實人、實卡的認證可以有效的保障線上業務安全。

關於怎麼用的問題?電子社保卡已經提供了身份認證、移動支付等基本服務,承載了屬地服務和全國性服務。

在屬地服務層面,各個地方普遍開通了當地的社保線上查詢,人社業務的線上辦事。162個地市已經支持移動支付用卡。“粵省事”、“浙裏辦”等16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和更多的地市級政務服務平臺對接了電子社保卡。部分地市探索了電子社保卡的掃碼入園、掃碼借書、掃碼乘車,電子社保卡成為各地政務服務和智慧城市服務的重要載體。

在全國服務層面上,電子社保卡對接了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各項服務。這裡我同步介紹一下這個平臺目前的運行情況。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自去年9月開通以來,現在已經推出了9類22項服務,四個月的總訪問量超過5000萬人次。其中超過90%的訪問量來自於電子社保卡開放的各類渠道,群眾獲得民生服務的可及性大大增強。從相關業務訪問量來看,社保信息查詢、養老金測算、社保卡查詢這些服務是更受群眾關注,社保待遇資格認證也可以通過手機自助實現。此外,為了解決群眾痛點的問題,去年底我們新推出了社保關係轉移的網上申請服務,目前已經累計申請了近萬人,有效支撐了社保關係轉移的順利接續,減少了群眾跑腿,方便了參保人。今年,國家社會公共服務平臺還將推出更多的申辦類服務,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12月社保卡發行滿20週年,我們在去年四季度組織了社保卡惠民服務季活動,並且與十一家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簽署了社保卡創新應用服務合作協議,加強社保卡的線上線下服務建設,讓群眾知曉卡、會用卡,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推進社保卡工作,加大在就業服務、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服務、農民工服務等方面的應用,打通實體卡和電子卡的應用範圍,讓群眾根據其偏好和業務場景自由選用實體卡或電子卡,最大程度的方便群眾。謝謝。

盧愛紅: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附:

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20年1月)

一、就業

工作進展情況:2019年,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62%。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4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9萬人。一是就業優先政策落實完善。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從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措施。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的意見制定實施,進一步拓展了勞動者流動就業空間。開展就業政策落實服務落地專項行動,推動促進就業政策落實。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就業促進法執法檢查,推動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加力增效,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困難企業穩定崗位,全年向114.8萬戶企業穩崗返還551.7億元,惠及職工7289.5萬人。二是重點群體就業平穩有序。認真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新舉措,實施就業創業促進、基層成長、青年見習、就業啟航等計劃,組織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學習宣傳活動,選派3.1萬名“三支一扶”計劃人員。紮實推進去産能和處置“僵屍企業”職工分流安置、農民工轉移就業和返鄉創業、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等工作,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三是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紮實開展。針對不同群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19年全國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603萬人次,超額完成1500萬人次培訓任務。階段性放寬失業保險支持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全年累計向126.1萬人次發放補貼20億元。四是公共就業服務持續優化。簡化創業擔保貸款手續流程,推進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園區建設,舉辦就業創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10+N”專項活動有序開展,組織招聘會數萬場,免費服務超1億人次。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9個新職業的就業景氣報告、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全面實施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實施西部、東北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援助計劃,新建一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開展人力資源市場專項整治,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

下一步工作安排: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一是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發揮政策最大效應。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加快構建就業優先政策體系。二是加大穩企穩崗力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續實施一年。全面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吸納就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支持企業穩定現有就業崗位,積極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三是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積極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落實常住地失業登記制度,及時將失業人員納入就業創業服務和政策扶持範圍。穩妥做好去産能等結構調整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加強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四是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和技工院校基礎作用,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就業重點群體專項職業培訓行動計劃。五是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對重點群體創業扶持力度,強化創業服務功能。組織“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新認定一批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六是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開發全國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繼續開展“10+N”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二、社會保障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全民參保計劃紮實推進,民生保障安全網進一步織密扎牢。截至2019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67億人、2.05億人、2.55億人;全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5.82萬億元,總支出為5.41萬億元,年底基金累計結余6.85萬億元。社保卡持卡人數13.05億人,開通100多項持卡應用,電子社保卡簽發9092.5萬張。二是社保降費率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積極推進降費率、調費基,穩定徵繳方式,實現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實質性下降,全年降費4252億元。三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紮實推進,為加快推進全國統籌打下基礎。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的指導意見制定實施,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取得階段性成效。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到3.5%,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取得積極進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職業年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等紮實推進。四是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調整,10個省份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失業人員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全年為1430.4萬人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0億元。五是投資運營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9年底,已有22個省(區、市)簽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委託總金額達到10930億元。其中,19個省(區、市)已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合同金額2123億元,同比增加1350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實現穩步增長。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監管手段和效能不斷提升。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持續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繼續實施並完善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加大調劑力度,對基金收支困難省份給予更多支持。全面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加快推進全國統籌。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切實抓好降費率政策落實,密切跟蹤降費率政策落實情況。二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推進建築業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三是加強對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開展信息共享和大數據篩查比對,提升監管手段,強化基金監督管理。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全面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

三、人才隊伍建設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加快推進分系列職稱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中小學教師等12個系列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完善職業資格制度,印發註冊安全工程師等職業資格制度文件。加強高層次人才選拔培養,遴選414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等計劃工程項目紮實開展。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培養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14萬人次。開展新疆、西藏特培工作,共培養520名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二是技能人才發展取得新成效。我國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取得16金14銀5銅和17個優勝獎,再次位列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組織開展國家級技能大賽60項,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三區三州”職業技能大賽。組織開展第十四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制定修訂頒布143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推動技工院校納入統一招生平臺。三是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進一步規範。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陞制度試點工作順利完成。制定實施事業單位獎勵規定、人事管理回避規定、工作人員培訓規定等。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完成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加快推進職稱評審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職業資格制度,動態實施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開展第六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先進集體表彰工作。選拔新一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和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繼續實施博新計劃、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健全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編制發佈制度。二是加快技能人才發展。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建立推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健全評價標準體系。加強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勵,做好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工作。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提升技工學校辦學質量水平。積極籌辦和備戰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建立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和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三是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崗位結構動態調整機制,細化支持和鼓勵專技人員創業創新政策。

四、勞動關係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根治欠薪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多發高發的態勢得到明顯遏制。制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法制保障進一步加強。開展省級政府考核通報,對評為C級的省份進行約談。加強勞動仲裁、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實施“護薪”行動。開展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和冬季攻堅行動,集中整治突出問題。2019年,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查處工資類違法案件5.8萬件,為83.1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79.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3.1%、50.8%、50.4%。各級人社部門向社會公佈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3286件,其中拖欠工資案件2395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3135件。人社部公佈4批次280條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信息,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二是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規範和服務,推行集體協商,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開展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工作,指導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和發佈工資指導線。三是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效能提升。推廣使用“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優化服務流程,依法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進一步落實為農民工服務相關政策,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抓好根治欠薪工作。加強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貫徹,制定完善配套措施。紮實開展冬季攻堅行動,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加大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佈力度,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組織實施2019年度省級政府考核。二是加強勞動關係協調處理。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推動集體協商。健全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推進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能力。三是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繼續做好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積極穩妥開展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加強農民工工作的統籌協調。

五、人社扶貧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積極拓寬貧困勞動力就業門路,累計幫扶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就業1213萬人,比去年底增加225萬人。二是落實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和貧困老人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國597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9.99%,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全年為3808萬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42億元,2885.5萬貧困老人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三是加大技能扶貧工作力度。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新建技工院校或開設分校(教學點)10所,西藏技師學院開始招生。截至2019年底,全國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及貧困家庭子女參加補貼性培訓250.8萬人次。四是積極引導人才向貧困地區流動,開展“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單獨劃定“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考試合格標準,在援藏援疆援青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方面實施相應傾斜支持政策,實施專家服務脫貧攻堅專項行動計劃。在“三區三州”事業單位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獎勵。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全力推進就業扶貧。落實就業扶貧政策,開展精準服務,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增強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定性。二是持續推進技能扶貧。提高貧困地區職業培訓供給能力,深入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三是積極推進社保扶貧。落實為貧困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和發放待遇政策,研究制定社會保險助力減貧防貧的後續政策。四是加強人才人事扶貧。完善和落實針對貧困地區的職稱傾斜政策,做好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及部分職業資格考試單獨劃線工作,引導組織各類專家人才赴基層一線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

六、系統行風建設

工作進展情況:一是系列便民服務舉措陸續推出。率先出臺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涵蓋人社領域42個主項、178個子項,各地制定公佈本地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分三批取消125件次證明材料。在人事考試、社保領域18個事項中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530余萬人免證明材料報名參加了人事考試。社保卡批量制發壓縮至30個工作日以內,零星制發壓縮至5個工作日。組織開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活動,發佈22篇政策解讀,上線待遇測算模型。二是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加強。發佈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23項。積極推進金保工程二期建設,業務協同平臺完成部省對接,初步形成全國協同共享機制,“互聯網+人社”有序推進。12333電話諮詢服務量超過1億次,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統一的網上服務大廳和“掌上12333”移動應用上線運行,部分業務實現“一網通辦”、網上辦、移動辦。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探索建立嚴重失信“黑名單”聯合懲戒等制度。三是窗口人員服務能力普遍提升。出臺加強窗口單位經辦隊伍建設的意見。在全系統開展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持續推進“清、減、壓”。抓好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落實落地、動態調整,優化服務流程。持續推進“減證便民”。適時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推動人社領域各項政策“看得懂、算得清”。聚焦社保關係轉移接續、工傷認定、培訓補貼申領、社保卡制發等事項,壓縮辦事時限。二是大力推進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好用好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人社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廣應用電子社保卡,推進高頻事項“一網一門一次”辦理。三是加強窗口單位經辦隊伍能力建設。完善窗口單位制度規範,推行“綜合櫃員制”,健全“黑名單”和負面案例通報制度,建立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規範承諾制度。常態化開展業務技能練兵。繼續深入開展“人社服務標兵”主題宣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