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

2021-09-06 10:39 來源: 廣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對衝疫情影響、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的有力抓手,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入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鍛長板、補短板,優化環境提效能

近日,在廣西政務服務中心,通過整合專利、商標業務受理窗口,知識産權業務實現“一窗通辦”。這是我區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利民“微改革”,釋放知識産權機構改革綜合管理效能的又一寫照。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培育新動力。

今年以來,以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為目標,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推廣應用加快,實現網上辦理率達75.14%,99.73%的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62.57%的事項實現“一次不用跑”,41萬個事項實現“網上辦”,30萬個事項、541個高頻便民服務應用實現“指尖辦”。

數字政府對辦事流程的再造、優化,帶來政府職能的深刻改變。線下,改革多窗模式,實現一窗辦;改革多表模式,實現一表辦;改革屬地模式,實現異地辦……以“十改十辦”推進政務服務“簡易辦”改革,政府服務效能極大提升,全區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提速率達到74.95%。

“以前一個營業執照辦下來要經過好多部門、好多系統,要花幾天時間,現在實現了‘秒批’。”廣西漢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既要鍛長板,更要補短板、找差距。針對營商環境中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各部門緊扣市場需求,攻堅重點短板指標,提升企業全生命週期管理服務水平——

企業開辦“一日辦結”。實現“1套材料、6個事項、0.5個工作日、零成本”完成企業開辦,便利度居全國前列。

實現準入即準營。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在廣西自貿試驗區推動545項涉企許可事項“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

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廣西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建成,全區11個設區市先後開展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

獲得信貸更便捷。上半年全區信貸增速14.1%,位列西部第1、全國第5,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穩步增長。

跨境貿易更便利。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關檢融合系統申報率達100%,驗核監管證件從86種減至42種,無紙化申報率99.9%,推行船運物流“一站式服務”。

廣西優化營商環境三年大行動以來,政府服務與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政務服務質量效率持續提高,整體營商環境大幅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去年廣西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47.8%,在全國排名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2.2%,市場活力加速釋放。

降成本、增後勁,助企紓困渡難關

“沒想到貸款利率這麼低,操作這麼簡單,放款速度這麼快!”看到118萬元的銀行貸款到賬,全匯食品負責人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這家位於柳州市區的螺螄粉生産企業,前段時間急需一筆資金採購原材料,正當企業為融資問題犯愁時,建設銀行柳州分行及時伸出了“橄欖枝”。從為企業節省融資成本角度出發,銀行向企業介紹了“桂惠貸”政策,並通過線上貸款+“桂惠貸”政策結合運用,快速為企業發放118萬元線上貸款,貸款利率直降3個百分點。

為破局“融資難、融資貴”,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量增、面擴、價降、提質,我區加強財政金融産業聯動,推出“桂惠貸”準政策性産品,每年籌集財政資金40億元,撬動優惠利率貸款2000億元。

政策落地有聲、見功見效,有效引導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區金融機構累計投放“桂惠貸”1416.59億元,其中投向工業37%、投向民營企業70%、投向中小微企業90%;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27%,帶動1—5月全區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4.87%,為歷史最低水平。

為加快推動經濟復蘇,保障市場主體平穩運轉,增強市場活力和投資者信心,自治區各部門多措並舉協同發力,通過更多改革手段,改善市場環境,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共渡難關。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前5月累計新增減稅降費64.57億元;全面推廣差異化收費降低高速公路出行成本。

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以信換貸”提速擴面,上半年“銀稅互動”發放貸款653.29億元,同比增長44.92%,惠及4萬多戶中小企業。

優化生産要素供給。將工業、商業管道燃氣銷售價格分別控制在3.8元/立方米、4.1元/立方米以內;上半年簽約市場化交易電量634.98億千瓦時,預計降低用戶購電成本49.81億元,用戶平均購電成本降幅7.84分/千瓦時。

優結構、提效益,深化改革增活力

7月,在西江集團旗下華遠金屬化工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們在生産線上有序作業。繁忙場景的背後,是技術革新帶來的新變化:揚塵減少,廢水可循環使用,産能迅速提升,利潤額噌噌往上走。

作為建設完整銻産業鏈的有色金屬化工企業,該公司不斷創新冶銻工藝,針對廣西脆硫鉛銻礦資源研發了富氧測吹有柱熔煉。“通過料柱來保持溶體熱量的平衡,通過富氧來提高煙氣的濃度和強化冶煉,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華遠公司總經理龐洲説。

冶銻工藝革新極大提升了企業生産效能,節能和減排的同時,還處理了資源品質的瑕疵,衍生出優質的銻金屬全能産業鏈。上半年,該公司經營業績超預期,營業總收入1.15億元,同比增長746%;凈利潤同比增長1403%,創歷史新高。

創新驅動成為我區國有企業規模擴大、效益提升的重要動力源。自治區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區繼續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通過優化佈局結構,引導企業做精做優做強主營業務,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引導企業追求卓越績效,提升品牌影響等,國有企業發展新動能進一步增強。

從經營指標來看,上半年我區國資國企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勞動生産總值(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等主要指標均保持兩位數以上高位增長,並提前一個月超額完成上半年“雙過半”目標任務。

近日,廣西海嘉食品科技公司在收到139萬元的出口退稅款後,立即著手研發新的蠶蛹深加工食品,拓寬國內銷售渠道,以彌補疫情造成的出口業務損失。

主動靠前服務好民營企業。河池市稅務部門推出“退稅優先辦、困難減免加速辦”等多項惠企措施,進一步暢通稅企溝通,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今年以來,聚焦政策落實和環境優化,我區從財稅支持、信貸投放、法律服務等多方面綜合發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數據顯示,2021年我區民營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突破10億元,首次出現營業收入突破500億元企業,呈現入圍門檻持續提升、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營利能力止跌回升、企業創新不斷強化、海外僱員逆勢增長的良好態勢。(記者 周紅梅 趙超 吳家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