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外貿新優勢
服務外包業獲“真金白銀”支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27 13:31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字體: 打印本頁

    

    11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今天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題討論加快推進服務外包産業議題,就不能只重復過去的一些‘含含糊糊’的政策,必須要有新拓展、新舉措!”

    在政策實惠上,總理強調,“思想要再解放一點,步子再快一點,要多給一些‘真金白銀’。”具體而言,對一些已經成熟的試點經驗,要及時複製推廣:企業優惠的條件要拓展,試點城市也要進一步擴大,讓服務外包産業佈局更加協調完整,帶動更多地區轉型升級。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服務貿易目前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也正快速邁向服務經濟時代,服務外包産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將形成有效吸納就業,促進大眾創業的格局,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新動力。

    向軟體、金融等高端領域拓展

    自2006年商務部提出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以來,近些年我國服務外包産業增長態勢明顯。

    李克強指出,服務外包産業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對外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産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服務外包産業(離岸+在岸)總規模已接近1.7萬億元人民幣,佔國民生産總值比重的2.97%,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約0.8個百分點。

    白明表示,服務外貿産業的發展將改變我國以往單純依靠貨物貿易的現狀。目前中國已成為貨物貿易發展大國,未來貨物貿易進一步增長的空間相對有限,服務貿易儘管相對起步較晚,但也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其中服務外包産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新動力。

    此外,服務外包産業對吸納就業的作用明顯。截至2013年底,中國服務外包産業累計吸納從業人員近536.1萬人,間接帶動近1780萬人就業,其中2013年新增就業106.5萬人,佔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8.1%。從就業人員結構來看,中國服務外包行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從業人員佔比約2/3。

    白明認為,由於服務外包産業多與開發軟體、研發技術等方面相關,所以能夠更多地解決大學生就業。如果將服務外包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結合起來,將起到雙向促進作用。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大力發展軟體和信息技術、研發、金融、政府服務等領域的服務外包,推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為大學生等就業創造更多機會。支持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購買非核心業務的專業服務。政府部門也要拓寬購買服務領域。

    對此,總理特別強調,政府部門也要不斷拓寬“購買服務”的領域,只要不涉及、不影響國家安全,都可以將能夠外包的業務委託給專業服務企業。

    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儘管服務外包産業發展勢頭強勁,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商務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任鴻斌曾表示,中國服務外包貿易政策與産業政策協調有待加強,在岸服務外包和本土發包業務發展嚴重滯後,服務外包龍頭企業國際競爭力亟需提升,服務外包市場環境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針對上述問題,白明表示,中國服務外包産業只有競爭力與性價比強于其他國家,才能獲取更大發展,需要發展一批規模化的企業,形成品牌競爭優勢,將品牌作為産品與服務推向國際市場的載體,使服務外包産業成為外貿增長新亮點,促進打造中國外貿競爭新優勢。

    對此,會議也要求,要支持服務外包企業開展知識、業務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項目,開拓新市場、新業務和營銷網絡,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外包産業平臺。要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培育一批創新和競爭能力強、集成服務水平高的龍頭企業,扶持一批“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

    李克強表示,對一些已經成熟的試點經驗,要及時複製推廣。

    在具體優惠舉措上,會議明確,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增加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數量,相應擴大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其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部分實行稅前扣除的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範圍。試行國際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政策。

    “金融業不僅要為服務外包産業發展提供融資便利,金融業本身也要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參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李克強對此予以肯定。他説,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服務外包涉及的産業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拓展。“以前我們覺得,‘服務外包’就是電話服務、國際通信服務,現在很多新的技術研發行業,也都成了服務外包的重要參與者。我們今天制定政策,要為未來的創新留下足夠空間。”(記者 周程程)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