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寧夏:以“互聯網+”為引領 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

2017-03-13 09:24 來源: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互聯網+”為引領  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寧夏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放管服”一系列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來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以“互聯網+”為引領,推動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取得顯著成效,受到企業和群眾的歡迎。

一、統籌佈局,加快構築智慧寧夏

搶抓國家“多規合一”省級試點的機遇,圍繞“把寧夏作為一個城市規劃建設”,加快建設智慧寧夏。一是堅持一體規劃。以“雲惠寧夏”為統領,聚焦“政務民生信息化、信息經濟發展、網上絲綢之路”三個方向,出臺了《寧夏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推進基礎網絡覆蓋、信息資源整合、雲應用服務、産業融合發展,全區一盤棋建設。得到中央網信辦等部委的好評。二是緊扣國家戰略。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阿網上絲綢之路,深化中阿跨境電商、科技轉移等領域信息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順應雲計算、大數據發展趨勢,建設中衛西部雲基地和銀川大數據中心,構建面向全國、服務中阿的雲計算基地。三是創新驅動模式。建立全區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産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自治區主席為總召集人,適時協調解決信息化領域重大問題。成立自治區信息化建設辦公室(正廳級),統籌推進智慧寧夏。引入市場化機制,採用PPP+資本市場和産業基金引導等方式,快速搭建了覆蓋全區的基礎網絡、信息平臺和重點應用。

二、厚植基礎,加快推動政務民生信息化

針對互聯互通難、信息共享難、業務協同難三大難題,強化信息資源整合,按照“3+X”(“一網一庫一平臺”+“8+N”朵雲)架構,推動民生雲應用。一是搭建一網。整合各部門業務專網和各地城域網,建設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6800家機關事業單位和村(社區)已接入,打通了網絡“最後一公里”,實現了自治區至村五級全覆蓋。二是構建一庫。匯聚各方數據,加快建設全區統一的人口、法人、地理空間、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共享庫和政務大數據服務平臺,奠定了政務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務基礎。三是建立一平臺。整合傳統的機房、服務器等資源,建成了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公共雲平臺,部署了60家單位的135個雲應用系統,實現全區政務應用和數據資源的大集中。四是建設“8+N”朵雲。政務、社保、衛生、旅遊、教育、民政、商務、政法“八朵雲”全部建成,開展應用;住建、扶貧、環保等N朵雲啟動建設,夯實了智慧城市基礎,提升了城市管理、公共服務水平。其中,“智慧銀川”建設獲得李克強總理肯定。

三、升級服務,加快打造利企便民新模式

加速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一體新模式。一是一網通辦。依託全區網絡平臺,實現自治區、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系統“五級貫通”,構建了網上辦事大廳、手機終端、微信關注和政務大廳窗口“四位一體”申辦模式,實現了由“群眾跑”向“幹部跑”,再向“數據跑”的“三級跳躍”,“進一張網、辦一攬子事”。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黨群服務中心時對這一做法給予了肯定。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在反饋意見時,對於“五級貫通”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二是一標規範。貫國標、推地標、嚴審批,統一服務標準,以“硬杠杠”規範“軟服務”。擦亮“國家級標準化試點單位”的“金字招牌”,深化拓展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成果,推進全區政務服務標準一體化建設。促進服務規範升級,制定了運行管理、窗口服務、基礎設施建設3個寧夏地方標準,國家質檢總局已備案。統一規範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整合歸類為27項。創新開展編碼管理,統一賦碼四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事項“身份證”管理。三是一窗辦事。自治區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市、縣(區)政務大廳建設的通知》,90%的市、縣政務大廳擴容提標,實現了服務功能提升。其中,銀川市設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局,原有26個部門承擔的658項服務事項全部集中辦理,69枚公章永久封存,實現了“一局一章管審批”,創造了“銀川模式”,9個市、縣正在複製推廣。四是一站服務。推行“王”字型審批(自治區、市、縣橫向同級並聯審批,即“三橫”;縱向跨層級聯審聯辦,即“一豎”),制定了建設項目“多規合一”並聯審批和聯審聯辦辦法優化了審批流程,自治區本級審批時限壓縮到49個工作日。推進服務下沉積極探索“縣證鄉制”,《生育服務證》《老年人優待證》等5個證件由縣級制(發)證下放到鄉鎮制(發)證,個別地區下放到社區,實現了群眾就近就地辦事。推進“五證合一”,優化營商環境,新註冊企業17.3萬家,新增就業7.8萬人。民間投資逆勢而上,1至10月,全區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7.6%,佔投資比重的55.9%。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這次會議精神,虛心學習兄弟省區的好經驗、好做法,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營造“雙創”環境,聚集轉型升級新動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