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核心是:平等、公平

2019-10-10 14:47 來源: 紅星新聞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

據了解,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此類條例。重點是“確立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範”。其中“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也被外界熱切關注。有專家向紅星新聞表示,“平等、公平”也是該條例體現的核心。

“條例準備時間並不是很長,但在這麼短時間內能夠出臺這麼完善的、考慮到市場主體方方面面的一個條例,制定過程本身就能體現政府對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總體態度,和服務市場主體的一個精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馬曉白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條例對有關營商環境的整體工作及範圍作出了清晰界定。

“從政府文件上升到國家法規,這種做法就有利於政策在全國規範執行。同時條例中提出對責任追究,要依法追責,也為下一步落實提供法規層面依據。”馬曉白説。

多輪討論最終出爐

解決一碗水端平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是今年立法計劃的關鍵詞之一。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佈《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首次提出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並明確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共同起草。7月14日,有關部門就《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為了條例建設,內部召開了多輪討論,又召開了專家認證會,又徵求了各個部委及全社會的意見,最終才定下的稿子,整個考慮是非常全面的。”馬曉白表示。

10月8日該條例草案的通過,意味著將近年來“放管服”改革中的有效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包括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對新興産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平等享受國家支持政策等。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條例》草案中提到更大力度放權、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國家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

“條例的亮點就是強調了公平競爭,”經濟學家常修澤對紅星新聞表示,《條例》草案中歸納了“兩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是整個營商環境的靈魂。”

馬曉白對此也認同。她表示“能夠兼顧對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對待”也是本條例最大亮點。

常修澤認為,《條例》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指出此前在真正市場環境中産權保護做得不到位、對國有和民營難以一碗水端平,這些都是長期困擾市場主體的痛點、難點,迫切需要通過法治化手段予以解決。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則向紅星新聞表示,此次條例出臺,不僅深入發展“放管服”,更明確規範了政府在其中處於怎樣的角色,這為未來發展也帶來更多空間。

白明認為,過去營商環境的痛點是法制法規、透明度、政府服務都有不到位,但此次條例草案中,就突出政務公開透明,提到“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白明還提到保護市場主體這點。《條例》草案中也加強了對市場主體的保護力度,指出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和企業經營者人身財産安全,嚴禁違反法定權限、程序對市場主體和經營者個人的財産實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讓投資者有定心丸。”

《條例》草案還強調了對新興産業較為寬容的舉措,提到“對新興産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

我國營商環境已有顯著提高

“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不是像原來怎麼把它管死,而是更多適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市場創新的趨勢,政府的規則也在變動。”今年9月召開的“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解讀會”上, 紅星新聞記者也向一些專家了解到關於營商環境的探討。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認為,全世界貿易走到了十字路口,也是因為企業的經營環境,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又出現了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業態,這時候政府要麼用老的方式管,要麼政府的監管政策也得創新。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政府確實是按照現在的市場規律推出新的監管方式,適應新業態、新模式,讓我們的經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更便捷,在這方面特別是政府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監管,大大的提高了效率,這也是營商環境改變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世界銀行發佈《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已從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提升32位,首次進入世界前50,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發佈以來的中國最好名次。

“中國的營商環境,特別是最近兩三年在全世界有比較大的提高。”王健表示,世界銀行有它的指標體系,中國在這方面改進得比較明顯,特別是像政策的制定、外商投資法,以及中國本身原來對貨物、人員流動、資金各方面的法規環境都有些改進,包括地方政府對外商投資企業、中國民營企業、新興企業的各種政策對待方面也有很大的改進。

企業關注政策落地

有好的政策保駕護航,能否做到真正落地則是企業更為關注的。

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此前接受採訪時也談到,現在的營商環境可以改進的地方很多,比如辦人才居留的簽證手續還可以簡化、以及審批怎樣更進一步簡化;負面清單能不能短些更短些,甚至到零。還有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王輝耀認為未來可以朝這些方向努力。

王輝耀還提到了招商引資的問題。即便對於發達國家來説,吸引外資永遠是非常重要的,招商引資永遠不過時,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優化營商環境能夠吸引更多資本人才技術。

德勤中國創新主管合夥人劉明華對“營商環境優化”深有體會。去年底她主導在上海浦東陸家嘴成立了德勤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整個公司註冊的過程中非常順利。她認為,對於跨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特別在現在創新和高科技的情況下,大家非常關注的是知識産權的保護,法制環境的建設,期待有更好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出臺。

白明認為,過去發展是靠要素驅動,現在更多也要靠制度,這塊是我們的短板。制度帶來的活力對於外商來説也可以變成吸引力。

“民營企業更看重公平性,透明度。此次條例出爐就是強調,機會公平,遊戲規則公平。”

白明還指出,雖然過去各地也在改善營商環境,但《條例》出臺就相當於國家給出一個“規定動作”,未來各地再結合自身特點搞“自審動作”,這樣比較容易落地。(記者 王田 趙倩)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