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2019-10-26 07:1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財政部和京滬有關負責人介紹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情況——
我國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日前,世界銀行公佈了《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全球第31位,較去年提升15位。10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例行吹風會,由財政部和北京市、上海市有關負責人圍繞“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介紹相關情況。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今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及參評城市政府,積極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取得了豐碩的改革成果;目前已經著手研究和啟動下一輪的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

改革力度更大、精準度更高、節奏更快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做好‘六穩’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余蔚平説,事實證明,中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政策成效經得起市場主體和國際社會的檢驗。

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佈了《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成功實現高位提升,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並連續兩年被世行評選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個經濟體之一。

余蔚平表示,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和短板弱項,瞄準國際一流水平,推出了大量務實有效的改革舉措,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力度更大、精準度更高、節奏更快。余蔚平介紹,我國對標國際先進、對接國際通行規則,于年初制定專項改革任務臺賬,明確改革目標、責任部門、時間節點,完成了百餘項改革舉措,在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保護中小投資者監管制度等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競爭力。

“特別是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基礎上,北京和上海兩市作為我國的樣本城市,以參與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評估為契機,敢於啃改革的‘硬骨頭’、敢於蹚改革的‘深水區’,在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力、跨境貿易、開辦企業、登記財産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為全國的‘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樹立了標桿,為國內其他地區提供了大量可學習、可複製的寶貴經驗。”余蔚平説。

北京市副市長王紅介紹,據世行報告顯示,兩年來北京大力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共有88項改革被世行採納。其中,在剛剛發佈的2020版報告中,採納35項,得分為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礎上,今年又提高了4.6分,超過部分歐盟國家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水平。

“上海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政府流程再造為抓手、以增強企業獲得感為標準,充分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在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試作用,借鑒國際經驗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説。

營商環境由企業用腳投票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會用腳來投票。”余蔚平強調。無論從全國還是北京、上海兩地情況看,營商環境的改善從企業的感受和行動中充分顯現。

余蔚平用兩組數據進行説明:一是營商環境改善持續激發了創業創新的熱情,今年1月至9月,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數量達到了1766.4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是6.47萬戶,同比增長達到了13.1%。二是讓利於企業,實實在在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今年前8個月,減稅降費規模超過了1.5萬億元。

“中國近年來在‘證照分離’改革、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放寬外資行業準入限制、推行公平競爭規則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這些已經遠遠超出了《全球營商環境評估報告》所評估的範圍。因此,我們對中國營商環境的國際競爭力充滿了信心。”余蔚平説。

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了高質量發展,大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王紅以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例説明問題:2017年日均設立98家,2018年日均設立200家,今年日均設立25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2.5萬家,實現了翻番。“可見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王紅強調。

據悉,兩年來,北京市積極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出一批創新性強、影響力大的突破性改革措施。先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版和2.0版系列政策149項,改革措施達191項。比如,開辦企業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務”,實現“一窗辦理,一次填報”,企業可一次性領取營業執照、公章、發票等。

2017年以來,上海已經實施了兩輪營商環境的對標改革。“應該説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經過兩輪營商環境對標改革,我們深刻體會到少花錢、不花錢,優化制度性和體制性等一些軟環境,讓市場主體不斷地主動增加投入,帶動就業,這比政府直接幹更穩定、更有效。”陳寅説。

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上海通過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給企業吃了定心丸。今年1月份至9月份,上海新設外資企業項目、合同利用外資、實到外資分別增長40.2%、8.9%和13%。企業活力在增強,新的市場主體不斷涌現,今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設企業1429戶,增長7.4%,截至三季度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增就業崗位目標。

“上海營商環境的改革,堅持以市場評價作為第一評價,以企業感受作為第一感受,著力解決制約市場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為上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勁動力。”陳寅説。

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法治化營商環境

我國已經連續兩年被世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這其中有什麼成功經驗?

對此,余蔚平總結,首先是有的放矢,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提高政策舉措的精準度;其次是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形成改革合力;再次是加大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

“這兩年來,我們逐項梳理失分點和市場主體關切,結合國際最佳實際和我國‘放管服’改革的總體要求,有針對性地出臺具體改革舉措,並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開展專項督查、確保全面落地。”余蔚平説。

世界銀行主張全流程改革,為企業提供集約型的便利化服務。余蔚平介紹,我國推動相關指標的不同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打破政策樊籬,打通數據壁壘,相關流程應並盡並、應減盡減,按為企業群眾辦好“一件事”的理念,再造流程。

在營商環境改革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國如何對標國際先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針對記者提問,余蔚平表示,財政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和參評城市政府著手研究和啟動下一輪的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工作。

余蔚平介紹,下一階段,將做好兩大方面工作:一是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便利化改革,按照“一窗、一門、一網”的要求,進一步壓縮涉企事項的辦理流程、耗時及費用。“比如,在開辦企業方面,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參評城市全面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將社保登記、公積金賬戶設立辦理等整合納入‘一網通辦’平臺。”余蔚平説。

二是大力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今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結合審判實踐,針對辦理破産、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等領域存在的制度性短板,已經出臺多項司法解釋,進一步提升債權人以及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話語權。近期,國務院專門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這是在國家層面首次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的行政條例,進一步加強了營商環境工作的頂層設計。

“我們還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相關改革要求,配合做好相關工作,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余蔚平表示。(記者 曾金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