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前沿科技為健康中國助力

2017-10-22 16:0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讓更多前沿科技為健康中國助力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楊紹功

“看到報告裏‘健康中國’四個字,我特別激動。十餘年基因研究,我的願望就是破解人類病理‘密碼’,就是為了實現健康中國。”十九大代表、華大基因研究院黨委書記杜玉濤説,隨著我國基礎研究走向世界前沿,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將為健康中國助力。

經過長時期的技術鋪墊、研究論證,在醫療等重大民生領域,一系列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落地應用,轉化為百姓福利。“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表述引發不少科技領域代表熱議。

“如果説10年前基因科技還在概念階段,現在已經走入尋常百姓。”杜玉濤説,以基因組學研究為例,我國已由跟隨轉變為超越、引領。得益於核心技術的突破,無創産前篩查成本大幅下降,在深圳可以實現免費服務,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也在大面積推行。她説,位於深圳的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樣本量位居世界前列,越來越多的基因科技轉化應用,防控出生缺陷。

近年來,急需藥、罕見藥等藥品的創新、研製、上市步伐加快,醫療器械質量明顯提升,手術機器人投入臨床……科技滲透到醫療方方面面,促進國民健康。

醫療是保障健康的重要內容,卻不是唯一內容。良好的心理狀態、科學的生活方式、完善的服務保障都是健康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大健康的範疇中,科技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根小麥穗,三包麥粒。會議期間,十九大代表、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的一個特殊“行李”引人注目。他告訴記者,這三根大小不同的麥穗分別代表種業的過去、今天、未來。最高最壯的是正在培養的新品種,不僅畝産有望超過800公斤,品質也更加健康。

報告中“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的表述令他印象深刻。“種業科技正向營養、安全等領域擴展。營養膳食、種植安全、病蟲害防護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加速投入應用,服務老百姓的餐桌。”茹振鋼説。

在很多代表看來,健康中國不僅要靠傳統的醫療衛生體系“治已病”,還要求教育、環保、養老等領域協同聯動“治未病”。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健全養老保障是健康中國繼續破題的領域,需更多科技力量注入。

把測量儀器連上app,老人的血壓、血糖等指標可以隨時推送給家庭醫生,並得到專業營養治療反饋,實現在家就醫保健。十九大代表、江蘇省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説,作為物聯網應用的先發區域,無錫已經有近5000戶居民試用這類系統,物聯網與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相結合,正推動醫療和養老方式的變革。

“科技創新是促進健康事業和健康産業良性發展的根本保證,要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優先發展。”杜玉濤説。

代表們建議加快構建民生需求導向的科技研發體系,將更多優勢資源聚集到重點領域,加快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廣。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