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科學論斷

2017-10-27 07:2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科學論斷
胡鞍鋼 王洪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沒有改變我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從黨的十八大“三個沒有變”到黨的十九大提出“一個變與兩個沒有變”,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有新特徵。這裡的變與沒有變,是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科學論斷,集中體現了黨中央牢牢把握國情特徵、妥善應對深刻複雜變化的大局觀,展現出我們黨始終帶有強烈責任擔當,又始終保持頭腦冷靜、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重大變化,具體體現在十個方面:由不發達狀態逐步轉變走向中等發達;全體人民發展能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持續下降,最終消除貧困人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貧困到溫飽,從小康水平到小康社會,再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傳統農業國轉變到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逐步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佔主導的世界最大工業國;區域發展差距由擴大到逐步縮小;由文盲半文盲佔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後,逐步轉變為世界教育大國與科技創新之國;由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差距持續擴大,開始轉向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了更高的基礎。

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今天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還沒有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因為,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産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社會服務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文化生産能力、生態生産能力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13億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表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是要進一步擺脫不發達因素,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才能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沒有改變我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這是因為,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仍排名第九十位左右;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人類發展指數在18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九十位;我國勞動生産率仍與美國有相當大的差距;由於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佔有量少、生態基礎薄弱等基本國情,發展的硬約束條件沒有變;我們也正在面臨一些新的重大挑戰,如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能源供給約束等。這也意味著我國不僅要加快追趕發達國家,而且還要超越發達國家現代化模式,在更高、更新、更綠的起點上創新現代化道路。

總之,“一個變與兩個沒有變”是中國從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轉變的國情基礎。正是因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中國將轉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促進實現全面現代化;正因為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的發展才可以為世界提供巨大機遇,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將實現持續提升;也正因為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必須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積極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南北公平發展、平衡發展,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道路。只有世界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了,中國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只有世界發展中國家繁榮了,中國才能得到更大的繁榮;只有世界發展中國家富裕了,中國才能得到更大的富裕。

(作者分別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