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經濟貿易>> 産業經濟
 
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4.8%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2日   來源:人民日報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6.8萬戶農村住戶的抽樣調查結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32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專家預計,農民收入有望保持平穩增長,但受糧食穩定增産難度加大、農資價格高位運行、農産品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等因素影響,農民增收基礎仍很薄弱。

    農村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農民收入增長呈現新特點

    與往年相比,今年農民收入增長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出售農産品現金收入大量增加。前三季度農民出售農産品的收入人均1429元,同比增長19.8%。這是農業穩定發展的結果,也與農産品價格合理回歸有關。

    ——工資性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人均1139元,同比增長20.2%。工資性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務工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所致,前三季度農民務工收入人均1013元,同比增長21.0%。

    ——家庭經營二、三産業收入保持平穩增長,農村産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農民家庭二、三産業生産經營收入人均458元,同比增長11.7%。

    ——財産性和轉移性收入繼續增加。農民的財産性收入人均84元,同比增長21.5%;轉移性收入人均172元,同比增長21.2%。這説明農民從政策扶持中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與農民現金收入增長較快相對應,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6年的43.02%,表明我國農村總體上進入小康區間,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農民購買非食品類耐用消費品的能力不斷增強,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四要素合力促增收,新型農村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農民增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下發了4個1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有力地支撐了農民收入增長。2007年中央財政各項農業補貼已經達到526億元。取消農業稅、特産稅、牧業稅和屠宰稅,比稅改前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200億元。同時,中央財政實際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逐年增加,今年達到了3917億元,同比增長15.3%。

    二是得益於現代農業的加快推進。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提高農業的區域化、優質化和組織化水平,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2006年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優質率分別達到69.1%、55.2%、42%、65.7%,農産品競爭力不斷提高。

    三是得益於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近年來,在種養業發展的同時,鄉鎮企業穩定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加快發展。2006年,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47億人。

    四是得益於農民外出務工數量的不斷增加。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外出務工的政策,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待遇低、子女上學難等突出問題。2006年,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增加到1.19億人,比上年增長了6.3%。

    統籌城鄉發展,破解農民增收難題

    儘管如此,但專家表示,農民增收基礎還比較薄弱,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糧食穩定增産的難度較大。雖然今年糧食有望穩定發展,但當前的糧食增産仍屬於恢復性質,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尚未根本提高,耕地仍在減少,水資源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仍然突出,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難度依然不小。

    ——農資價格高位運行。今年1—6月,主要化肥品種價格繼續在高位運行,農用柴油為每噸5464元,同比上漲9.63%,其他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也有明顯上升。農資價格長期高位運行使農業生産成本增加,不利於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就業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部分外出務工農民的素質和技能還不完全適應二、三産業發展的需要,就業不充分、收入不穩定,工資性收入對增收的拉動作用將受到影響。

    ——農産品價格持續上升空間有限。受生産發展、供求關係的影響,農産品價格不可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上升,最終會穩定在合理水平上。

    專家指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因此,面對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必須加快統籌城鄉發展。要從促進農業生産全面發展、建立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的價格合理上升機制、促進農民就業、完善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逐步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記者 馮華) 

統計局:1-9月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675元

    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66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其中,城鎮國有經濟單位17819元,增長20.8%;城鎮集體經濟單位9996元,增長18.0%;城鎮其他經濟類型單位16145元,增長15.6%。

我國政府採取系列針對性的措施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2007年10月22日10時,勞動保障部通報三季度勞動保障工作和勞動力市場供求情況。

    [尹成基]中國政府對低收入階層的分配問題非常關注,而且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比方説根據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待遇差距問題,政府已經採取並且將進一步採取措施來進行解決。我們已經連續三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的待遇,中央決定還將再連續調整三年;對在職職工當中收入比較低的部分群體反映比較突出的包括農民工工資的問題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有效、最具有強制性的就是最低工資標準制度的頒布,各地都要建立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對於企業在職的職工,以最低的月收入和最低的小時工資作出規定,根據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增長狀況要對最低工作標準進行調整,像今年有21個省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了調整。

國家採取四項措施促進企業提高普通職工工資水平

    企業工資分配事關勞動者切身利益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勞動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17日在中國政府網進行網談時指出,國家採取四項措施促進企業提高普通職工工資水平。

    邱小平説,當前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不能直接確定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和增幅,而是主要通過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規範、引導、調節和監督。

我國最低工資制度不斷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大幅提高

    最低工資制度是政府調節企業工資分配,保障勞動者特別是低收入勞動者取得合理勞動報酬的重要手段。最近幾年,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精神,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促進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不斷提高。

經濟述評:就業收入和消費增加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改善民生、擴大就業的政策帶動了居民收入增加。過去四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2%和6.2%。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長、效益提高,就業增加,工資水平提升,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快速增長。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2%,增幅高於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實際增長13.3%,增速高於上年同期1.4個百分點。

我國職工工資連續4年呈兩位數增長 年均增13.5%

資料圖片:2006年一季度我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增長15%

    我國職工工資近年來呈快速增長態勢。2002年,全國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13161億元,到2006年達到23439億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年均遞增13.5%,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年均10.3%的增速高出3.2個百分點。2002年,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2422元,到2006年達到21001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年均遞增12%,而同期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為9.2%,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工實際工資收入水平增長最快的時期。這是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中國勞動學會“深化企業薪酬制度改革”論壇上獲悉的。

 
 
 相關鏈結
· 統計局公佈2007年9月西部地區10項主要經濟指標
· 統計局公佈9月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圖及預警信號圖
· 統計局公佈三季度全國主要農産品生産價格指數
· 統計局廢止部分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 國家統計局關於廢止部分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決定(統計局令第12號)
· 統計局:前三季度全國建築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2.7%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