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高風、劉雲伶)“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全國人大代表黃鳴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主要是沒有形成全民共識。”
黃鳴代表認為,我國能源消耗嚴重有其歷史原因,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企業引進了大量的生産設備和生産線,但是鋻於當時經濟能力,在環保投資上一般都很低的。這些設備一用幾十年,越往後能耗越高,污染越重。
“國有企業在節能、環保、發展循環經濟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容推卸的責任。企業既要重視當前發展,更要注重長遠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李名岷代表説。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現在工業生産當中的許多節能降耗工作,地方政府、企業主都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黃鳴代表舉例説,目前有很多全透明建築都是“玻璃盒”,但從節能的角度講也都是耗能大戶。
“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消費模式和生産方式同等重要!”全國人大代表王雅安説,浪費現象如過度用電、濫用空調或暖氣社會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對這樣的社會現象,一些節約行為甚至被看作守舊、小氣。這些現象都反映出我們沒有建立起節約、環保、文明的消費模式。
為此,王雅安代表建議,在全社會建立科學合理的消費模式。首先從政府機關做起,給全社會做出表率。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特別要加強對學生、年輕人的教育,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風氣,使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黃鳴代表也高度關注節能意識的“全民普及”。他説:“現在有個電視節目叫《百家講壇》,要是能有個《節約講壇》多好,從文化角度來宣講節能降耗。節能降耗的教育,不僅僅是針對老百姓,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掌握著社會資源、社會發展方向、經營大權,掌握著建築選擇權的部門和領導,他們不僅要學習,還必須強制性地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