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陜 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陜西日報

    以做大做強文化産業為突破,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抓住法門寺文化景區新建項目開放、華山景區提升改造、黃帝陵文化園區建設和陜南三大自然景區初具規模的機遇,進一步加大推介力度,努力鞏固境外旅遊,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力爭旅遊總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以曲江新區為重點,加強文化産業示範區和示範基地建設。成立文化産業投資公司,加大文化資源市場化運作力度。開發建設西安文藝路演藝一條街,打造特色文化産品展示平臺。運用現代理念和手段,積極開發陜西文化內涵與時代特色相統一的影視、動漫遊戲、網絡出版和文化博覽産品,力爭更多精品力作問世,實現文化産業發展新突破。鼓勵各市策劃組織各種形式的展會,鼓勵有條件的縣辦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會,吸引更多展會在我省舉辦,帶動會展經濟持續增長。重點辦好第三屆歐亞經濟論壇及中亞博覽會,繼續辦好西洽會和農高會,加快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址建設和各項籌備工作進度。抓住國家批准設立西安保稅物流中心的機遇,進一步完善全省物流業和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劃,加快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産業園和寶雞陳倉物流園區,年內建成西安集裝箱鐵路中心站,帶動運輸、倉儲、包裝、銷售一體化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繼續推進浐灞金融商務區建設,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來陜設立總分支機構,進一步健全地方金融體系,使金融業儘快成為我省的重要産業。

    繼續按照産業發展集群化、集群發展園區化的思路,提升園區功能和産業集中度。認真落實有關扶持政策,支持西安高新區加快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推動楊淩示範區在研究一流成果上下功夫、加快産業發展上求突破、加大示範推廣上見成效。鼓勵和支持寶雞高新區、西安經開區二次創業。加快建設閻良航空基地、民用航天基地和兵器工業基地,引導省級開發區和其他工業園區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體制機制,健全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聚集生産要素的作用。積極鼓勵大企業、大集團進入園區發展,加快培育20個産業集群,力爭將航空、汽車、輸變電設備、石化和煤及煤化工5個集群建成國內一流的産業集群。今年銷售收入過十億元的企業達到60個、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0個。

    加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力度,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統籌兼顧,抓住關鍵,集中力量支持重點板塊,促進三大區域協調發展。

    以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規劃為契機,支持關中率先發展。儘快啟動關中城際鐵路網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鎮道路體系,形成航空、鐵路、公路有機結合的交通網絡,提高通達能力。加快建設關中城市群,充分發揮西安的龍頭作用,支持咸陽灃渭、涇渭新區建設,加快西鹹一體化進程,支持寶雞繼續擴大城市規模,爭取銅川列入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支持渭南向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支持楊淩進一步改善基礎條件。搞好大中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繼續推進“一線兩帶”建設,以科技園區為載體,壯大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以奶業、設施蔬菜為重點的強勢農業,構築關中率先發展新優勢。

    以加快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重點,繼續推動陜北跨越發展。根據國家能源戰略和我省産業佈局,依託重點工業園區,做大做強煤炭、電力、油氣和化工四大産業,抓緊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紅色旅遊,優化産業結構。支持榆林、延安適度拉大主城區骨架,完善以水資源為基礎的配套功能,加快小城市和重點鎮建設,發展綜合交通體系,提高城鎮化水平。落實促進榆林跨越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延安建設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的大項目。加強陜北環境容量研究,搞好生態環境建設,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進一步提升陜南與周邊經濟區的融合度。加快陜南地區鐵路、機場、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鄉村公路建設,加強陜南與關中、成渝和江漢地區的經濟聯絡。省財政繼續安排2.5億元專項資金,充分利用漢丹江流域28個縣全部納入國家南水北調生態補償專項轉移支付範圍的有利條件,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支持陜南搞好城鎮化建設、培植主導産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安康在月河川道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實驗區。在大力開發生態旅遊、有機食品、生物醫藥等綠色産業的基礎上,支持陜南發展清潔能源,進行礦産資源規模化開採和深度加工,建設新型材料加工和製造基地,為突破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採取綜合措施,有效擴大消費需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和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為重點,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民和城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繼續實行農民收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優撫對象的撫恤與生活補助標準“四個提高”。在實施農民收入增收工程,擴大其經營性收入比重的同時,全面落實中央的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結合實際適當擴大範圍,提高農民的轉移性收入,並積極探索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的有效形式。將城市低保人均月補助水平提高30元,農村低保最低限定標準由人均每年693元提高到785元,五保戶供養最低限定標準由每人每年1640元提高到1856元。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並向具有高級職稱的企業退休科技人員、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原工商業者等適當傾斜。提高在鄉老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等農村優撫對象和老黨員的補助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適時增加生活困難群眾的補助。

    二是在擴大傳統消費的同時大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拓展新的消費領域。積極支持商貿流通、餐飲服務業發展,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不斷發展汽車等大宗消費。採取綜合措施,扶持房地産業健康發展,穩定擴大住房消費。圍繞節假日調整和群眾的新需求,培育休閒、健身、娛樂、保健等消費熱點。針對群眾就業和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積極推進社會性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消費。開發多種文化産品,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以西安與台灣的直航開通為契機,搞好促銷活動,吸引更多台灣遊客來陜觀光。

    三是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建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推動電子商務廣泛應用,不斷健全消費服務體系。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建設,提升縣域商貿流通業的規模和水平。利用中省財政投入支持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資物流配送網點和農村“新網工程”建設。選擇10個擴權縣,啟動集貿市場改造工程,在大宗特色農産品主産區建成10個大型超市直採基地。實施“縣超工程”,力爭三年內在每個縣城修建一家中型超市,其中年內建成30家。結合“家電下鄉”活動,3年內在每個縣建成一個家電連鎖配送企業。

    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的關鍵年,必須把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

    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嚴格控制新上“兩高一資”項目,加大“上大壓小”力度,淘汰水泥、焦化、鋼鐵等行業落後産能870萬噸,全面完成年度發電機組脫硫設施建設任務,削減二氧化硫4萬噸。一手抓200個能耗大戶,一手抓中小企業,以鋼鐵、建材、石油石化、電力、有色等5個行業為重點,推廣節能技術和工藝,實現節能130萬噸標準煤。大力推進公共機構的節能,積極發展太陽能、地熱等清潔再生能源。普及農業節水技術,改造城市供水管網,節約生産生活用水。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護制度,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存量挖潛改造工程,加大農村“空心村”治理和土地整理力度,形成節約集約用地新機制。

    繼續加強秦嶺、渭河和漢丹江流域以及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等重點區域的治理。建設秦嶺國家植物園和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搞好水源地、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全面啟動渭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在流域內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使設區市城區和縣城的污水處理率達到50%,干支流污染濃度下降10%以上。開工建設總長500多公里的渭河“綠色長廊”工程,加快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開工建設陜北全部縣城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設施和陜南半數以上縣的污水處理廠,建成漢中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繼續實施黃河水保生態、長江流域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大力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活動,全面實施重點區域綠化工程,繼續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新增造林46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500平方公里。以“氣化陜西”為目標,投資59億元,加快輸送管道和壓縮天然氣加氣站建設進度,其中今年建成154公里輸氣管道、3個加氣母站和相應設施,氣化17個區縣,到2012年,全省縣以上城市和10%的重點鎮全面氣化,涉及總人口1300萬人左右,提前17年實現原有規劃目標。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以貫徹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為契機,研究制定全省循環經濟發展指導意見。積極探索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突出抓好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陜南循環經濟産業聚集區兩大板塊,破解環境脆弱地區和重點生態保護區的發展難題。開展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建設試點,重點推進漢中循環經濟産業聚集區、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延長集團煤油氣鹽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建設。加快發展新型環保産業,鼓勵企業對工業廢物進行充分利用,大力實行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推廣果、畜、沼一體化生産模式,努力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組建陜西循環經濟技術開發研究院,搭建循環經濟技術轉化應用平臺。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