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積極探索服務“三農”有效路徑,正在成為一些銀行的不懈追求。在22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經驗交流會議上,農業銀行作為大型商業銀行服務“三農”抓三“農”,花溪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三農”抓三“小”,令人印象深刻。 服務“三農”抓三“農” 橫向看,“農”字頭的農行服務“三農”名列前茅;縱向比,其自身服務“三農”也大有進步。統計顯示,到2013年底,農行“三農”貸款餘額2.35萬億元,比2009年底股改時增加1.16萬億元,增長97%,高於全行貸款增速30個百分點。 “近年來農行服務‘三農’,關鍵是抓住了三個著力點。”農行董事長蔣超良説。 蔣超良所説的“三個著力點”,即著力做好強農富農惠農金融服務、著力推進産品和服務創新、著力構建服務“三農”長效機制。 找準市場定位,農行服務“三農”重在抓三“農”——強農、富農、惠農金融服務。 蔣超良説,強農金融服務,在於切實加強對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支持。到2013年底,農行在13個糧食主産省(區)貸款餘額達1.23萬億元;對國家級、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81%和58%。 富農金融服務方面,農行支持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以14個集中連片貧困區為重點,做好金融扶貧。2013年底,農行農戶貸款餘額4830億元,連片貧困區貸款餘額3864億元。 惠農金融服務方面,以惠農卡為依託,農行在農村超市、農資店等場所設置服務點,布放金融電子機具。目前,農行已發放惠農卡1.4億張,布放電子機具115萬台,設立服務點58萬個,覆蓋了全國68%的行政村。 “與此同時,必須緊貼三農實際,著力推進産品和服務創新。而確保服務三農的商業可持續,則必須依靠體制機制創新。”蔣超良説。 服務“三農”抓三“小” 因農而生,因小而長。貴州花溪農村商業銀行服務“三農”則突出抓三“小”。花溪農商行董事長吳勇説,服務“三農”抓三“小”,即開發“小”産品,滿足農戶需求;創建“小”隊伍,延伸服務渠道;抓牢“小”客戶,成就大市場。 “花溪農商行創新開發‘小康卡’農戶貸款系列産品,針對農民的不同需求,主要依靠農戶信用發放貸款,無需農民提供抵押擔保,信用貸款佔比達到81.2%。”吳勇説。 小康卡系列産品貸款額度根據農戶信用一次性核定,隨到隨貸,櫃面直接放貸,並可週轉循環使用。同時,能有效滿足農民的常規生産、生活需求,“金額可高可低、期限可長可短、押品可有可無、利率可上可下”。 吳勇説,為延伸服務渠道,花溪農商行建設了兩支專業化服務“小”隊伍:一是駐村金融服務辦的專職服務員,把貸款利率、額度、流程等信息送到田間地頭;一是自行車金融服務隊,組織客戶經理實施定點包戶,掃清服務盲區。 “十年來,花溪農商行堅持以‘小’為先,用全轄35%存款資源發放了90%以上的涉農貸款,取得了小産品佔領農村大市場、小機構搭建服務大平臺的成果,實現了地方經濟、‘三農’和自身的共贏發展。”吳勇説。 農村天地大有作為 國務院辦公廳最新發佈《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業內人士表示,《意見》從宏觀層面對農村金融做了架構佈局,同時規劃了具體實施的線路圖,銀行服務“三農”的天地將更加廣闊。 與此同時,農村金融作為當前整個金融改革發展最薄弱的環節,隨著《意見》的出臺和落實,有望得到改觀。 《意見》一方面提出了分類推進農信社、農發行、農行、郵儲銀行、村鎮銀行等銀行機構改革;另一方面強調要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 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表示,《意見》出臺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將更豐富,涉農資金來源進一步拓寬,資金供應方式也將得到創新。 專家指出,只要銀行積極順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新趨勢新需求,提升服務水平,就可以實現農村金融與“三農”共贏發展。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