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陳煒偉)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除了在嬰幼兒配方乳粉、肉製品、食用油等重點領域的針對性整治措施外,這份工作安排在監管能力建設和長效機制建立上也著墨頗多,可謂把準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複雜性和系統性,強調了食品安全“標本”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對違法犯罪行為嚴懲重處,促進了食品安全形勢好轉,但公眾深惡痛絕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屢禁不止。5月初發佈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顯示,火鍋底料中違法添加罌粟殼、在辣椒及其製品中違法添加蘇丹紅和羅丹明B等非食用物質的現象依然存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面對每日接觸和攝取的各種食物以及大大小小的餐飲場所,食品安全必須標本兼治、尤重治本。以數量眾多的小餐館為例,執法檢查確實能發現諸多問題,但檢查過後隱患整改如何、衛生條件改善怎樣、違法添加和違章操作會不會重現,都讓公眾憂慮。 食品安全監管是個系統工程,當務之急在監管能力建設方面應當加快推進食品生産經營者電子化管理和數據庫建設,加強對食品相關産品生産過程和製成品的全面監測。在制度建設方面應抓緊制修訂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特別是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加快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體系。加快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 針對目前食品領域違法犯罪鏈條隱蔽等特點,應推動建立統一的食品生産經營者徵信系統,通過實施食品生産經營者“紅黑名單”制度促進企業誠信自律,提升違法成本。還應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落實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此次工作安排再次提到要將食品安全納入民生工程和地方政績考核。這既彰顯了政府推動食品安全的決心,也表明唯有在政府強力主導下推動社會共治,對食品安全問題治本攻堅,才能讓百姓吃得放心。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