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簡政放權有助促進創業就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5 15:29 來源: 央廣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簡政放權以促進創業就業。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對此做獨家解析。

    經濟之聲:在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簡政放權”再次成為主要議題。會議確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並先期取消一批准入類專業技術職業資格。在取消和下放的52項行政審批事項中,有34項關係投資創業、10項旨在推動科研創新、8項涉及資質資格。這些擴大就業、創業的簡政放權舉措,是不是還是比較“實”的?

    石磊:從前後兩個方面的政策信息來看,前者主要還是近兩年來中央特別是國務院推出的簡政放權措施的延伸和深化。在這之前,140多項審批的項目有的已經清理了,有的已經廢除了,有的已經下放了。總結過去簡化行政審批經驗來看,有一些仍然繼續需要推進這項措施,所以這次推出來的52項是對過去已經開展工作的一個延續,進一步強調政府從可以放活的領域當中退出來。退出來以後,政府不是無事可做,而是加強政府應該做的一些監管以及利用行業來參與市場監管。

    經濟之聲:人社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13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在就業、創業領域簡政放權,將對“更難就業季”産生怎樣的作用?

    石磊:為擴大就業就必須採取一些更靈活,有助於創業,有助於企業發展的措施,政府簡政放權實際上跟擴大就業是一致的,儘管簡政放權要解決的問題不限于就業,就當前來説,主要目標之一是擴大就業。從已經涉及到的很多專業領域來看,主要還是放開一些事實上政府只需監管的事前審批,便可以讓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特別是像化工産業和小微型企業以及自主創業、小額投資的項目,事實上有很多先期就有嚴格的審批,我們用不著管它,它如果經營不下去,就會自動退出。

    我們知道,1個百分點的凈增長所對應的是150-170萬的就業崗位。事實上,這講的是一個平均數,在不同産業領域當中,它的就業彈性是不一樣的,有的産業一個百分點的增長可能會帶來超過200萬的就業崗位。為了增加就業,在所有産業裏面還要進一步研究,那些對就業貢獻率比較大的行業,事實上不需要政府嚴格事先審批的,要進一步簡政放權,進一步放開,進一步發展。

    經濟之聲:減少部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是這次“簡政”的重要內容。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在昨天的會議討論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起手中的一份材料,請參會者“認真讀一讀”,總理説,“這裡面列出的有些審批事項,設立8年來,竟連一次申請都沒受理過。説起來都好笑!”目前我國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方面現狀如何?有哪些突出問題?

    石磊:這個市場比較亂,按理説這裡面很多應該屬於第三方驗查、第三方評估。實際上,如果社會組織缺位,一切事情包括評估到最後的驗查審批都由政府來做的話,這裡面有很多的制度風險,政府很容易落入制度性陷阱,所以應該更多的強調,涉及到行業標準的,應該利用社會組織、專業性的行業組織來進行評估,而不是由政府來評估。

    經濟之聲: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是這次“放權”政府職能轉變的“重頭戲”。正如李克強總理強調的,“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要義,是要切實做好‘放管’結合。‘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政府怎樣才能做到在“有所不為”的前提下,也必須“有所作為”?

    石磊:這個要求就更高了。一般的理解是,以後很多企業是備案制,而不是事前註冊,政府就可以很輕鬆了。這個理解是不對的,實際上這對政府的要求更高了。因為事前你沒有把關,你讓它進來了,進來以後萬一它嚴重違法違規,怎麼辦?政府不是簡單的一放了之,而是要加強管理又不至於把它管死,這裡面就要把握很多分寸。要根據相關法律,根據行業管理的規則,根據這個産品、項目的性質,設置相應的社會監管舉措,不能簡單的一刀切。政府不是簡單的放任自流,還要加強監管。“放”和“管”不是“要”和“不要”,“放”有一個怎麼“放”的問題,“管”也有不同層次的管法。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