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9”船7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 羅沙)7月17日,西太平洋採薇海山區,晴。 “蛟龍”號今天在採薇海山區域進行了本航段的第二次下潛作業,最大下潛深度2714米,水中作業時間共計9小時19分鐘。 在夕陽中回到母船甲板上的“蛟龍”號可謂滿載而歸,採樣籃中裝滿了各種海底岩石和結殼(海底岩石表面的殼狀化合物)樣品。更吸引目光的則是一邊的生物採集箱,各種海綿、海星、海葵等造型奇特的“海底來客”讓我這個從未親眼見過深海海底生物的門外漢大開眼界,更讓圍上來的科考隊專家們十分欣喜。 經過一番清點,專家們告訴我,“蛟龍”號僅這一次下潛作業就取得岩石6塊、結殼1塊、4管海底沉積物、水樣8升,另有巨型底棲生物標本14個,其中海綿(一種結構原始的多孔動物)4個、海星3個、海葵2個、珊瑚2個、海鰓(一種有羽毛狀分支的腔腸動物)1個、海百合(一種形似蕨類植物的棘皮動物)1個、海蛇尾(一種形似海星的棘皮動物)1個。 對於海底生物,人類一直知之甚少。正是得益於“蛟龍”號這樣的探海利器,科學家們才得以與海洋生物親密接觸,在變幻莫測的深海發現更多有價值的“寶貝”。 據隨船的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建明介紹,海洋生物分為微生物、小型生物、大型生物和巨型生物。微生物的身長在幾十微米以下,如細菌、真菌、病毒等。小型生物身長在250微米以下,如草履蟲等。而大型生物的體型在250微米至2厘米之間,巨型生物則在2厘米以上,比如常見的魚蝦蟹貝等。 越是生活在海洋深處、體型越小的生物,人類對其認識就越貧乏。科學家們估計海洋中有200多萬種大型、巨型海洋生物,目前人類鑒定出的僅有近28萬種。而在上千萬種海洋微生物中,人類認識的不過二三十萬種。 陳建明舉例説,一些海洋生物可以生活在海底熱液噴口處,而這些地方低氧、高硫化氫的極端環境通常是生命的“禁區”。許多科學家都在試圖了解這些生物如何能在極端環境下存活,這對研究人類如何增強自身生存能力同樣重要。 認識海洋生物的意義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大。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科學家們認為,洞悉海洋生物的生理機制有利於深入了解人類生命機制,為醫學研究提供新思路。此外,海洋生物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許多現有保健品和新藥都源於海洋資源,比如頭孢類抗生素和一些新型抗癌藥的原料資源就是在海洋中發現的。 海底到底還有多少“寶貝”?期待“蛟龍”號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