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三亞治理“城市病”初見成效

2016-12-10 07:2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車輛從植被得到修復的三亞大茅隧道駛過(10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入冬以來,三亞鴻洲埃德瑞度假酒店的入住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每天清晨,旅遊大巴都會在酒店外排起長隊,接送五湖四海的遊客。2015年,三亞接待過夜遊客1495.7萬人次。

山海相連、鷗鳥翩躚,人與自然曾在三亞這座濱海小城和諧共生。但在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後,高強度的開發讓三亞患上了“城市病”,生態環境退化,城與鄉、濱海與腹地、度假區與老城發展不均衡,城市配套不完善……

去年起,三亞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一場“雙修”戰役在三亞打響——著力整治城市發展亂象,對久治不愈的“城市病”實施“根除術”,城市管理在轉型中提升治理能力……這都讓三亞百姓共享優質生態民生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以人為本 還綠於民

東岸濕地公園項目是三亞“雙修”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位於三亞全城綠地核心節點,是三亞河等生態系統的調節器。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個佔地1066畝、水陸各一半的“三亞之腎”一度成為黑臭水體。“違章建築建在排洪道上,3年至5年三亞市就被淹一次,內澇時水深達2米。”三亞市園林環衛管理局副調研員鄧新兵告訴記者。

為了還綠於民,三亞市委、市政府決定打造東岸濕地公園,累計拆除17萬平方米違章建築,將防洪道從5米擴寬到47米,將東岸濕地公園打造成集濕地生態環境修復、城市休閒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濕地公園。

沙灘是三亞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現在,從城裏走向海邊,人們會發現三亞灣的沙灘圍上了一條“綠圍巾”。

近年來,過度開發曾使三亞灣部分海岸線環境惡化,沙灘“泥化”現象日趨明顯。於是,三亞灣原生植被保護及生態恢復工程被提上日程。

經過研究,三亞市採取“種植—養護—遭破壞—再種植”的方法多次重復修復,共恢復了15.1公里海岸線,綠化面積達17.4萬平方米,種植椰樹等喬木2274株、野菠蘿等灌木11.52萬株、馬鞍藤等地被植物525.2萬株。

“種植之後重在保護,我們對已完成植被恢復的區域進行封閉式養護管理,形成了一條平均寬度達到11米的海岸綠帶。”三亞市園林環衛管理局副調研員王鳳山説。

面子裏子都重要

過去的三亞城區逢雨必澇,馬路成河道,汽車變小船,行人忙捉魚。

為了解決城市內澇,三亞邀請50多名專家將海綿城市建設的藍圖逐一鋪開。其中,解決“水缺、水憂、水患”是重點。

城市會“喝水”,內澇自然就少了。為此,三亞將20.3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作為重點,引入德國技術,對道路、公園、學校進行“海綿化”改造,相繼完成海綿設施、海綿型道路、河道綜合整治、生態濕地、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等6類219個項目。經過建設,“綠色道路”“花園學校”“蓄水公園”成功融入三亞的城市景觀,促進了雨水收集、凈化、調蓄與回用,實現了河道暢通、水系相連,提升了城市蓄水防澇能力。

目前,三亞已完成受損山體修復11.7萬平方米、海岸帶整治15公里,也讓4萬多株補植的紅樹林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到2020年,三亞將實現城市建成區50.6%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迎難而上顯擔當

18個“雙修”項目,個個都是棘手難題——三亞解放路改造時,商家質疑會影響街邊生意;鐵錘打掉違建,有人質疑政府在浪費資源;地下管廊建設,有人認為這樣的工程,鉅額投入與産出不成比例……

這些難題考量著地方政府的政績觀、利益觀,同時也是一筆需要算明白的“經濟賬”。

“治理三亞河時,我們單位全員出動,乘坐小船,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排查到405個排污口。”三亞市水務局城市水務科科長陳玲告訴記者。

推進三亞河治理,各單位協作十分重要。“一個‘雙修’項目會涉及多個單位,我們組建了一個微信群,有任何問題就會馬上通知相關人員。”三亞市住建局副局長黎覺行説,信息通暢了,各部門處理問題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有位市民在兒童公園航拍時發現了一個新的排污口。得到報告後,我們協調相關部門,僅用半個小時就關閉了排污口,同時還對排污單位進行了通報。”陳玲説。

在三亞“雙修”攻堅中,挑起重擔的不僅是政府部門,三亞市民的支持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三亞市解放路立面改造項目在實施前夕遇到了難題。“剛開始市民不支持,怕影響出行、影響商鋪生意。改造的成果慢慢顯現後,周邊商鋪經營者紛紛要求先對他們的商鋪進行改造。”三亞市解放路立面改造示範段副總指揮華煜説。

解放路立面改造示範段所鋪的是具有較強吸水、滲漏功能的地磚,但這種地磚很容易被污染,尤其是遇到檳榔水之後只能採取更換地磚的方式進行清理。讓人意外的是,市民主動維護環境衛生,亂涂檳榔水的現象少了很多,這顯示出市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

生態修復,“修”出綠水青山;城市修補,“補”齊城市短板。歷經一年多的淬煉,“河水變清,禿山復綠,公園成串,綠廊遍佈,步道相連”成了今日三亞城市環境的真實寫照,讓綠、讓路、讓景、讓海於民的承諾得以實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