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要出走的企業為什麼又留了下來——吉林通化“親、清”政商關係觀察

2016-12-13 15: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2月13日電(記者 郎秋紅 薛欽峰)去年初,位列全國民營企業百強的通化修正藥業集團準備撤資到南方發展,因為“沒法幹了”。一年多過去了,這戶企業不僅沒有走,反而在通化市投資30億元新建了産業園區。

記者近日在吉林省通化市採訪時發現,像修正這樣的情況不少,一些本已萌生去意的企業不僅留了下來,還擴大了投資規模,一些域外企業也紛紛到此投資興業。儘管東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但是企業家們表示,對未來很有信心。

軟環境最好地區出現“軟拒絕”

通化曾是吉林省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民營醫藥産值已超過千億元,佔吉林省醫藥工業的55%。近幾年,隨著對權力約束越來越嚴,個別領導在反腐敗中落馬,通化市出現了新情況。

“過去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在是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能辦。這要了命了……”修正藥業集團董事長修淶貴説,2014年11月,修正藥業準備在通化市啟動一個産業項目。由於項目涵蓋範圍廣,涉及部門多,3個多月都沒有審批下來。一氣之下,他不僅通化項目不想幹了,連在省會長春的項目也打算撤走。

通化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韓一泉也有同感:“確實有一段時間政府和企業關係很冷。機關不説不幹事,但就是端本本按條條,企業覺得很難有所作為。”企業家們稱這種“不吃不喝也不辦事的現象為‘軟拒絕’。”

“硬支撐”破解“軟拒絕”“辦事難”

通化市委書記金育輝去年剛到此地就任時發現,全市審批事項多達473項,進政務大廳辦理的310項,能夠及時辦理的只有66項,前店後廠現象嚴重,審批流程不夠科學、規範、透明。而且當地存在一種“辦啥事都找人”的現象,上學找人、看病找人、辦企業找人、打官司找人……

從打造一個行政審批最少的發展環境和辦事依法的法治環境入手,通化市大力壓縮行政審批事項,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從4776項減少到2608項,全市33個市直部門向市轄區共下放、授權管理權限2258項。放權同時,通化市建立了考核監督機制,提出“為擔當者負責,讓擔當者上位”“不幹活不幹事是最大腐敗。”對不作為和慢作為的部門,市委書記點名批評,並要求一把手承擔責任,限期整改。通化縣把黨委和政府督查部門、紀委績效考核部門、市長公開電話等整合成立督查執行局,對縣裏研究制定的重大事項、重要項目,不定期地督查通報……

“這一年多變化挺大的。”韓一泉説,政府簡化流程,讓企業感覺很方便,辦事很痛快。

步長集團董事長趙濤準備在集安市投資20億元,做一個林下參種植項目。他們到了集安市,沒有找任何人、打任何招呼,就以一個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很快辦完了所有手續。他本人很受觸動,逢人就講,成了通化市義務宣傳員。

從相互防範到相互支持

隨著簡政放權力度加大和“親、清”政商關係提出,通化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關係正在發生變化。

“幹部現在不是不幹事,是生怕為企業服務做得不到位。”通化市東昌區區委書記王慧説。

今年年初,萬通藥業想進軍大健康産業,搞人參産品。但是苦於對市場不了解,不知從何下手。企業和王慧談了想法後,沒過多長時間,一份人參産業的調查報告就放在了企業的案頭。企業想擴大生産規模需要新用地時,發現區政府早已將土地整理好了。萬通藥業總經理潘巍説,去年企業兼併了北京一家藥企,把49個品種全部拿回通化生産。“像我們這樣高速成長的企業,早應該走出去發展,但是很留戀通化這個發展環境。”

“無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難事不放手。”這是通化市在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中對黨政幹部的新要求。金育輝説,東北要振興,離不開優秀的企業家隊伍。“關鍵是要坦坦蕩蕩和企業家交朋友。企業需要的時候你在身邊,自然就親了。企業獲取服務的時候零成本,自然就清了。”

韓一泉的企業去年因為石油行業不景氣陷入低谷,通化市主要領導借全省大項目巡檢到松原油田的機會,主動向油田介紹企業情況,促成雙方簽訂了供貨合同。今年通化市成立機械加工行業協會,韓一泉主動挑頭擔任會長,帶領全行業共同發展。“辦好企業是企業家對政府最好的回報和支持。”韓一泉説。

留住企業家隊伍,地方經濟發展就有了希望和活力。在通化國家級醫藥高新産業園區,記者看到,修正、紫鑫、東寶等新建項目如火如荼。

據介紹,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通化市徵地數量、項目落地數量均超過以往10年的總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