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將打造國際化、社會化、市場化、精品化“大科普”

2016-12-16 08:34 來源: 文匯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海科技館今年啟動了建館15年以來首次大規模更新改造。迄今,在美國國際主題公園及景點協會發佈的“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名單上,上海科技館已位列第八。作為上海的一張城市名片,在未來的改造中,它將廣撒英雄帖,邀請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企業等共同參與,以科技館為平臺,為上海滋養創新的土壤,培育國際影響力,讓每個人都願意親近科學與創新。

這是“十三五”期間上海科普的一個縮影。作為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之一,未來5年,上海將以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為宗旨,打造國際化、社會化、市場化、精品化的“大科普”格局,讓科技創新變成市民生活的沉浸式體驗,讓科普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文化力量,並逐漸産生國際影響力。

未來5年崛起國際科普高地

上月,上海天文館已經破土動工。待天文館建成,上海科技館將形成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格局,進而在全球博物館的排名中登上更高的位次。

這個世界排名,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上海在創新文化上的城市軟實力。

“在‘十三五’期間,上海將朝著國際科普高地的方向努力。”上海市科委科普部門負責人説,上海科技館是一個重要的創新文化交匯平臺。未來,上海還將著力打造更多的科學傳播平臺,通過科技嘉年華的方式,更多地集聚優質科技資源,利用大型的科普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積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今年,上海科技節的“國際科普藝術展演”首次邀請國際院團參加,而明年,展演活動將更好地將科技與藝術融合,有望引進更多的國外節目。

上海科技館更長遠的目標是將上海的科普內容産品、創新文化推送至世界各地。據悉,上海科技館計劃拍攝百集紀錄片“中國珍稀物種”,迄今已拍出了《中國大鯢》《金絲猴》》《重返二疊紀》 等十幾部科教片、4D影片,漸漸在國內外打響了知名度。2013年,新西蘭買下了影片公益場次的放映權,成為中國科普電影走出國門的一次創新嘗試。近日,原創4D科普電影還受邀在泰國國家科技節上展映。

把科技創新變成市民的沉浸式體驗

在有關部門的一項全國公民科學素養測評中,上海以28.8%的合格率高居全國第一。未來5年,這一數字還將提高5至7個百分點。專家認為,繼續提升上海市民科學素養,必須改變知識的單向傳播,把科技創新變成市民的沉浸式體驗。

近年來,上海市區兩級政府持續加大科普投入,形成了以2家綜合性科普場館為龍頭、54家專題性科普場館為骨幹、267家基礎性科普基地為支撐、79家社區創新屋等為補充的科普場館體系,為公眾提供豐富立體的科普資源。

“社區創新屋就是為市民提供一個實現自己創新想法的平臺。”上海科學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健民説,實現自己的創意,是一種高峰體驗,讓更多市民體會到創新的快樂,才能讓更多人理解創新、支持創新,在社會上形成崇尚創新的氛圍。

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很重要,卻也很難做好,因為科學家很少有精力做科普。但這種狀況將在“十三五”期間得到改觀。最近,一些與科技前沿對接的科學課程,出現在滬上中小學課堂上。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科學家和研究生在中小學老師的幫助下,把各自領域的前沿知識設計成了有體系的教學課程。這些嘗試出乎意料地受到學校的歡迎,嘉定區教育局已準備將光機所的“七彩之光”光學課程作為區本課程來推廣。 (首席記者 許琦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