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營改增”助力上海産業轉型

2016-12-15 09:35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5月,全面“營改增”試點在全國推開,“營改增”在全行業的覆蓋,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助力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2年,“營改增”試點率先在上海開始,至今已走過了近5個年頭。這5年時間裏,通過制度的設計和調整,“營改增”不僅進一步消除了重復徵稅的影響,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重要的,增值稅更能順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打通抵扣鏈條,在上海的産業轉型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營改增”實施前,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不到60%,而到今年上半年已超過70%。

經濟結構調整趨勢明顯

“‘營改增’方案出臺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上海,就提出打造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恰在此時,‘營改增’帶來了契機。”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胡怡建教授談到,“營改增”試點開展以來,他和他的團隊就一直跟蹤試點情況,分析研究營改增對上海經濟發展的影響。

胡怡建告訴記者,“營改增”推開以來,上海作為資金、技術、人才等集中的經濟中心,經濟結構的調整趨勢明顯。現代服務業引領第三産業,在整個産業結構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第二産業除高端製造業及建築業外,傳統工業所佔比例呈下降趨勢。

來自市稅務部門的數據顯示,5年來,上海第三産業的增加值不斷攀升。2011年,上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7.9%;2012年推行營改增試點後,第三産業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首次突破60%,並以年均2至3個百分點速度持續平穩增長,于2015年達到67.8%; 至2016年上半年,上海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70.8%,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服務業的集聚效應也十分明顯,2015年,上海互聯網相關服務增長28.7%,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8.9%。2012年到2015年間,上海累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分別達到182家、72家和62家。

産業的活力也直接投射在就業市場上。拿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來説,統計表明,2015年,這兩大産業的就業人數較試點前的2011年,分別增長5.22%和28.74%,佔上海近三年全部新增就業崗位的40.74%。

推進企業創新完善經營管理

“除了優化産業結構,全面‘營改增’打通了産業鏈條,在企業端産生的減負效應有目共睹。”胡怡建指出,在推進企業創新、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營改增”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截至2016年8月,本市共有營改增試點納稅人71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22萬戶,小規模納稅人50萬戶。自2012年以來,與應納營業稅相比,本市試點企業及試點下游企業累計減負1541億元,其中,2012-2015年減負1248億元,2016年1-4月減負138億元,2016年5-8月減負155億元。這是市稅務局局長過劍飛提供的一組數據。

所謂減負效應,不止這1541億元。“營改增”後,納稅人主動調整經營模式、適應新稅制管理要求的意願不斷加強,稅收遵從度不斷提升; 納稅人不斷加強各種涉稅管理,包括經營模式、財務核算、發票管理等,以適應增值稅管理的要求和規避自身的稅務風險,從而促進了相關試點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胡怡建表示,尤其基於我國增值稅通過運用增值稅發票進行鏈條式管理的特點,全面“營改增”試點從一定程度上倒逼著改革行業本身及其上下游産業鏈都養成“開票”和“拿票”的好習慣,為了能夠實現增值稅的“進項抵扣”,企業更願意在財務管理上“動腦筋”“下功夫”,從而使得試點企業的納稅遵從度不斷提高。

以滬上知名餐飲企業集團小南國為例,在“營改增”全面推開之前,小南國在採購環節取得的發票中就已經有45%左右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營改增推開後,通過短期準備,這一比例就已上升至85%。僅此一項,或將為企業節約上千萬的稅收成本。此外,由於房地産業、建築業也納入了增值稅管理,同樣基於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即可抵扣的增值稅原理,門店眾多的餐飲企業還將在租賃和裝修上“節省”不少成本。這些在營業稅時代都是完全無法想象的“實惠”。(記者 陸綺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