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改革委:半月改革動態(2016年12月01-15日)

2016-12-28 12:42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總體改革部署

12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強調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總結謀劃好改革工作,對做好明年和今後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關於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試點方案》、《關於開展知識産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總體方案》、《關於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圍填海管控辦法》、《關於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於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

會議指出,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要圍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境外投資以及企業領導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做到應審盡審、有審必嚴。要健全完善相關審計制度,讓制度管企業、管幹部、管資本。國企國資走到哪,審計監督就要跟進到哪,不能留死角。審計機關要依法獨立履行審計監督職責。

會議強調,要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的要求,依法依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重點管好國有資本佈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要加強國有資産監督,把強化出資人監管同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結合起來,把精簡監管事項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結合起來。要改進監管方式手段,更多采用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監管方式。

會議指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産管理體制,要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開和一件事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將所有者職責從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分離出來,集中統一行使,負責各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的管理和保護。要堅持資源公有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重點在整合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産所有者職責,探索中央、地方分級代理行使資産所有權,整合設置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機構等方面積極探索嘗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管理模式。

會議強調,開展知識産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要緊扣創新發展需求,發揮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産權的引領作用,打通知識産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建立高效的知識産權綜合管理體制,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探索支撐創新發展的知識産權運行機制,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

會議指出,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要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方向,強化服務功能,優化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有效提升鄉鎮政府服務水平。鄉鎮黨委要發揮領導作用,支持鄉鎮政府依法行政。要重視鄉鎮幹部隊伍建設,關心鄉鎮幹部工作生活。

會議強調,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立足老年人服務需求,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要重點關注高齡、失能、貧困、傷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會議指出,要根據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規範和加強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和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外,主要用於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支出、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和其他支出等。要規範預算編制和批復、預算執行、轉移支付、決算等管理活動。

會議強調,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要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持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並舉保護,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對跨地區補充耕地等重大舉措,要嚴格程序、規範運作。

會議指出,開展大熊貓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利於增強大熊貓、東北虎豹棲息地的聯通性、協調性、完整性,推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實現種群穩定繁衍。要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公園建設和保護地體系完善,在統一規範管理、建立財政保障、明確産權歸屬、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會議強調,要按照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陸海統籌、節約利用的原則,嚴格控制圍填海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圍填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要嚴格控制總量,依法科學配置,集約節約利用,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的管控要求。要強化監管,對各類違規違法行為要追究責任。

會議指出,軟力量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助推器。要加強總體謀劃和統籌協調,堅持陸海統籌、內外統籌、政企統籌,加強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推進輿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理論支撐、輿論支持、文化條件。

會議聽取了《關於農村集體資産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指出改革符合農村實際,試點方向和路徑是正確的,要堅定不移往前推。再選擇部分基礎較好的縣(市、區)擴大試點,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要總結梳理試點經驗,開展政策宣傳培訓,深入研究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問題,提出制定和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議。

會議強調,做好年度工作總結,既要兼顧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既要講成績、也要説問題。要把改革年度賬本點清楚,把抓改革落實的戰術打法弄清楚,把改革成效理清楚,把改革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搞清楚。明年改革工作要抓緊謀劃,既要蹄疾步穩向縱深推進,又要有改革新面貌,配合好黨的十九大召開這個大局。要推動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把六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的改革任務納入總盤子一體推進。要投入更多力量狠抓落實,健全各部門各地區改革督察機制。

12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培育新的增長極;通過了國家信息化和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重點規劃,推進經濟結構升級;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會議指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是黨中央、國務院重大部署,對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會議確定了以下重點任務:一是順應經濟梯度轉移趨勢,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産業轉移新模式,引導和支持東南沿海地區符合環保等要求的産業、國內外知名企業生産基地等向中部地區有序轉移。支持中部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形成對全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二是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支持建設綜合保稅區等,加快複製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完善“一站式”通關服務體系,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三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科技、一二三産業融合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加快城市群建設,提高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縣域經濟承接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鄉村發展能力。四是嚴格保護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天然林草資源、濕地等重點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程。五是全力脫貧攻堅,扶持革命老區振興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

會議認為,加快信息化發展,促進資源互聯集成、高效利用,提升産業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對推動“中國製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新動能,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意義重大。會議通過《“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確定重點:一要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二要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通入戶“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推進提速降費。實施寬帶鄉村和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採取移動蜂窩、光纖、低軌衛星等多種方式,加快農村及偏遠地區4G網絡覆蓋。三要構建網絡和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保障體系,依法加強監管,順應群眾呼聲,重點加大網絡電信詐騙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讓群眾安全放心使用網絡。四要開展5G關鍵技術研發和産業化、北斗系統建設應用、網絡扶貧、普惠性在線教育等12項優先行動。推動信息技術更好服務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

會議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瞄準全球科技前沿,聚焦産業升級、民生改善、生態治理等重大需求,強化資源集成和協同創新,動員社會資本等各方力量參與,加快推進集成電路裝備、新藥創制等重大專項,在種業自主創新、智慧製造、新材料研發等重點領域適時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專項,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系統佈局,加強成果應用和産業化,推動我國科技實力和競爭力整體躍升。

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強化地方責任,突出飲用水安全保障,完善排污許可與總量控制、區域流域水污染聯合防治等制度,加嚴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對超標、超總量排放等的處罰力度。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二、投融資體制改革

國務院公佈《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佈《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條例》通過5項措施,進一步規範了政府對企業投資項目的核準和備案行為。一是規範項目核準行為;二是規範項目備案行為;三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四是優化服務;五是嚴格責任追究。

三、科技體制改革

國務院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方案》是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重要行動,是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務實舉措。《方案》提出,建設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要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以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為目標,以破解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為著力點,集成各類創新資源,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完善體制機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促進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方案》明確了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四項主要建設任務。一是參照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結合本地現實需求,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二是圍繞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加強技術篩選,明確技術路線,形成成熟有效的系統解決方案。三是增強地方整合匯聚創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探索科技創新與社會事業融合發展的新機制。四是積極分享科技創新服務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對其他地區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向世界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四、“放管服”改革

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決定》再次公佈取消11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決定》指出,2014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分六批取消了319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本次再取消114項。至此,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已取消70%以上,基本完成確定的目標任務。本次取消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中,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7項,其中準入類3項,水平評價類4項,涉及公路水運工程監理、防雷、管理諮詢等領域;技能人員職業資格107項,均為水平評價類,涉及機械設備、食品加工和農業、文化、輕工等多個領域。此外,國務院建議取消1項依據有關法律設立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將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訂相關法律規定。

五、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意見》強調,到2020年,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更加健全,農民就業創業政策更加完善,農村資源資産要素活力充分激發,農村保障政策有力有效,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確保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意見》從四個方面對完善農民增收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通過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推進農業補貼政策轉型,完善農業結構調整政策,改革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政策,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農業保險産品和服務,探索財政撬動金融支農新模式等方式,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二是強化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通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支持農民創業創新,鼓勵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健全産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等措施,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長效機制。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資産要素活力,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作用等舉措,釋放農民增收新動能。四是健全困難群體收入保障機制。通過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方式,確保實現全面小康。

六、地方改革

10條出入境新措施實施,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政策“新十條”日前正式實施。這十條新政策包括,吸引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對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經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推薦,可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其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同申請),同時縮短審批時限,永久居留審批時間從原來的6個月縮短為50個工作日。此外,還放寬了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外籍華人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的條件。對外籍投資者申請永久居留給予傾斜,對於申請永久居留的外籍投資者,將投資額度要求從200萬美元降低至100萬美元。同時放寬投資者認定方式,如該人是以自然人身份作為控股股東的公司企業投資的,也可以提出申請。

重慶市制定措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近日,重慶市出臺《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方案》著眼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信息服務、中試熟化和産業化載體的問題,分別從完善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載體、建設科技成果産業化基地三個方面提出了打造重慶市科技服務雲平臺、實施眾創空間建設專項行動等多項具體舉措,搭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同時,《方案》從大力發展市場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開展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等方面入手,提出支持社會力量興辦一批科技諮詢、檢驗檢測、技術評估、技術交易、知識産權服務等科技仲介機構,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開展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培育轉移轉化仲介服務機構。此外,《方案》還對轉移轉化的激勵政策作了具體設計。

雲南省通過首個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的指導性文件。近日,雲南省出臺《關於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建立與完善科技信貸、科技保險、政府引導基金、資本市場等內容互相配套的科技投融資體系,發揮政府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功能,設立雲南省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業投資基金,建立“風險金池+銀行+保險、擔保或創業投資”等多種形式組合的金融機構風險補償制度,引導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企業資金投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制定專門的科技型企業信貸管理辦法,豐富科技信貸産品體系等;鼓勵保險機構創新開發新的科技保險險種,切實分散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風險。同時,加快推進政府部門間的信用信息共享,開展對科技型企業的政府信用評級工作,推動政府評級結果的運用,優化科技創新信用環境,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