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驅動就是人才驅動

2017-03-12 07:2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大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談科技創新
創新驅動就是人才驅動

●支持專業化眾創空間

●科研服務做加法,檢查做減法

●成果轉化更多應用到各行各業

“2016年,是國家科技事業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當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科技工作要有新的作為。”11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回應記者提問。

今年是創新驅動落實落地的重要一年。萬鋼表示,“根在基層,重在落實”,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使各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高校能夠更加擔當。

“創新驅動就是人才驅動。要進一步支持大企業、龍頭骨幹院所與高校和青年人共同建造專業化眾創空間,使年輕創業者的夢想能夠更快地接地氣,接到市場上去。”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在加強基礎研究、完善科技計劃管理等方面出臺很多政策,目標就是要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為科研人員“減負”,是激發其積極性的重要方式。科研經費怎麼用好、用得有效,同時又減輕科技人員的繁事瑣事,一直是科技界關心的事情。去年5月,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此後,中辦國辦發佈意見,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提出給予科研項目承擔單位更大自主權等具體措施。

為減輕科研人員在項目經費預算和財務管理方面的負擔,從繁雜的預算編制、費用報銷等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所在研究單位和課題組可以配置科研財務助理。“這樣的話,有專人幫助科學家做一些像出差報銷、購買、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員的時間留出來,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同時,還要對科研項目經費進行規範管理,強調支出公開透明,強調法人責任,減少檢查評審。科研人員認為繁事瑣事多,還有一個檢查多、評審多的原因。這是由分頭管理造成的。現在,在整個管理措施上把各部門需要檢查的內容集合起來,每年減少檢查次數,減少檢查項目比例,加強統籌協調來改進檢查方法,共享檢查結果,減輕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負擔。萬鋼説,今後的做法就是在服務上做加法,在檢查上做減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賦予高校、院所自主權。

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離不開科技成果轉化。被問及職務發明所有權可能帶來的影響,萬鋼表示,這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實際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已經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明確規定國家財政支持的科技項目所産生的科技成果,在轉化應用中的收益凈收入50%以上可由發明人享受,這是這次成果轉化法很重要的改革。”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于前年修訂,去年初國務院制定了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若干規定,去年5月國辦頒布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雙重屬性,既有個人收益屬性,還有社會公益屬性。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當中,我們更加注重成果轉化的公益性。”萬鋼舉例解釋,“數控一代”,就是把自動化、半自動化的中小企業生産機械進行數字化、信息化升級,提供個性化産品。現在,福建泉州、廣東東莞很多行業,如木材加工機、石材雕刻機都進行了數字化升級,提高了産值,帶動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很多行業都具有引領創新、推進創新的作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一方面就是要打通環節,使政策更加順暢地落實落地,使每一個科技人員都能夠有收穫感;另一方面,還要推動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轉化,把科技成果更多應用到農業發展、扶貧攻堅和帶動傳統産業發展等方面。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産力。(記者 趙貝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