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公證如何既便民 又能“嚴把關”

2017-07-18 07: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7月17日電(記者 王茜 梁書斌)公證服務一方面要便民,簡化手續、降低門檻;另一方面又要“嚴把關”,嚴格程序、謹慎審核。這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公證行業正在努力尋求破解之道——公證服務信息化。

“最多跑一次”公證業務信息化

“辦證難”是一些地方社會服務的通病,在我國公證行業工作人員總量是1.3萬多人,這個數量與日益增長的公證服務需求相比,顯得還比較少,一些地方“證多人少”的矛盾還比較突出。

面對現狀,我們如何降低門檻方便群眾?司法部提出要向信息化要效能,向信息化要服務能力,向信息化要服務質量。

“要想方便群眾,當務之急是推進公證業務信息化。要建設公證業務網絡服務平臺,提高公證申請、受理、登記、審批、出證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對於具備網上申辦條件的公證事項,可以實行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繳費,推行一條龍、一站式服務。”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這樣表示。

近期,司法部下發通知,在10個省份試點部署對部分公證事項開展群眾辦理公證“最多跑一次”試點工作。公證機構可以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申辦公證需要提交材料的內容和標準在公共網絡平臺上公佈,方便當事人查詢。同時,發佈辦理公證的APP客戶端,公開諮詢電話和網上諮詢路徑,設置便於操作、便於審查、核實的服務流程,建立當事人與公證員溝通的交流機制,將公證服務關口前移。

有關專家認為,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有些公證業務即使做不到 “最多跑一次”,也可以讓當事人“少跑幾次”。

“耳聰目明”公證管理信息化

公證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少,管理力量不足,可能影響公證業務質量。如何有效監管公證質量?實現“耳聰目明”?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副司長施漢生表示,同樣要向信息化要戰鬥力、要生産力。在公證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系統運行後,公證管理部門要使用實時傳輸技術,全面提升行業管理的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及時同步推進,避免延誤。

同時,實現包括行政審批在內的行政管理工作和行業管理工作線上辦公,用網絡聯通各部門各環節的處理流程,方便各環節的審核、批復,提高管理效率。

“在公證質量管理方面,要探索嘗試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在線、遠程監管辦證質量,及時發現質量問題,防患于未然。針對高風險的公證事項,採取技術手段進行提示、規避,真正做到‘耳聰目明’。”施漢生説。

“打破信息孤島”努力實現互聯共享

公證質量是公證業務的生命線,嚴把審核關、提高門檻成為保證公證質量的必然要求。但煩瑣複雜的審核程序會帶來效率低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實現信息互聯共享成為“良方”。

有關專家指出,公證業務數據和信息是一個“富礦”,不應該讓它們僅僅停留在公證卷宗上,堆砌在檔案庫房裏,而是要依法妥善地加以發掘和利用。

“法院審理案件和不動産登記部門進行登記時,都非常希望獲得公證遺囑、繼承等業務信息,而公證部門對於法院裁判執行信息、不動産登記部門的不動産登記信息、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記錄、公安部門的人口戶籍信息等等,都有相應的需求。”施漢生説。

據介紹,目前上海、江蘇、湖北、浙江、廣東、雲南等地,陸續實現了公證與公安、民政、衛生、檔案管理等行政部門的數據聯網。

“但這還遠遠不夠。下一步,各地要進一步加大溝通協調的力度,加強與外事、公安、民政、國土、住建、衛生、檔案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完善公證服務查詢系統,開放給有關部門查詢使用,同時實現與這些部門的數據互聯對接,為辦理公證業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核實手段。”熊選國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