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五大任務”提振中國經濟

2017-09-17 07:2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緊扣經濟運行主要矛盾 有力托舉穩中向好大局
“五大任務”提振中國經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産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工作重點,關係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局、關係到‘十三五’的開局”“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補短板、惠民生,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産品,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對“五大任務”高度重視,親自部署推動。一系列重要論述總攬全局,直指關鍵,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引領“五大任務”沿著正確航向奮楫向前。

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這是一次惠及長遠的變革。發力供給側,攻堅“五大任務”,中國經濟開啟破解深層次矛盾、向更高水平躍升的新征程。持續加力,久久為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三去一降一補”向縱深挺進,瞄準主攻方向,直指難點痛點。“五大任務”取得的實質性進展,讓中國經濟根基更牢、底色更亮。

五線並進,亮出耀眼成績單

7月,中央再送“減稅大禮包”,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等6項惠企政策出臺,預計為企業年減負約3825億元;8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集中裁定受理104件“僵屍企業”破産及強制清算案,迄今為止全國最大規模“僵屍企業”進入司法清算程序;9月,“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從上海浦東新區推廣到天津、遼寧等10個自貿試驗區,在更大範圍破解企業“辦照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

月月有實招,招招見實效。年初以來,“三去一降一補”五線並進,積極成效持續顯現,亮出耀眼成績單。

——去産能,不破不立,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

山西晉城,已“難産”8年的廣利煤礦“壽終正寢”,刻有“主立井關閉”的石碑分外醒目。“雖然讓年底完成,但我們響應號召,提前關停,主井口、副井口都用水泥封住了。”晉煤集團廣利煤業礦長王有智説。

今年,像廣利煤礦這樣提前關停的“僵屍企業”不在少數。截至7月末,煤炭去産能1.28億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5%;依法取締“地條鋼”基本完成;防範化解煤電産能過剩風險工作有序推進;處置“僵屍企業”加快實施,相關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去舊才能迎新。去産能,改善了市場供求,帶動價格回歸與企業利潤增長,支撐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前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4.3個百分點。

——去庫存,以人為本,走好“新市民”與“棚改房”兩步棋。

湖北黃岡,浠水縣農民繆建軍借助銀行新推出的“農民安家貸”,在縣城買了房,成為新市民;而67歲的老市民嚴紅英,得益於棚改貨幣化安置,搬進三室兩廳兩衛的大房子。伴隨新市民與老市民相繼喜遷新居,上半年黃岡市商品住宅庫存面積下降29%,商品住宅去化週期也趨於合理。

因城施策、遠近兼顧。今年,不少像黃岡這樣的三、四線城市,將去庫存與城鎮化相結合,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也因地制宜推進棚改,不僅改善了民生,還避免了重復建設。截至8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2352萬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1144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12%。

——去杠桿,疏堵並行,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

6月,山西太鋼—工行債轉股項目完成首期對該省嵐縣礦業公司40億元投資。“上半年通過債轉股、減少貸款規模,壓力也緩解了不少。”太鋼集團資金室主任張超如釋重負。

去杠桿亮出組合拳,減輕實體經濟負擔,防範金融風險。截至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到8月底,3258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顯示,75%左右的公司經營現金流呈現好轉態勢。

——降成本,真抓實幹,企業嘗到“簡”和“減”的甜頭。

“7月1日起實施增值稅稅率簡並,銷售燃氣的稅率從13%下降至11%。預計下半年增值稅能減少30多萬元。”宜昌秭歸科力生天然氣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譚濤的好心情溢於言表。

簡政放權動真格,企業減負見真章。除了一系列降稅舉措為企業減負約3825億元,在減費方面也有大動作:繼續清理規範一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性收費等,每年可為企業減負約3355億元;進一步調整降低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和能源領域電價附加等,預計企業年減負約2830億元。有了“萬億大禮包”,企業降成本效果擴大。7月,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29元,比6月份多降0.11元。

——補短板,“軟”“硬”兼施,百姓更有獲得感。

賞百畝油茶,觀萬株金桔,住特色木屋,食山間野味……革命老區搭上幸福産業快車,做大做旺紅色旅遊。今年2月,井岡山市宣佈脫貧摘帽,4000多個貧困戶迎來新生活。

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前7月,棚改房已開工470萬套,佔年度目標任務的78%;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45.9%,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24.9%,圍繞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和脫貧攻堅等領域,有效投資擴大,建設進度加快,補短板效應凸顯。

統籌聯動,改革深處要動力

從攻堅之年邁入深化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觸及更多深層問題,改革難度也更大。

去産能步入深水區,去誰不去誰?錢從哪來?職工怎麼安置?這些都考驗著各方智慧;去庫存面臨新難題,區域分化明顯,各地情況不盡相同,還要確保市場穩定;去杠桿兼顧防風險,要主動去、穩妥去,既要有作為又不能操之過急;降成本需要新舉措,既要減稅降費,更要簡政放權;補短板打響攻堅戰,不是一味增加投資,必須對體制機制進行徹底變革。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各地各部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向市場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五大任務”成績單的背後,是政府和市場、短期和長期、減法和加法、供給和需求四大關係的統籌協調。

——尊重市場,勇於擔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6月,在河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經過來自山西、內蒙古、陜西等地多家企業300余次輪番競價,河北58家關閉退出煤礦的1138萬噸産能指標,以平均每萬噸181.01萬元的價格成功交易。

這一全國首創的交易方式,不靠“紅頭文件”,不搞“一刀切”,滿足了行業發展需求,也為職工安置籌集了資金。市場機制的引入,讓去産能如虎添翼。“去産能不是簡單依賴行政命令,要用好市場和政府兩隻手。”河北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説。

——既利眼前,更惠長遠,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係。

7月,隨著1750立方米高爐順利出完最後一爐鐵水,擁有59年曆史、位列全國十大鋼鐵企業的濟鋼集團全面停産鋼鐵生産線。面對數萬職工的飯碗問題,濟鋼開設14條渠道,基本實現安置崗位對人員全覆蓋。

“去産能並不等於‘去企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是關鍵。”濟鋼董事長薄濤説,面向未來,濟鋼重點發展城市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通過“一去多增”解決企業轉型發展問題。

——把握癥結,精準有度,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係。

做減法必須堅決徹底。“減的是産能,增的是效益。”遼寧本鋼集團董事長陳繼壯介紹,本鋼把主要業務轉為汽車用鋼等高端産品,上半年銷售收入、利潤同比分別上升35.77%和112.72%。

低端産能在“減”,新動能在“加”。8月,我國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1.6%,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9和5.6個百分點。

——相互配合,協同推進,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

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方能為改革創造良好環境。

新供給有效激發新需求。“中國製造”品質和品牌影響力穩步上升,年初至今,高端化、智慧化國産家電熱銷,1—6月國産品牌空調線上零售額增幅超100%,高出同期國外品牌逾75%。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穩居“三駕馬車”之首,動力十足。

帶動全局,提升發展含金量

抓住關鍵,滿盤皆活。“五大任務”緊扣經濟運行主要矛盾,有力托舉穩中向好大局,讓中國經濟含金量穩步提升。“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不斷顯現,經濟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優化,供給質量在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説。

這劑行之有效的中國藥方,也收穫了國際社會點讚。經合組織發佈首份《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在生産率提升、穩定就業、增加收入、“放管服”等方面成效顯著。

——效益明顯改善,經濟成色更純。

進入三季度,一連串經濟指標釋放陣陣暖意:8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3%,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7%,連續11個月穩定在51%—52%的擴張區間……

“三去一降一補”使市場供求關係日趨改觀,“在國家著力化解鋼鐵過剩産能、徹底取締‘地條鋼’等政策措施強有力的推動下,鋼鐵行業運行贏得了穩中向好局面”“受益於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推動,上半年煤炭銷售平均價格同比上升”,類似表述成為眾多鋼煤企業半年報的“標配”。

“終於掙錢啦!”經歷多年經營之苦的鋼煤企業,吃出了改革的甜味。35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凈利潤同比各增47.64%、402.79%。

——企業輕裝上陣,發展勁頭更大。

近日,山東能源肥城礦業集團白莊煤礦公司車間裏,高承壓水煤層開採底板注漿新型複合材料項目正在驗收,預計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1000萬元。“降成本讓我們負擔減輕、專心做事,老礦井煥發新生機。”公司董事長李洪剛説,全面營改增等減稅政策,使企業年節約稅收成本超800萬元,有更多的錢可以投入研發。

卸下“包袱”,掃清“路障”,讓企業創新勇氣更足、動力更強。上半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4%。

——轉型升級提速,創新驅動更強。

落後産能的加速退出,為新動能成長騰出充滿陽光的空間。曾經“一煤獨大”的山西,大數據産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能源”。山西將今年作為大數據規劃實施元年,阿裏巴巴、華為等一批大數據引進項目加快落地。

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産業“密集區”,正變身為新興産業“聚寶盆”:在河南,上半年鋰離子電池和海綿鈦産量分別增長約217%和24%;在江西,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和太陽能電池産量分別增長約79%和44%。

——創業激情澎湃,市場活力更足。

“原來要一星期辦完的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現在三五分鐘就辦妥了。”河北邯鄲市武安順途運輸公司負責人王春偉説。“讓納稅人最多跑一次”,在邯鄲國稅局,80%以上涉稅事項實現“網上辦理、自助辦理、隨來隨走”。

為企業“鬆綁”,為市場“騰位”,“放管服”改革打開一扇扇活力之門,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普遍降低。前8月全國日均新設企業1.6萬戶;1—8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389家,同比增長10%。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五大任務”答卷亮眼,但更大挑戰、更多“硬骨頭”還在前方。改革的路走對了,就要大步走下去。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中國經濟必將延續精彩,擁抱更加光明的未來。(記者 許志峰 陸婭楠 吳秋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