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對接“一帶一路” “16+1”應立足精準合作

2017-11-28 18:19 來源: 歐洲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5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里加國家圖書館出席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圖片來源:中新社)

在中東歐16國中,有11個國家是歐盟成員國。目前,中國已與16國中的13個國家簽署了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如何將合作文件落到實處?多位北京學者表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應立足於精準合作,挖掘一些新的合作領域。

2012年4月,在中方倡導下,“16+1”合作在華沙起步。2013年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7年5月,中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出了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有力信號。

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東歐研究中心主任孔寒冰認為,中東歐16國分處不同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不同,中國應從具體操作層面上有效地推動“16+1”合作的深入,與16國的每一個國家做好政策對接,同時也要與歐盟做好對接。

“簽署的合作文件是中國和這些國家通過長時間磋商達成的共識,具有針對性,為雙方迅速推進相關領域合作奠定基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16+1”智庫網絡秘書處辦公室主任劉作奎看來,考慮到“一帶一路”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中東歐國家國情非常複雜,差異性比較大,涉及到大項目的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加以推進。

長期研究“16+1”合作的劉作奎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東歐必鬚髮掘一些新的合作領域,促使“一帶一路”建設在中東歐更好地落地。

劉作奎分析,中東歐國家是新興的、具有潛力的市場,同時規模較小、需求較低、面臨一定外部風險,加上這些市場主要依賴歐盟而非中國,所以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應立足於精準合作,一國一策,一事一議,不要追求大而全,而要追求小而精、有特色的合作。

第一,農産品合作。中東歐國家農産品豐富、有特色,比較適合中國中産階級以上的人群,可以在這方面精準定位、加強推廣,推進中東歐有特色的農産品進入中國市場。不追求規模效應,而是追求高質量。

第二,電子商務合作。中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展迅速,通過電商平臺可以把中東歐特色産品引進來,把中國産品引出去,還可以把中國電商模式推廣到中東歐各國。這是“16+1”合作非常有潛力的領域。

第三,促進雙向旅遊。中東歐國家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風景秀麗。與西歐國家區別較大,在這方面可以發展小規模、高質量、有特色的旅遊産業,吸引中國遊客。同時,隨著中東歐國家民眾對中國的了解加深,未來會有更多中東歐遊客到中國旅遊。中國與中東歐的旅遊合作做到了雙向推進、有的放矢、政策支持,旅遊合作潛力非常大。

第四,技術合作。中東歐國家有很多從蘇聯時期繼承下來的傳統工業體系,大多是中高端技術,如精密儀器、汽車製造、機械製造、化學工業、造船業等,在歐洲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很多中資企業投資這些高科技産業,有一定潛力,但市場份額不會很大。(歐洲時報特約記者 萬淑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