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打通農村公路“最後一公里”

2018-02-03 08:0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武隆區羊角鎮碑埡村雙堰公路施工現場。劉政寧 攝

山大溝深,靠土路出行,重慶有16個區縣位於武陵山區和秦巴山區,這些大山裏的行政村曾為出行難而犯愁。如今,重慶啃下這塊“硬骨頭”,打通鄉村公路“最後一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3萬公里,8000多個行政村和6000多個撤並村已實現通暢,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7.5%。

隆冬時節,行走大山深處,平整的水泥公路、蓬勃發展的鄉村農家樂、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在剪影式見聞中,記者感受到這裡的喜人變化,走出大山天地寬,一條條鄉村公路,為群眾帶來出行便利,更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路通了,村民在家搞起産業

武隆區火爐鎮萬峰村,村民熊中成比往年更忙碌了,“今年路通了,再不行動,就要錯失發展旅遊的好機會了。”熊中成口中的路,是風門丫公路,3.8公里長,今年1月5日正式貫通。泥巴路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直接通到張家坡、堡上、羊角岩3個小組,村民出行不再是難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過去萬峰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村主任張伯君介紹,村內有林海景點,每到盛夏,遊人如織。過去,硬化公路只通到村委會,對於大山深處的農戶來講,看著通了路的農戶發展鄉村旅遊紅紅火火,自己只能幹瞪眼。“一地爛泥路,村民出行都難,更別説遊客來了。”

風門丫公路貫通,村民們如同吃了定心丸,紛紛在家搞起産業。今年50歲的熊中成是堡上組的村民。夫妻倆2004年從外地打工回來後,在家辦起了農村樂隊,專門承接紅白喜事演奏業務,日子過得也是有聲有色。常年在各個鄉鎮奔走,熊中成眼瞅著不少搞鄉村旅遊的村民發家致富,眼下,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他有些坐不住了,邀約兩位村民一同在村裏承包30畝土地,打算種植荷花、蔬菜等特色農産品,再搞個農家樂、養點魚,遊客來了不僅可休閒觀光,還可以採摘、釣魚。“土地都已經談好了,等村民回家過年簽了合同就可以開幹了。”熊中成對未來充滿期待。

同村的代德權,比熊中成先行一步。2016年從浙江返鄉後,他在公路邊新修了一棟4層的新房。借村裏發展鄉村旅遊的東風,代德權把家裏空閒的10個房間全部改成了農家樂客房,如今已經裝修完畢,正在辦理營業執照。“裝修的時候還擔心,路不好沒人來住呢。”代德權樂呵呵地説,如今路好了,心裏更有底氣,今年收入肯定不會差。

農村公路既是致富路、幸福路、脫貧路,更是民心路。重慶實施撤並村通達工程和行政村通暢工程後,有力促進了“交通+鄉村旅遊”“交通+電商”“交通+特色産業”等“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

管好、護好、運營好

公路通到村,管好、護好、運營好是關鍵。重慶建立責權明晰的養護體系,全市850個鄉鎮全部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每個站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制定養護規劃,督查養護管理工作;修訂出臺《重慶市公路管理條例》,進一步規定和明確了農村公路管理的職責權限。目前,全市農村公路養護均做到了機構、人員和資金“三落實”,基本實現了“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在萬盛經濟開發區青年鎮板遼村,記者看到,農村公路的兩側,觀景平臺、停車場、騎行步道、生態廁所等交通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萬盛經開區交通局黨委書記唐富斌告訴記者,新改建的農村路採用瀝青混凝土路面,通過強化排水設施、採用高邊坡順層岩防護網等手段,夯實農村公路的質量。

以前,萬盛的農村公路由各鎮自行管養,公路養護效果差。去年,萬盛成立了農村公路專業養護公司,公司按照“景區道路2公里一人,一般道路3公里一人”的標準配備養護人員,每天8小時巡查,對道路周邊村民宣傳愛路護路意識,及時發現彙報道路中出現的突發問題,確保道路時刻暢通。去年11月14日,一輛裝載瀝青混凝土的40噸卡車在黑山鎮叢新公路片區翻車,把公路護欄撞開了近20米的豁口,養護工人發現後立刻上報,12個小時內就完成了現場護欄更新。“這種養護模式比我們以前更專業和高效。”黑山鎮公路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思岑感嘆。

在萬盛的不少行政村,除了寬敞的瀝青農村公路,穿梭而過的公交車和鄉村公交車站也成了一道風景。“發展農村客運,既方便村民出行,又有利於提高農村公路的使用率。”在黑山鎮北門村的鄉村公交車站,村民劉志明準備搭乘公交去鄰村訪友,他告訴記者:“村裏通了公交,去萬盛城區和鄰村都很方便,以前要一個小時到萬盛城區,現在20分鐘就到了,票價還便宜,只要一塊錢。”

“將以承包方式為主的客運班線模式,改造成為公交化、公司化經營,是我們改革的方向,目前全區已實現鎮通公交率100%,57個行政村通客率100%,轄區行政村通公交率94.7%。”唐富斌説,2016年起,萬盛實施全域公交“一元一票制”和半小時免費優惠換乘,由公交公司配備專業司機和標準化車輛負責客運,保障村民出行安全。萬盛區財政每年補貼4000萬元,讓村民享受低票價優惠政策。

為自己修路,村民幹活有勁頭

雖然天氣寒冷,武隆區羊角鎮碑埡村雙堰公路工地卻是一派熱火朝天。天色逐漸變暗,46歲的村民陳芳秀仍在忙碌。“這麼晚還不收工?”陳芳秀擦擦額頭的汗水:“天還沒黑嘛,今天沒下雨,多幹一點是一點,爭取早點通車。”

“村民盼著這條路呢!” 碑埡村村主任鐘長勇説,碑埡村一共11個村民小組,雙堰公路沿線就有5個。過去,這5個小組的村民出行只能依賴一條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土路。晴天還好,一下雨就出不了門,村民意見很大。

去年8月,鎮裏告訴鐘長勇“雙堰公路可以修了”。興奮之餘,鐘長勇趕緊召集5個組的組長開會討論。修路的錢從哪來?5.3公里水泥路,市裏每公里補助36萬元,剩餘的部分由鎮政府自行籌措,村民不用出一分錢。組長把這一消息帶回去,村民們奔走相告。“終於盼到了這條路。”“自己的路,我們出勞出力。”村民紛紛表示。陳芳秀便是其中之一。經過前期的現場勘查、設計、招標後,去年11月底,雙堰公路正式動工建設。近兩個月來,只要不下雨,陳芳秀每天從天濛濛亮幹到天黑,都在這條路上忙碌著。這條路動工的日子,陳秀芳記得很清楚:去年11月28日。“為自己修路嘛,幹起活來有勁!”

“目前已經修了1.5公里,預計今年6月可全線貫通。”鐘長勇説,碑埡村靠山吃山,這些年村民種植了500多畝的板栗、李子、豬腰棗等經濟作物。“以前運輸不方便,東西賣不上價,今年新修了路,貨車通行沒有問題,村民高興得很,不少村民都準備擴大種植規模。”

碑埡村只是一個縮影。重慶每年將農村公路納入“民生實事”,量化分解到各部門、各區縣,並與領導班子年度考核挂鉤。市交委專門成立督導組,分區縣、按月份進行督查,推進情況及時通報,有力推動貧困地區交通發展。根據重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行動計劃,未來三年,計劃投資275億元,實施10056個未通達村民小組通達工程,建設里程2.11萬公里,全市村民小組公路通達率達到100%;實施20738個未通暢村民小組通暢工程,建設里程4.15萬公里,全市村民小組公路通暢率達到80%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