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稿:新時代中國創新力驅動世界

2018-02-27 12: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特稿:新時代中國創新力驅動世界

新華社記者劉石磊

掃一個二維碼,蒂姆·庫克完成點餐、支付。讓這位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印象深刻的,不只有生煎包的“美味”,更有“中國式”便捷消費的“美妙”。

為一條創新鏈,西裏爾·埃貝爾斯韋萊來到深圳。他創立的全球最大硬體孵化器HAX使華強北的硬體創新對接美國矽谷,助力上百個創業項目。

用一顆衛星,安東·蔡林格與中國同行完成通話。對人類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這位量子物理學泰斗興奮不已:“愛因斯坦一定會對此感到驚訝。”

創新為核,惠民生、促發展、解難題,新時代中國用創新為世界提供更強驅動力。

美好生活“智造”力

雙子塔高聳入雲,獨立廣場綠草如茵。去過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人都會感嘆這座城市的新舊輝映、東西交融,也會對這裡的交通擁堵印象深刻。不過,這一“城市痛點”今年有望得到緩解。

吉隆坡市政府不久前宣佈引入“城市大腦”,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交通治理等領域:全市281個路口將借助紅綠燈動態調節加快車輛通行速度;突發狀況時人工智慧系統可全局調控,開闢“綠色通道”。

吉隆坡的“新能力”來自中國杭州。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城市大腦”已使杭州試點區域車輛通行效率提高了15%。

“城市大腦”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創新應用層出不窮,並迅速涌向海外,為當地民眾生活“賦能”。

不僅如此,中國産品和服務在歐美越來越多地“被模倣”,例如在摩拜等企業搶灘國際市場的同時,外國企業也推出共享單車。

“在報道全球創新的15年裏,我從未見過矽谷如此關注中國對西方技術的影響,”全球創新研究專家麗貝卡·范寧為美國《福布斯》雜誌撰文説,“‘拷貝中國’的新趨勢常被論及。”

創新應用看東方,反映出中國“智造”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共鳴。而企業創新活力勃發,離不開中國決策層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激勵,對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的大力支持。

經濟發展新動力

去年12月,庫克在中國待了整整一週。這位蘋果公司掌門人日程滿滿: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參觀現代化精密製造工廠,感受新潮電競手遊,當然還有買生煎包——用在中國最常見的手機支付。

庫克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時專門談到,“蘋果之所以把最多的代工放在這裡,是因為中國的技術和人才”。

庫克的話反映出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趨勢:不再坐吃人口紅利,不再走粗放發展老路,而是靠提質增效、創新驅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屋建瓴。

綱舉而目張。在決策層的大力推動下,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針:打造創新體系,打通“創新鏈”,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優化科研經費配置,完善科技計劃管理,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制度藩籬漸次拆除,創新戰略日見成效。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去年底發佈的權威報告顯示,中國專利申請總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增量全球佔比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提高、結構優化等特徵,更傳遞出創新驅動見效和經濟轉型升級的積極信號。

創新驅動,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的標簽,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方向。

“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2017年的達沃斯年會開幕式上,中國領導人為世界經濟走出迷途“把脈開方”。

登高而呼,應勢而鼓。中國創新領潮爭先,不斷獲得全球青睞。

因為認定深圳就是硬體的“矽谷”,HAX創始人埃貝爾斯韋萊要求接受孵化的所有項目團隊在那裏待滿5個月;因為倚重科研實力,通用電氣將其在亞洲的首個生物科技園建在廣州,西門子指定其中國分公司主導機器人研發……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産、消費、溝通和生活方式。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凱颯説,創新為全球帶來經濟、技術發展新活力,而充滿創新活力的中國正在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重大科研硬實力

兩隻體細胞克隆猴“橫空出世”,讓中國基礎科研在新年伊始就迎來高光時刻。“這是許多專家認為極難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如此點評。這一成果,為許多疑難雜症的研究和治療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從墨子“傳信”到北斗組網,從超算“發威”到“天眼”探空……近年來,中國在許多重大尖端領域取得突破,為解決國際科研難題貢獻力量。

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佈的一項指數顯示,中國機構正引領世界高質量科研産出。在全球100家科研産出增長最快的機構中,有40家來自中國。

世界領先的重大科研成果在中國不斷涌現,背後是國家對重大原始創新和交叉學科領域不斷加大的推動和支持力度。科技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快速增長,2012年為499億元人民幣,2016年已達到823億元人民幣。

基礎研究是創新源頭,更是應對氣候變化、重大疾病等全球性挑戰的根本出路。在人類共同命運面前,新時代的中國科研創新還將持續發力。

目前,中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遴選工作已正式確定,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4個重大項目的實施方案編制已全面啟動。

同樣將一以貫之的,是中國科研的開放性。《自然》雜誌的統計顯示,中外學者合著的論文比例逐年上升。這一權威刊物刊文説,未來10年中國科研的整體國際合作率將繼續增加。

幾年後,世界還將看到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對各國科學家開放。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迪皮波稱讚道,在向他國開放本國航天領域方面,中國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的戰略方針。新時代新征程,一個更為創新的中國,必將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新的驅動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